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金林[1]2007年在《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科技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逐渐成为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泉。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科技中小企业也暴露出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人才短缺、技术信息匮乏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日益受制于自身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技术创新逐渐超越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乃至国与国间边界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寻求外部技术及其它资源的支持,将内外部创新资源结合起来。但是,单靠企业去完成搜寻、识别,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需要协同科技中介发挥社会高度分工而产生的众多比较优势,互补互动,集成于技术创新。因此,构建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和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本论文在协同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的协同动因、协同效应、协同创新的运行模式,进而构建了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并对协同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架、特征、作用和协同网络的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进行剖析,并对我国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本论文通过对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分析,并以科技中小企业和科技中介协同体为核心建立更广泛的协同创新网络,使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希望为政府制定促进科技中小企业和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的宏观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罗琴[2]2003年在《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中介服务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传播知识和信息,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起紧密联系,连结了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和市场,为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性服务,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它是当今世界上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作为解决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媒介,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了社会和经济信息建设,推动了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对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乃至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中介已经成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当前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从促进技术创新的角度,对科技中介的概念进行了独到的界定,对科技中介服务的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介绍了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兴起与发展的状况。进而在交易成本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与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吴晓妹[3]2006年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文中指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中小企业发展亟需外部组织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发展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中小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阐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存在的理论基础(如交易成本理论)、产业定位和功能作用;其次,介绍了几个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并得出了几点有益启示;再次,构建了由五个子系统构成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即技术孵化与技术导入服务体系、科技咨询与评估服务体系、信息与设备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风险投资与融资服务体系、成果转让与技术交易服务体系,重点对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技术市场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中介服务体系的“五化”运行模式,并提出了几点促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李志豹[4]2008年在《基于集群创新环境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构建区域与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企业与国家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占据我国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创新资源不足、所处创新环境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其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高、无法实现持续提升,也就不能真正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相比之下,集群创新环境以其优越的环境条件带动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这种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将集群创新环境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集群创新环境的要素构成,建立集群创新环境研究框架,构建基于集群创新环境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然后,综合分析集群创新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系统阐释集群创新环境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理,进而总结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接着,以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内中小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群创新环境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与创新环境利用能力五个能力有机构成的能力体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市场环境拉动、创新政策与文化环境推动与创新物质资源环境支撑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集群创新环境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产学研结合、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途径实施技术创新活动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表明集群创新环境变量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集群创新环境的影响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及科技园区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集群创新环境建设,为群内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中小企业应该更有效的积极利用集群创新环境,更多的通过合作创新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健全创新资源共享机制与集群学习机制;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本文研究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问题,为进一步开展集群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同时为中小企业在实践中制定技术创新策略,尽量弥补自身劣势,充分获得创新优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阴晴[5]2012年在《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研究》文中指出县域占全国91.50%的土地面积,76.47%的人口,80.02%的第一产业增加值,58.48%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县域内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县域中小企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县域中小企业一直存在技术水平薄弱,创新能力差,竞争力不强的问题,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给县域中小企发展带来了沉重打击,使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数据表明,全国2009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倒闭超过1万家。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迫在眉睫。研究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考察县域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状况,研究了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内在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提出促进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有利于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第一,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概念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界定了县域中小企业、辨析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概念,阐述了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二,运用PEST模型对县域环境进行分析,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揭示了目前中国县域环境的特殊性。第叁,县域环境的特殊性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进步路径。通过分析对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将发展模式总结为政府倡导模式、合作分工模式、内置融合模式,其中合作分工式模式包括协作开发式、技术转让式、共建实体式、合作教育式。第四,运用抽样调查和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水平差异明显;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层次比较低;人才和资金是制约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两大因素;县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县域中小企业观念落后,创新动力不足;县域信息化建设滞后。第五,结论与展望,提出促进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从完善县域中小企业科技政策,发展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发展壮大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完善县域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东部传统产业集群向中西部县域转移八个方面,提出其实可行的政策。

朱丽霞[6]2014年在《A公司与科技中介机构协同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科技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类创新活动日新月异的影响,企业单靠自身力量已无法解决这些发展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在资源上积极寻求外部资源支撑,进行科技协同创新已成为企业更好利用外部资源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本文以A公司与科技中介机构协同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PEST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其发展创新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与协同创新的动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其次,用归纳法对我国目前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模式进行归类总结,对归纳的四类服务平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A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只分析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所对应选择的协同创新平台模式进行研究,此外,对影响协同创新的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和技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次,依据A公司协同创新需求,构建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的平台,使得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等主要功能;最后,依据论文中构建的协同创新平台,提出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的保障措施,从完善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创新主体联合确定创新方向、共建收益风险机制、争取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四个方面给出保障措施的具体路径选择与操作流程。本文所构建的协同创新平台核心层是资源缺少、需要与外界进行协作的科技中小企业;居于中间层是整合、协调创新资源的各种关系,提供各个主体之间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起到连接与融合各个创新主体的作用;最外层是外部创新主体,包括各类资源供给者,包含了政府、金融机构、高校与研究所(院)、其他科技企业等。科技中小企业、科技中介机构与外部各种资源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联系链条并构成整个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减少了创新主体之间协调合作问题,保证共享信息资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在于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A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人才、资金、信息、设备,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对外部不同资源的需求,通过与中介机构协同,获取更多的等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研究对象,对其快速发展这一案例分析,尝试提出并构建一个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中介服务协同创新平台,为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西部企业)提供现实参考,为诸多科技中介机构提供做好企业服务的可行性借鉴,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完善服务功能、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孟庆敏[7]2012年在《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支基础力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速度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单纯依靠自身实力很难跟上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步伐,必须依赖外部知识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提供技术和知识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当今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科技服务业的诞生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题,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外部知识源,对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日益显着的支撑性、驱动性、甚至先导性作用。通过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缩短了创新周期,不仅能熟练科技服务业机构自身知识的运用,产生更多的创新方案和创新活动,还能提升中小企业的知识存量,大大促进中小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服务业是新兴行业,学术界对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双方知识转移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明朗,对影响双方知识转移的因素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双方知识转移的运行趋势缺乏预测,这导致了实践界缺乏有效的促进双方知识转移的对策。因此,开展明确的针对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区域创新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等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综述、逻辑推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对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的过程、影响因素、系统运行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研究内容如下:在第一部分中,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路线和方法进行介绍,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进行了辨析。在第二部分中,对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参与双方知识转移的行为主体,对知识转移的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双方选择知识转移模式的过程和策略,对知识转移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析每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建立互动流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双方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和特征。在第叁部分中,基于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的互动流程模型,挖掘出影响知识转移的6个影响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关系信任、知识粘滞性、知识距离、知识转移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建立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97家中小企业的224份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并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在第四部分中,为得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并预测运行趋势,避免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系统运行的角度,建立了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知识转移二元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重点研究知识转移过程中科技服务业机构和中小企业知识存量的变化趋势;其次,建立了知识转移叁元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不仅对第五章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还对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制定促进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提供了依据。在第五部分中,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提高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框架,明确责任主体,将问题和责任主体挂钩,从政府、科技服务业机构和中小企业叁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李纪珍, 闫立罡[8]2006年在《欧盟创新驿站网络对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通过对欧盟创新驿站的出现背景、资金来源、运作模式及运作绩效的研究,从科技中介机构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的角度,总结出可供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胡苗结[9]2005年在《基于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创新文化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选题源于安徽省铜陵市重点软科学项目《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研究》。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类型中十分特殊的一类城市,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需要高效的区域创新文化支撑环境。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经济学原理,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研究的先进成果,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建立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创新文化支撑体系。该文重点论述了创新政策支撑体系、科技中介支撑体系、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和中小企业的企业创新文化体系。最后,作者结合课题需要,选择资源型城市代表——安徽省铜陵市进行了实证分析。资源型城市通过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创新文化支撑体系,不仅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更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才能真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涛[10]2016年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力量。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世界范围内,大量中小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低下陷入“低成长率、高死亡率”困境。面对竞争全球化、技术变革快速化以及创新大众化等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理论界已经开启了对社会资本问题的研究热潮,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探究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制度转型背景下,社会资本作为孕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另一方面,企业家不仅是中小企业的掌舵人,也对中小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接中小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纽带。因此从企业家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是一条可行的和有价值的途径。但由于学术界尚未有效解决社会资本的作用途径、方式及情境等问题,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化。由此,如何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途径、情境、效果等问题有机耦合,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于解答“转型制度背景下社会资本的有效性”这一理论界悬而未决问题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线索,将研究问题界定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作用情境及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进一步考察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分别实证检验资源获取能力和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作用。主要得出了如下四点结论:第一,就作用方式来看,企业家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分为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叁种类型,分别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对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的作用方式,无论在作用机理还是作用效果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第二,就作用途径来看,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创新效应的发挥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运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获取能力的传递效应,发现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联合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联合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叁,就作用情境来看,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创新效应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文尝试将企业生命周期这一内部情境因素引入,探讨其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结果也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家商业及技术社会资本与联合创新能力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就作用效果来看,由于情境和中介因素的影响,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丰富的内容表现。本文的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能够显着促进中小企业的联合创新能力,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正面影响,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联合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同时显示,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企业联合创新能力具有负向影响,而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功效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结合现有研究进展,将研究问题界定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作用情境及作用效果四个方面,并尝试综合利用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搭建了整合性的逻辑框架体系,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和作用情境连同作用效果有机耦合,弥补了现有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作用效果研究中作用方式、途径和情境因素的缺失,从而保障了作用效果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解答了“转型制度背景下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有效性”这一理论界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二,揭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尽管现有研究普遍认同社会资本在帮助企业获取、整合及利用社会资源中的积极作用,且不少文献也从理论上分析了上述资源获取能力对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重要传导作用,但实证研究却较为缺乏,很少有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从而确认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当中的中介作用。本文构建面板数据分层回归中介作用检验模型,运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第叁,验证了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显着调节效应。在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征和发展目标,这需要不同的支持资源类型和不同的创新战略模式作为支撑;而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社会网络的类型也不同。因此企业生命周期是影响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重要情境要素。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情境引入研究当中,分析表明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显着调节效应。叁者之间的相互匹配是企业家社会资本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但错配情形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不显着甚至出现负面影响,这为现有研究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作用效果的不一致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参考文献:

[1]. 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研究[D]. 金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2].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D]. 罗琴. 广西大学. 2003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运行[D]. 吴晓妹. 合肥工业大学. 2006

[4]. 基于集群创新环境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D]. 李志豹. 北京工业大学. 2008

[5]. 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研究[D]. 阴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6]. A公司与科技中介机构协同创新研究[D]. 朱丽霞. 兰州交通大学. 2014

[7]. 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 孟庆敏. 江苏大学. 2012

[8]. 欧盟创新驿站网络对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启示[J]. 李纪珍, 闫立罡.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9]. 基于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创新文化支撑体系研究[D]. 胡苗结. 合肥工业大学. 2005

[10].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王涛. 山东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