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教议论文 宏观开放 微观搞活——采用系统论指导议论文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系统论论文,微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怎样教议论文
议论文教学应该说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环境中是一项重点工程。因为它不仅关涉文章字词句篇技巧的训练,而且担负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可见,教好议论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议论文教学呢?我认为,议论文教学也必须走“宏观开放,微观搞活”的道路。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用系统论指导议论文教学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用系统论原理从宏观上确立议论文教学的开放系统
议论文教学同其它文体教学一样,首先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是“教什么”。
毋庸讳言,近些年来,教学界对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确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一度出现和保持了十分活跃的局面。但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诸如课文分析空洞、作文题目随意、内容重复无效,甚至将议论文视为简单的“阅读材料”或一般常识来对待。造成这种教者无序、练者无格、徘徊不前的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和关键乃在于:缺乏用系统论原理从宏观上确立议论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即由目标系统和知识结构所组成的开放系统。实践证明,开放系统的缺乏或不明确,是造成不重视议论文教学的思想根源,也是导致学习议论文不得法的根本原因。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确立了议论文教学的科学的目标系统。
系统论原理认为,任何管理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目标系统。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可以看出议论文教学是由多层次、多结构组成的一个开放系统,而且这个开放系统可分为四级目标,即:总目标─→分目标─→小目标─→子目标。(见下图)
议论文教学目标系统图示(高中)
由上图可以看出,这种开放的由总到分、由简到繁的目标系统图,不是杂乱无章、偶然巧合的堆积,而是结构化、层次化、相关性的有机组合。这个开放型的目标系统,揭示了议论文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体现了议论文教学的总体特征。我在教学中按照这个目标系统,统一制定计划,逐级进行训练,并把它落实到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进行反馈调控。由于确定了目标系统,因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按照既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使议论文的训练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
其次,绘制议论文知识结构图。
明确了目标系统,只是教好议论文的前提。要想真正从宏观感知、把握,还必须掌握议论文的整体结构。为此,我又绘制了“议论文知识结构图”。
上图体现了议论文系统的现代基本结构和知识框架。如果说目标系统确定了教师的导学方向,那么,知识,结构则划定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这个知识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和信息的接受能力,而且为下一步“怎么教”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系统论原理从微观上搞活议论文教学的内部联系
从宏观上确实了议论文的开放系统,实质上是明确了“教什么”的战略问题。它对矫正议论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无序性,乃至教学方法的强制性、盲目性,会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然而,议论文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和任务则是“怎么教”的问题。因此,还需要从战术上来解决教法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如何在微观上把握、搞活,落实宏观系统。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特征,除了强调分析议论文教学过程的整体性、结构性、有序性之外,还要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即议论文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各个年级、各个学期,乃至各个单元、各篇课文出现的情况。强调分析其相关性、联系性,以及这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功能性、有效性。如初中阶段共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一册)、第三单元(三册)的教学要求,又都放在四册中作为教学重点,为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分工、组合、联系、搞活”的八字法。所谓“分工”,就是确定课文承担需要训练的知识点;所谓“组合”,就是把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的知识点进行配合;所谓“联系”,就是把每个知识点联成知识线,进而形成知识面。实践已经证明,此法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阅读兴趣、促进知识灵活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下面列举几种具体做法。
第一,点点相联法。点点相联,是指相同或相对的知识点多向联系。主要包括:
1.同类联系法——即由此知识点联系到相同或相似的彼知识点,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共同的因素。例如,学到“总─→分─→总”结构的《反对党八股》,就可顺便温习相同结构的《反对自由主义》;学到“总─→分”结构的《义理、考据和辞章》,就可连带复习同类结构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此法对温故习新、拓宽视野、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对比联系法——即由此知识点联系到相对或相反的彼知识点,从相似的课文中抽取不同的因素。例如,在学习鲁迅杂文《文学与出汗》时,可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比联系:前者“树靶”时,先摆敌论论点,再摆敌论论据,重在驳论点;后者则先摆敌论论据,再摆敌论论点,重在驳论据。前者语言庄重诙谐,后者语言精悍雄沉。再如,学到《说“小”》这篇思想评论“以小见大”的特点时,自然可以对比《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这篇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通过对比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迈向思维的最高境界。
第二,点线相联法。点线相联,是指由一知识点联系与其同类的若干知识点。例如,学到中心论点提出方式——开门见山式的《六国论》时,可复习同为开门见山式的《谈骨气》、《说谦虚》、《马说》等文。再如,学到以喻证为主要论证方法的《拿来主义》,便可联系同为运用喻证方法的《太阳的光辉》、《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庖丁解牛》、《五蠹》等文。此法对活跃思路、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规律至关重要。
第三,点体相联法。点体相联,是指对某一知识点纳入相应的母体。所谓母体,即母系统,也即议论文的开放系统。例如,学到卒章显志式的《说“小”》时,便可系统复习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其它方式——文题明确式、开门见山式、抛砖引玉式、承前启后式、天女散花式(含蓄融汇式)。再如,学到并列式的《义理、考据和辞章》,便可通过课文实例系统复习议论文论证结构的其它方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此法能使学生视野从“木”到“林”,领略全景,并认识到该知识点在其开放系统中的地位及其联系。
上述三法,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为直观醒目起见,亦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实践证明,只要经过定时定量的训练、积累,学生的议论文知识就会从零散的、个别的变成系统的、全面的,也就会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为最终在头脑中建立议论文知识的完整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三法”训练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教师要全部把握议论文的开放系统,熟悉课文,了解学生。惟此,方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同时,也要注意“三法”训练的目的在于讲究实效,激发兴趣,因此,不宜过多,适可而止。
搞好议论文教学,完成重点工程,还需要科学的态度和鉴赏的目光,而真正做到“宏观开放,微观搞活”,也必须痛下功夫,切实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问题。这样,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山重水复、若明似暗的境地,迎来万木争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