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品格教育”的方法培育核心价值观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格论文,体系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07)08-0017-03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品格教育的复兴。这一运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到了90年代中期,品格教育已在美国道德教育中获得了主流地位,并取得了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1996年时提出:“我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都要教品格教育,讲授良好的价值观和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2001年,美国现总统布什公布了联邦政府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提出“支持品格教育,增加对各州和学区用于品格教育的拨款,以培训教师学会将各种品格养成课程和活动引于课堂”等。美国教育学视导和课程研究会建立了一个品格教育的特别工作组,一些州通过立法要求在公立学校中开设品格教育课。
品格教育的复兴在批判价值澄清学派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价值澄清学派兴盛于20世纪中叶,这一学派认为多元的社会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人们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有权选择生活方式,不能用传统的道德说教和榜样教育方式来解决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应是帮助学生选择价值观。他们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对学生进行机械的道德灌输,而是对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决定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的理论后果是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在社会生活中导致了价值观混乱和无政府主义,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在价值澄清理论的影响下,道德教育忽略了道德内容的教育,忽视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无法帮助学生在面临重大的社会问题时做出准确的选择;与价值澄清相伴随的道德相对主义导致了人们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否定,弱化了群体和社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品格教育学派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试图通过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特殊强调来减少人们的道德混乱;认为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更要开设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课程。品格教育学派认为存在着一些普通共享的、客观上非常主要的核心的道德观,如“同情”、“勇敢”、“礼貌”、“公正”、“诚实”、“善良”、“忠诚”、“坚毅”、“尊重”、“负责”等。这十种核心价值是构成群体和个人存在的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就应该向学生们传授这些核心价值,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行动。
哲学家认为:所谓价值观体系实质上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和自身利益对各种事物作出的是非善恶的价值评价,是对人生未来和社会进步表达的理想追求,以及为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而确立的种种行为规范。由于社会的阶层分化或利益分化,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多元倾向和多元分化,因此,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多种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价值体系。然而,无论人们的价值观分化到何种程度,总是有一种价值体系处于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这种价值体系就是这个民族或国家在具体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都内在地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广泛认同的共同价值标准,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根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着时代的基本特征,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显示,它是一个具有主导性和系统性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容覆盖了党和人民的指导思想、社会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行为规范,从意识形态到社会心理,从社会共同理想目标到个人行为规范,从承继传统的民族精神到面对现实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明确的价值原则、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面对这种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更需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将这上述各个方面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从而培养观念、塑造精神、引领风尚,促使人们身体而力行。借鉴西方品格教育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路径。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说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但是,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应该是理想信念问题。这是因为,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的是它的根本性和关键性的成分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不是别的性质的核心价值体系。从社会性价值意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要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求劳动阶级的解放和追求美好的社会。因此,马克思主义在这里集中地表现为一种科学性、政治性、社会性的理想信念。我们所要树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这是在我国人民中确立理想信念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层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明确要求。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性的基本要素,还蕴涵着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对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对共产党人,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由于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又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现阶段的初步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最直接、最普遍、最现实的实践形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必须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导。
2.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积极有效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现代社会,各种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稳定、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能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和党的执政地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自然科学理论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论等优秀精神产品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其行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在新闻宣传中坚持讲政治的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掌握正确导向的艺术,运用新闻舆论、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做好引导舆论的工作,使正确的舆论导向产生现时效力。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通过小说、诗歌、戏剧、音乐、舞蹈、绘画,以及电影、电视等优秀的文艺作品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讴歌那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人,宣传高尚的精神,抵制精神垃圾,清除精神污染。总之,必须以正确的政治舆论引导人,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努力营造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规范作用,合理利用群众文化的熏陶效应
由于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普遍化和无孔不入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十分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这种规范、制约和影响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从基本规范抓起,鼓励人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价值认同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之中。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群众文化的力量深深融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积极、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重视发挥群众文化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提高文化产品品位与提高群众文化鉴赏水平的统一。既要大力支持精品文化,也要鼓励和发展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的群众文化,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不断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总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坚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的原则,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正确的、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社会思潮,也有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社会思潮。因此,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疏导,根据社会思潮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决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三是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价值目标与现实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它既着眼于树立正确的、社会认同的主导价值观,又将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的内容。四是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预判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错误思潮的形成,做到防患于未然。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品格教育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