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文
宜章县人民医院 血透室 湖南郴州 4242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低血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4000例,选取其中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n=55)和非低血压组(n=55),分析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年龄、透析龄、透析时间、透析前MAP、收缩压、失重干体质量比、TC、PTH等因素均为低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随访2年,低血压患者死亡率27.27%,较非低血压组3.64%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引起低血压的因素较多,进而增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直接影响预后,临床应有效避免或消除危险因素,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危险因素;预后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常见并发症,可直接影响预后。为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效果,需有效规避低血压发病因素,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以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我院针对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原发病:慢性肾炎综合征49例,肾结石25例,糖尿病肾病22例,肾病综合征6例,狼疮性肾炎2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纳入标准[1]:符合终末期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经正规非透析治疗效果欠佳,血液透析时间均>3个月,每周透析次数2~3次。排除标准:严重心律失常、恶性肿瘤、风湿性心脏病、全身感染者,急性肾功能不全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根据在血液透析中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55例和非低血压组55例,低血压诊断标准: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收缩压低于90mmHg。低血压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64.23±3.28)岁;非低血压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5.23±1.21)岁。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原发病等比较(P>0.05),临床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血液流量为200~300ml/min,醋酸盐作为透析液,用量为500ml/min,透析液温度为36.5℃。透析液中:钾离子含量2.0mmol/L,钠离子含量130~150mmol/L,钙离子含量为1.50mmol/L。每周透析2~3次,每次持续3~4h。同时根据血凝情况,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透析时间等;透析前,安静状态下测定血压,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等,失重干体质量比为体质量和干体质量的比值;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胆固醇(TC)水平。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研究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处理,应用(n%)和(`x±s)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比较经x?检验,计量资料独立样本经t检验,如果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低血压组患者年龄、透析龄、透析时间均高于非低血压组患者(P<0.05),说明年龄越高、透析龄越高、透析时间越长,发生低血压概率越高,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常见参数比较
低血压组患者透析前MAP、收缩压、TC、PTH及失重干体质量比均高于非低血压组患者(P<0.05),可见透析前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胆固醇、甲状旁腺激素、失重干体质量比越高,低血压发生风险越大,详见表2。
2.3 预后情况比较
随访2年,低血压组患者死亡15例,死亡率为27.27%,死亡原因为:脑血管意外4例,心血管意外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严重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2例。非低血压组患者死亡2例,死于严重感染,死亡率为3.64%,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x?=21.3669,P=0.0000)。
表2 两组患者常见参数比较
3 讨论
血液透析(HD)是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治疗方法,可有效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状态,清楚体内代谢废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在透析过程中因多因素的干扰,可出现收缩压降低30mmHg或平均动脉压<100mgHg情况,即低血压[3]。低血压是HD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30%,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痉挛等,可诱发心律失常,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存率造成严重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低血压后,直接影响透析质量和进程,因透析不充分出现水钠潴留现象,增大了死亡风险。同时,低血压可使患者器官缺氧缺血,并损伤器官功能,严重者出现功能衰竭,对正常治疗、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应避免低血压的发生,尤其是消除或规避低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以此提高血透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组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越高、透析时间越长、透析前收缩压和MAP升高、TC和PTH增高、失重干体质量比越大等,均可导致低血压发生,可见上述因素均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4]。
血液透析患者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越多,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上透析过程中降压药物、进食等因素影响,大大增加了低血压发生风险。透析时间越长,易对心脏造成一定的负荷,使心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诱发低血压。透析前或透析过程中,伴有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和MAP较高,一旦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将降低血压,引起低血压。由于患者饮食不节,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可增加心脏病发生风险,引起肾衰竭等肾脏疾病。甲状旁腺激素(PTH)在体内外具有血管扩张剂作用,还具有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升压作用,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液中钙离子浓度高于血液,从血液弥散后,钙离子及蛋白结合钙浓度增加,抑制iPTH分泌,降低PTH浓度,进而引起低血压[5]。同时本组研究发现,低血压组患者死亡率高于非低血压组患者,说明低血压可影响预后,增大死亡风险,与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有关,需加大临床重视力度,有效避免低血压发病因素,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媛媛,杨帆,李会.低血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5,11(7):599-601.
[2]刘雪芹,邵海萍.透析低血压的产生因素及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3(18):177-178.
[3]霍新爱,张艳町,危凤藕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12(22):2664-2665.
[4]余金波,邹建洲,刘中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4):189-193.
[5]李倩,李志红.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51-152.
论文作者:杜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低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因素论文; 收缩压论文; 危险论文; 发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