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_大学论文

谈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_大学论文

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素质论文,外语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从事英语这一行已40多年,其间教过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去过美国几所大学和英国的牛津与剑桥,当过驻外大使馆和专家组的翻译,也兼任系和学院的主要领导职务。感触很多,总觉得学无止境,必须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各种需要。外语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举例如下:

一、学会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重做人的“明智之学”,重伦理道德,重人际关系。古代先哲主张“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做人之道。如今时代不同了,做人除了必须具备传统的优秀品德,还必须具有新的素质。大学生必须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必须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善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全国性的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才有活力,才会出业绩、出成果、出人才。西方文化的一大特征是竞争精神。如今西方科学技术和物质文化高度发达,靠的也是竞争机制。总之,从入学、上学、升学、就业、出国,直至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从中外历史,直至当今社会的发展,从多方面看,只有竞争,才能促使个人、国家和社会进步。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有动力、推力、压力和毅力。所谓动力,就是要有理想、志气和雄心、抱负,这涉及到人生目的、爱国精神、发奋图强精神和穷则思变精神。所谓推力,就是父母、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的推动和鼓励。所谓压力,就是考试、写论文、评比、评奖、批评和集体的学习风气所形成的力量。所谓毅力,就是对学业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有很强的自立精神。我们所提倡的竞争,是文明的竞争,平等的竞争。竞争要靠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本事,而不靠虚张声势、弄虚作假,不靠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竞争不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名利而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而是为了创一流,创全班一流,创全校一流,创全国一流,创世界一流,为了振兴中华而竞争出一流的人才、成绩、成果、发明和创造!

二、学会做学问。 做学问不仅要勤奋,而且要得法。我在牛津和剑桥的时候,从许多世界级的发明创造悟出了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对所从事的事业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对所研究的事物高度敏感、善于观察、满怀好奇、富于想像,并对未经证实的理论持怀疑的态度。普通人对日常生活现象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可是牛顿却可从苹果掉下来引出万有引力,弗莱明从打喷嚏和未经清洗的废弃器皿中发现盘尼西林。牛津和剑桥创世界一流的精神,来自于牛津和剑桥的教育传统,我把它概括为“牛文化”。鲁迅写道,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牛津和剑桥吃的不是草,而是知识,很多的知识,不断吸收,不断消化;挤出来的不是牛奶,而是人才、成果、发明、创造,自己也长得体壮如牛,而且800多年生生不息。走进牛津和剑桥,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气氛,人人一心追求学问、追求知识、追求成果,比贡献、比发明、比创造,蔚然成风,师生员工人人讲究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在牛津和剑桥的大学城里,人人为一个字忙碌:“书”(理工科还要做实验)。写书(著名学者云集)——出书(有世界一流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卖书(牛津有100多家书店,包括世界一流的Blackwell)——藏书(牛津有100多个图书馆,包括世界一流的Bodleian)——读书(师生博览群书成风)——教书(辅导+上课),真是书的世界。在做学问的十大环节(听、说、议、读、写、译、记、做、用、创)中,牛津和剑桥乃至整个西方大学教育传统,都十分注重“议”、“读”、“做”、“写”、“创”(学外文要“听,说、读、写、译”五会,还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以“写”来带动其他环节,并体现成绩和成果。从入学、考试、毕业,获得学位、职称,直至成为专家学者。都离不开有创见的论文或著作。“写”这一环节,除了上课之外,主要靠大量阅读和导师辅导(包括讨论、评审)来促进。“议”,处处可见,导师制就是师生之间的“议”,课堂教学也常常是师生之间的“议”,学生之间也常常在小酒馆“议”,揭示生命之谜的DNA就是在小酒馆的交谈中得到启发而发现的。“做”就是要勤做实验,要善于观察,富于敏感、好奇和想象。这五字中,“读”是基础,“做”是手段,“写”是中心,“创”是目的,而“议”就是启动器。我们的传统教育注重“听”、“读”和“记”,以迎接“考”。教师满堂填灌,学生紧抱课本,死记硬背、被动挨考,无暇博览群书、独立钻研,更难产生创见、创新。这一套在中小学还算行得通,但到大学就落后了。其实我们的这一套教育只达到做学问的第一大阶段:吸收前人或别人的知识,基本上未进入第二大阶段:发现未知的知识或创造新的知识,即只管“进”知识而不管“出”知识。即使在吸收知识阶段,我们的学生也大多忙于上课,围绕教师和课本转。牛津和剑桥的上课时数少,只起启发和引导作用,大部分时间要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当今知识爆炸,除了大量的书刊资料需要阅读外,电脑联网后,全世界的知识资源已开始共享,都需要时间去查阅。牛津和剑桥注重个人见解,教师重启迪,学生重质疑。

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靠积极的智力活动。我们的学生善于“模仿+记忆,剪刀+浆糊”。如今我们的学生(尤其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十分艰难,到了毕业前,人人忙于找职业,抄袭移植、七拼八凑来应付论文,几乎成风。论文都难产,我们何时才能有世界一流的发明和创造?我们的科技跟不上人家,长期以来连语言学都没有自己的理论和学派,直至80年代中才有了“中国文化语言学”。写有创见的论文是我们的弱项,也是与一流大学的重要差距。

我在牛津时,看到一些中国留学生很勤奋,但不得法。首先是书读得很慢,一周读不完一本书。如此下去,何以博览群书?外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快速阅读技巧,对各种书分门别类,有目的地迅速抓住所要的精华,零散的资料可作卡片,整段整页的可复印,整本书都好用的就买下来。如此像饿牛吃草,吃了再慢慢消化。外语学生除了精读与选题相关的论著,还要博览古今中外的有关名著。我要求我的博士生至少读1000本,硕士生至少也要读500本。当然,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则快速浏览。一位心理学家说过,“Learing is more effective when moresense organs are involved”。学外语要动用脑、耳、口、目,还要动手(做笔记、卡片)动脚(常去图书馆、书店)。外语类写作像做饭菜,先当采购员,到市场调查、选购,把原料取回后,在厨房细想如何按照自己的菜谱选择、加工、改造、提炼、补充、发挥,创造出美味佳肴。创新是研究生论文的灵魂。西方的科学发源于好奇。牛津和剑桥的精神,就是在好奇和需要的诱导下创造。只要有创见,就值得鼓励,但如在别人创造的基础上加以重复或整理,他们就觉得这不是牛津和剑桥之所为。出自剑桥的牛顿观察苹果掉下来的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你也跟着论证梨子、桔子、葡萄等等也会掉下来,那就没有什么创见了。但如果你反问,为什么月球、太阳和星星不会掉下来,那就值得研究了。如果你再进一步观察,发现了一颗新的星,或论证宇宙中尚未发现的规律,那才是有所作为。牛津的一位教授意味深长地说,"Oxford teaches you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Cambridge teaches you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此话幽默、滑稽,字面上看,似乎两校什么也没教,其实他的含义是:“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教你无中之有。”这就是牛津和剑桥的开拓与创造精神。要创新就要有创造性思维,那就是,在需要或好奇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想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区配和组合,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注:卢明森.《思维奥秘探索——思维学导引》,第315页,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三、学会做多面手。 我当过大使馆和专家组的翻译,应付过各种场合:大至陪大使与总统、总理会谈,小至陪专家看病、购物甚至找厕所,也当过歌舞团、杂技团、考察团、展览会的翻译,既要懂国内外政治时事,也要懂如何把专家的技术资料口译或笔译出来,既要在外国大学用英语讲学术或技术性的课,也要在几分钟内把当天厚厚的英文报纸简要地用中文念给大使听。所涉及的知识面之广,可想而知,没有平时的积累,难以应付。我在牛津、剑桥和美国几所大学的那几年,既研究英语、西方文化和电脑翻译,也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可谓涉及古今中外的跨学科研究。回国后,我与计算机系合作,参加了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这些经历,都使我深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之处往往可以迸发灵感,产生新意。外语学生要广开思路,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学习各科知识,尤其与外语密切相关的外国文化、语言学、文学、汉语、中国文化、哲学、思维科学、逻辑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脑科学、电脑科学等等。如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纯语言、纯文学的人才需求量较少,大量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科技、法律、新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外语人才应是外向型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知人处事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善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转发的通知,1998.)成为博古通今、见多识广、通百艺而专一行的“通才”。

标签:;  ;  

谈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