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论文_张剑飞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论文_张剑飞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社会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对电力能源需求量日渐增加,与此同时对供电稳定、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控制作为一种新型方法,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应用,对提高变电站供电稳定、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智能控制;方法

引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我国的生产制造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社会的进步在给电力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我国的电力系统规模逐渐扩大,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改革,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进行了自动化建设,运用智能化技术,采取智能化管理方式,推动变电站自动化发展。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使变电站自动化和智能控制更加容易实现,而且普及程度正在逐渐加深,加强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能够提升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水平,也能够降低变电站故障发生率。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

智能控制方法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智能技术的整体应用质量,使全部的系统组成因素可以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很好的实施传统技术性因素的改良,确保实现当前的网络技术能够应对一些变电问题,以及根据变电站应用过程中的重点因素进行研究机制的完善,使所有的研究重点都可以在智能控制机制的维护之下实现系统完整性的提高。可以在信息资源的控制过程中进行系统结构的优化,并保证所有的协调机制都能在智能化模式下进行处理,如果现阶段的组织结构可以适应变电站运行维护过程中的智能系统控制特点,则需要按照系统已经存在的控制性因素进行系统优化模式的构建,提升现有的系统识别机制的应用质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如下:首先,专家系统。它主要是对各类非结构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此来实现智能协调、组织等目标,以其自身能够优化受控系统以及对系统状态进行识别,该技术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其次,模糊逻辑处理。一般是指将经典集合理论、语言变量等作为基础进行推理和模拟,只要将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后,进行模糊推理等处理,系统便能够将推理后的结果输出,为电力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所以模糊逻辑处理在变电站综合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最后,神经网络系统。它主要是建立在大规模、且简单的神经元基础之上的网络,自身具有非线性特点,及自我学习和组织能力,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除了各类方法单独发挥作用,还可将各类方法有机结合,例如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相结合。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智能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设备层、间隔层与站控层,具体的智能控制方法如下:

2.1设备层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措施中,设备层主要管控变电站的设备,包括进线回路、电机回路等配置设计,以此来规范就地的运行操作,同时在智能控制的状态下,完成远程监督、控制的工作,保障智能控制措施的独立性。设备层内运行的对象非常多,包括一次设备、智能构件以及终端设备等,均要在智能控制的作用下,支持变电站的自动化,例如智能控制的设备层,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推进智能控制的发展,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的需求。目前,设备层的智能控制措施,可以完成电容器组、变压器、母线的自动化运行,利用智能保护的方法,规范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智能控制措施中,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的设备层运行,专门在变电站自动化的现场,实行数据计算,采集变电站的运行数据,根据模拟量、数字量以及脉冲量,维护智能控制的精准性和安全度。

2.2间隔层

间隔层在智能控制策略方面,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通信接口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在设备层以及下文中的站控层两者间,起到中转、连接的作用,消除距离、设备数量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干扰,保障间隔层能够在变电站自动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间隔层的智能控制措施内,建立了长期、有效的信息通道,其可主动分流设备层的设备运行,充分体现出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作用于变电站的自动化整体,体现变电站的结构状态。智能控制规范了间隔层的运行,更重要的是明确了间隔层的功能,非常注重电力系统变电站的自动化建设,提供了智能控制的条件和平台。

2.3站控层

变电站自动化对站控层的智能控制,提出了实践性的要求。站控层在变电站中,运用到后台监控方面,辅助变电站完成远程监控。变电站自动化运行期间,站控层需收集相关的运行数据,同时收集并处理好后台的数据,提升站控层操作系统的实践能力。站控层在智能控制上,提供异常与越限报警的提示,完成与设备层的智能化通信。站控层智能控制策略,运用数据分析并自动化监控的方式,形成自我诊断与修复,促使主机、工作站、远动设备,都能表现出智能化的运行特征。站控层是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的中心,直接承担着变电站监控与调度工作。站控层在智能控制建设中,配置信息化软件,便于生成图像数据,拓宽变电站智能化的开发。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智能控制的运用

3.1模糊控制器运用

模糊控制器结构中,运用逻辑芯片,针对变电站的自动化,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改进,以便满足模糊控制器的硬件需求,促使变电站的智能化,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的特征。模糊控制器在实现智能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硬件设备的影响,逐步提高模糊控制器的灵活性,以免影响模糊控制器的普及,例如模糊控制器结构中的数字控制器,采用单片微机硬件系统,运用最基础的算法,改变传统变电站控制的方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引进模糊控制器,转变成更为新型的系统,及与数字控制的模糊控制器,要借助软件模糊化的推理依据,在变电站自动化中实现智能控制的目标。

3.2接口装置的运用

智能控制在变电站自动化接口装置中,作用在控制对象上,以控制对象为研究目标,转换变电站内原有的控制量和状态量,最终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控制系统内,得出最精准的数据结论。接口装置将变电站自动化的数据进行转换,传输到执行机构领域内,获取指令后,就要有效控制对象,保障变电站自动化的稳定性。接口装置的智能运用,注重被控对象的选择与控制,既要维持变电站自动化的可靠性,又要完善变电站自动化的过程。

3.3其他控制的运用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运用中,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功能,如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具体如下:第一,执行机构的智能化控制运用,体现在步进电动、伺服电动等方面,尤其是电力装置方面,各个执行机构呈现出对立的特征,比较常见的是线性与非线性,以此来提高执行机构的智能化水平,智能控制将非电量转化成传感器的变量,配置优质的变电站设备,维护智能控制的精确性,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的需求;第二,被控对象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影响很大,产生了直接的干预和影响,在智能控制运用中,优化智能控制的环境,避免影响被控对象的运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是变电站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中,应该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的实况,规划好智能控制策略,有效建设智能控制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控制,积极运用到变电站内,提升变电站自动化的水平,避免功能上发生问题,还要把控好智能控制的策略,以免干扰变电站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邓翔龄.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与新技术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7,(02):14-16.

[2]宋文英,柏峰,杨洁.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43-44.

[3]苏惠峰,张文哲.新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方案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3):77.

[4]徐德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2.

[5]吴勉中.变电站综合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

论文作者:张剑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方法论文_张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