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优化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人力资源优化的方法和途径,对企业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上看,还是从个人就业的微观层面上看,不断地培养高技能人才都是一种社会必然需求。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总体上讲就是进行人力资源优化,让有限数量的就业人口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进行提升。
要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选择最优的个人或组织作为榜样,进行IE分析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具体用起来并不是都能用得很好。我们需要从具体工作中指导员工,就近产生榜样或将榜样引入他们身边,并运用IE手法,将榜样的动作进行分解,找出他们的优势,要求其他员工模仿学习。
笔者在一家服装厂做过职业指导,当时包装部的员工总是出错,服装是分色分码分批号,他们不是装错袋就是装错箱,或者放错牌子,或者杂物没清理干净。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做得好的员工动作都很规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有自己的程序,每完成一个包装都遵循相同的动作和程序。后来笔者就让做得好的员工带着经常出错的员工,让做得差的员工或新入职的员工跟着做得好的员工学习。好的师傅能带出好的徒弟,通过这样的安排,这个部门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明显提高。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作为职业人员,长期从事某个具体工种或岗位的工作,能提高操作技能,也利于职业发展。因此,对具体工种或岗位进行IE分析,优化动作规范和动作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一天能完成一万个产品的生产来说,每一个产品节省一秒钟时间,一天下来就能省下近三个小时,用这个时间就能多生产出三千多个产品,效率提高30%以上。有时可能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组织协同工作,那么我们就要以组织为单位进行IE分析,向先进的组织学习。
在合适的比例条件下保证人才的流动性
流动可以促进企业人员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形成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也是人力资源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所讲适当的流动性,就是要有合理的比例,没有人才流动不行,流动太多也不行,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掌握一个合适的量度。人才不流动,不能进行横向交流,不利于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无论是针对具体企业还是对整个社会,都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人才流动,这是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流动不等于流失。如果人才流动过多,特别是人才在行业间和专业间大量流动,会不利于能力向纵深发展,也会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从具体企业来说,人才流动也许短期内会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很快会消除,而带给企业的可能是更好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沿海,当时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都严重缺乏,这些外企大多从国外派遣人员来工作,成本很高,而对国内的劳动力来说则失去较好的就业机会。后来,一批批本地人才学习、跳槽,再学习、再跳槽,这样一步步将这些引进的技能和管理本土化,造就了如今大批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一位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职业经理人讲,当年他大学毕业来到广东找工作,见招聘启事上写有ISO资料员和5S检查员,他不知这是做什么事的,而现在,这已成了企业职员人人皆知的名词。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人才流动也是传播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强化“跳起来摘苹果”的激励办法,用更高目标形成适当压力
没压力就没动力,压力来自于目标和任务。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强化“跳起来摘苹果”的激励办法。如果一个人伸手就能摘到“苹果”,他就不会去努力,就认为摘“苹果”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思进取。但“苹果”太高,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摘到,也就失去了进取的希望和可能。所以,设置较高的目标,形成适当的压力,一步步引导员工进步,这也是进行企业管理和职业指导常用的一种办法。
近年许多企业都在大力推进KPI考核,在考核制度的“压力”和“激励”下经营团队不断改进工作,效果是显著的。但在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确定管理任务书时,公司与部门之间,董事长与经理之间总存在微妙的博弈关系,讨价还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领导对下属经营状况和赢利能力情况不熟悉,所以在确定目标的基数时,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下属们希望指标定得低一些,可以有更多机会去“领赏”。这时,最好的指标就是让下属们能“跳起来摘苹果”。让能力强的跳高点摘“大苹果”,能力差点的也能跳起来摘到“小苹果”,不想跳的就没有“苹果”吃。
分组竞赛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作用
内部劳动力的流动,其功能是使企业生产要素投入在劳动关系持续期内的配置趋于优化,并使这种配置调整在费用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可以补充外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进入企业内部的不足,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促成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
笔者曾在一家日资企业管理着一个部门,公司生产一种装饰材料,笔者所在的部门是负责给材料进行手工削边。日本经理说,在他们国家,一个人一般能一天削2000张。而我们当时的水平是最高的一个人一天只能削400多张,所以当时大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日本人在骗我们。在技能上暂时无法突破,但在管理上笔者一直想着办法。最开始是集体一起工作,做多做少拿同样的工资。后来,笔者将40个人分成10个小组,制作了一个黑板,每天将成绩公布在黑板上,并对各小组进行成绩排序,并分设一二三等奖励,超产越多奖励越多。不出一个月时间,平均产量就达到了1000张以上了。再后来,公司推行人员本地化,日本技术人员退出公司,通过内部竞争机制,选拔优秀人员补充高薪空缺。在这种竞争机制的激励下,我们不但超过了2000张的产量,最高产量还达到了3000张。这时,大家也不再认为当初日本人在骗我们了。
要求用更好的方法做同样的事
在企业管理和职业指导中,我们提倡让员工永远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做同样的事。在众多不同方法中找出更好的方法,这是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几乎在每一次会议,每一项活动中,人们都免不了要强调创新的重要。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创新的落实面,似乎又是另外一种景况。例如,人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首先理所当然地查询一下过去的成例,然后又理所当然地依照过去的办法去做。在这情况下,如果有谁会想别寻他途,另辟蹊径,在当事人或周围的人眼中,似乎都有一种自寻烦恼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如一道无形的墙,使人望而却步。面对创新中的困难,我们要坚持永远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做同样的事的观点,不断要求员工,将这种观点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重要价值观。
在企业管理中,用更好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有两个主要途径:提倡民主决策和使用头脑风暴法。每个人的能力有长短,任何见解都是主观性的东西,能否正确反映客观规律,还有待检验。但在更多见解和想法中总能找到最好的一个或进行最优化的组合,这就是民主决策的作用。头脑风暴就是让参与者自由发挥不加批评,形成更多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现代企业管理中,头脑风暴不仅能推进技术革新,还能提升参与者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吸收同伴意见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构想。
终身学习与环境选择
无论是进行企业管理还是职业指导,我们都主张终身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使我们一生中学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高端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学习和积累,但可能只有几年的使用时间。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学习的作用又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
就个人职业素质提升来说,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之中,就学会了谴责;一个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就学会了忧虑;反之,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就学会了自信;一个人生活在接受之中,就学会了爱。对于环境,有“出淤泥而不染”之说;有“心静自然凉”的方法;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可见,环境带给了人们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感觉,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以至于将他们带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作为企业,将优秀的人才引进团队中,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作为职业人,我们选择一个技术性强、职业素养好的团队,能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我们需要一流的产品,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需要一流的技工。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中国需要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口强国,将粗放型经济变为集约型经济。因此,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是我们的重要途径和长期任务。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成本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