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学习的“准习得”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学习论文,习得论文,幼儿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语言的习得和学习
(一)母语的习得和学习
近年来,随着语言理论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把“学习”与“习得”区分开来。较早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是兰姆波特,而后科德、克拉申和乔姆斯基又进一步做了区分。他们认为,语言的掌握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习得和学习。习得是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经过正式的教授而自然地、下意识地获得语言的过程;学习则是儿童在正式环境下有意识地、系统地、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程。
研究发现,语言虽然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但儿童习得母语的速度和成功程度令人惊讶,在语言发展的快速时期,儿童能以每小时掌握一个单词的速度习得语言。他们无需有意识的教授或学习,就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完全掌握母语。因此,人们在谈论语言时总是习惯于用“习得”一词而非“学习”,尤其是在涉及第一语言(母语)的获得时。母语获得过程被视为与生长成熟相连的生物进程。可见,儿童母语获得更多是通过无意识习得的途径而非正式的、有意识的学习方式。
(二)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学习
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克拉申博士将母语习得研究运用于第二语言研究之中,提出了习得——学习假设。他认为培养第二语言能力也有习得和学习两种不同的途径。习得是一种自然的方式,它是一种没有觉察到的过程,儿童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使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弄懂语言知识,并能表述语言规则。由于缺乏自然的、真实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更多地是以学习的方式被学习者掌握的。
由上可见,无论从母语的习得理论还是从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来看,习得语言的外部条件是存在有交际的情景:语言材料是自然的活语料;习得语言的内部特征是无意识,儿童主要用接触语言的方式掌握语言,语言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是下意识的。
二、幼儿英语学习的“准习得”
从理想的状态来看,习得确实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的幼儿英语学习环境来看,由于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幼儿园几乎很难为幼儿提供自然地、无意识地在充满有意义的交际英语环境中习得英语的条件,英语习得的方式很难发生和存在。为了促进幼儿英语的习得,有的幼儿园聘请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来教授英语,虽然从外部条件上提供了幼儿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但其英语教学较多采用结果——导向型的方法,强调鹦鹉学舌式的模仿和机械运作式的重复,教师的反复强化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有意识的学习为主,也难以进行以自然的、无意识的获得方式为内部特征的语言习得。更有甚者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全天候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利用母语无意识习得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英语学习,主张英语学习遵循母语习得方式,认为让幼儿暴露于标准语言之下应该足以产生充分的无意识学习,于是乎幼儿大部分时间甚至完全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进行学习。该方法虽然具备了幼儿习得英语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特征,但长此以往是以牺牲幼儿的母语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代价的。可见,让我国幼儿采用纯粹的习得方式学习英语也是不适宜的。
从语言习得的实质性作用来分析,客观上存在着两大类无意识性习得:一类是“纯无意识性习得”,另一类是“准无意识性习得”。纯无意识性习得首先必须具备自然语言环境的条件,因此,它主要发生在母语或近似母语的环境中,习得的语言知识是隐含的,并具有实用性。准无意识性习得指的是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习得,它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习得的过程属于过渡期,习得的语言既包含隐性知识,又包含明确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际表达技能。据此,教师可通过采用一定的教育策略,将自然习得的基本要素引入正规教育环境,创造一种近似习得,即“准习得”的学习条件。
三、幼儿英语学习“准习得”的理论基础
(一)来自语言教育学的依据
语言学家埃丽斯曾说过,课堂教学下的语言学习者同自然环境下的学习者一样,也能“自然地”习得一门新的语言。通过外语或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也可尝试产生语言习得。国内也有研究者多次提出习得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提出外语教育要从具形式的教育转化为不具形式的教育;外语学习可进行“指导下的习得”等。可见,在正式的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自然”习得的学习方式。
(二)来自心理学的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系统的另一层次,即无意识学习的心理机制。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是一个既区别又联系、协调统一的共生系统,外显学习可伴随着内隐学习,而且人的高级心理活动都是无意识和有意识完美结合的产物,任何学习过程都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从认知加工方式看,受意识控制的信息加工过程与自动的信息加工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可构成统一的连续体。因此,在有意识的英语学习中,也有可能产生无意识的习得效果。
四、促进幼儿英语学习“准习得”的策略
(一)保证充足的英语语言输入
“准习得”英语学习并不过于强调纯自然的或完全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可通过人造语言环境来达到习得的目的,它最适合缺乏自然语言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准习得的英语学习应先从语言输入量的准则入手,保证幼儿充足的英语语言输入。要提供充足的英语语言输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尽量使用完整的语言,语体要有一定的变化,语言输入中所包含的语言功能要丰富,并能运用多种类型的语言功能句。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扩大语言输入量,向幼儿输入充足的英语语言信息,让幼儿能够大量感受英语、广泛接触英语。
(二)提供粗调的英语语言输入
在语言习得时,儿童置身的是一个真实的、自然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也是超出其自身发展水平的语言素材,母语输入是质量较高的、未经精心挑选的粗调输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确保幼儿有充足输入的同时,还应借鉴母语习得中的输入质量标准,为幼儿提供粗调的语言输入。
粗调输入指教师的话语要略高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以i+1为标准。i指学习者现有的第二语言水平,1指适度超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水平。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语言输入应注意根据幼儿的英语语言水平,在遣词造句方面比幼儿先走一步,让幼儿尽量接触英语“自然的活语料”,在有意识学习中调动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状态。
(三)宽容错误、含蓄反馈
在从母语发展到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中介语”现象,其特点是存在大量的语言错误。为了促进幼儿英语学习的“准习得”,教师对幼儿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首先应持宽容的态度,不要随意打断或刻意纠正幼儿的错误。不过,开展“准习得”学习的教师不可能按纯自然习得的状态,即不进行任何反馈,幼儿也能无意识地掌握英语。因此,当教学中发现幼儿的错误后,教师要积极介入和干预,抓住这一时机对幼儿进行及时的、适当的反馈。但教师要避免清楚的反馈,而进行间接的、含蓄的反馈,即注意采取得体的态度,有策略地采用扩展、代述等回应方式重新予以正确的示范,以此构成更丰富的二类语言输入信息,让幼儿不是在纠正错误中有意识地学习,而是更多地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中进行无意识的习得。
(四)促进幼儿英语交流
习得语言是发生和存在于有交际的自然情景中的,即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儿童总是在学习语言的功能及如何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运用语言。
为促进幼儿英语学习的“准习得”,教师在英语自然环境缺乏的情况下,要努力创设一种语境,展示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价值,具体而言就是要创设多种接近真实的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培养幼儿用英语初步进行交流的能力。
总之,在目前英语纯无意识性习得无法推行和采用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尝试将习得的因素引入幼儿英语学习,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自然习得的效率,即追求一种“准习得”的幼儿英语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幼儿英语学习的科学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