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促进效果观察论文_易小民,刘受先

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探究处方点评对促进我院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急诊处方,分别为每月门诊处方300张,急诊处方200张进行点评,点评结果汇总分析,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经过持续的干预改进后,同样的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的处方进行点评,总结分析上报。重点对比两阶段的处方不合格率。结果:2018年1月-12月门急诊处方不合格率为3.2%,低于2017年1月-12月4.6%;通过持续的干预,门急诊处方的质量不断的提升。结论:持续不断的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并干预,能明显降低门急诊处方的不合格率,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急诊处方;处方点评;处方不合格率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据WHO报道,在全球死亡患者中,其中30%是由临床不合理用药导致[1]。据统计,我国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17%~37%[2]。而通过每月进行门急诊处方点评,可动态持续的了解门急诊用药情况,发现不合理用药后及时进行点评并干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3]。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成立了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4]、《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6]等法规,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现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7-2018年门、急诊处方。我院门急诊处方实行电子处方,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从His系统中随机抽取门诊处方300张,急诊处方200张。

1.2方法

1.2.1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药品说明书和文献资料[7],对所抽取处方进行点评。统计不合理处方数,处方不合格率,比较处方点评及持续干预后门急诊处方合格率的变化。

1.2.2 干预措施:每月处方点评小组将点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临床专家进行再次审核,审核同意后对不合理处方开具医生进行相应经济处罚。

2结果

2.1 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

在抽取的12000张处方中,有11531张处方为合理处方,有468张为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主要体现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

3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处方诊断书写不全

由表1可以看出,处方诊断书写不全的处方所占比例最多,占19.87%。主要情况如下:如诊断为高血压,医生开具美托洛尔缓释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与诊断完全无关,这种情况多为一些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医生诊断可能未书写完整;还有如临床诊断为购药,开具阿普唑仑片20片,购药不属于临床诊断,医生应规范开具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诊断开具适宜药物,通过药师审核处方合格后方能发药。

3.2 联合用药不适宜

由表1可以看出,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较多,占15.81%。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的增强疗效,有的降低疗效,有的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发现有不适宜联合用药的情况时,药师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这一类型的不合理处方也将列为2018年重点干预的对象。如:甲氧氯普胺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可加重垂体外系反应;氨基糖苷类与呋塞米联用,可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且停药后仍可发展至耳聋。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片同服,奥美拉唑可抑制CYP2C19,使氯吡格雷的血药浓度下降40~45%,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都是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情况,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3.3 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存在的问题药品用法用量过大,如患者临床诊断为枢椎骨折,颈椎病,双上颌窦炎。使用脑蛋白水解物III180mg,该药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诊断与用药不符,且说明书规定日用量一般不超过60mg,该患者使用180mg,剂量过大。另一患者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咳嗽咳痰,开具溴己新注,单次用量8mg,该药说明书规定一次4mg,一日8-12mg,单次用量过大。还有些缓控释制剂掰开服用,破坏药物缓、控释效果,甚至增加ADR,这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药师在审方时就应及时跟医生、患者做好沟通,减少不合理用药。

3.4 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我院门急诊处方的不合格率为3.2%,低于2017年4.6%。通过两年的处方点评和持续干预分析,2018年不合格处方百分比有所下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处方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干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还需进一步的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提高药师处方审核能力,共同把好合理用药关,不断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综上所述,进一步完善及长期实施处方点评是提高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但是处方点评所抽取的处方量有限,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药师能够联合处方前置审核,在患者取药之前发现并改正一些不合理用药,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药物。

参考文献:

[1]LINDA T K,JANET M C,MOLLA S D.To erro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h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2 ] 田丽娟,于培明 . 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6):1204 - 1206.

[3 ] 杨葵香,张云周.我院2016年1-6月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分析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8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 53 号,2007-02-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卫医管发[2010]28 号,2010-02-10.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2015-07-24.

[7]吴相炎.在用药过程中应用处方点评法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5):7-8.

论文作者:易小民,刘受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处方点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促进效果观察论文_易小民,刘受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