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个“表达情绪”的好榜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榜样论文,做个论文,给孩子论文,情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面这些情绪问题是否似曾相识?或者你也像这些妈妈一样,对于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隐隐感觉有些不妥?让我们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情绪表达法吧!
A忍气吞声?
妈妈的情绪困惑:
记忆中,小时候我的父母总是在吵架,那时候我就发誓,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让他看到爸爸妈妈面目狰狞地争吵。所以当妈妈后,不管老公如何指责我,也不管谁对谁错,我都忍着自己的不满,带孩子躲开他,避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可时间长了,难免觉得委屈。(程琳,女儿2岁)
为什么不要忍气吞声?
孩子不需要父母为了他而忍气吞声,他需要知道的是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虽然妈妈没有出声,但孩子通过观察表情,可以看出妈妈生气了,但是在逃避。而且,当孩子跟妈妈的关系比较好时,会认为这是面对矛盾的好办法,耳濡目染之下,他长大后也会学着压抑、不表达情绪。
有情绪的那一刻怎么办?
当着孩子的面对爸爸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我不希望你这样说,因为你这样也会让我生气。你看孩子在这里,现在可能不太适合当着他的面谈这个问题,我们要不要换个地方或者换个时间谈?”
妈妈这样说,既照顾到了爸爸,又照顾到了自己,还照顾到了孩子。
妈妈忍气吞声的态度,或者为了息事宁人说“好了好了,算你对”之类的话,看似在忍让,其实会让爸爸很不舒服,让他感觉妈妈在避免和他谈话。相反,上面那些话所表达的意思是:我愿意和你谈谈,只是现在这个时间不太合适。
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妈妈越平静越好,但声音大点也无所谓,因为不是所有妈妈都能马上达到那个修为,重点是让孩子看到,妈妈在表达!而且,即使妈妈不高兴也没有完全失控,她照顾到了周围其他人。这样,孩子会慢慢学到,当自己生气的时候,可以让对方知道自己还没有整理好情绪,想清楚了之后会找对方谈。
事后你还可以:找爸爸谈谈。
首先谈谈他的不愉快,让爸爸先说,说的过程中妈妈不要急着为自己辩解,而是听着,然后澄清爸爸的意思,比如:“你的意思是不是……?”女人和男人来自不同星球,所以妈妈听到的,和爸爸想表达的可能不是一回事,所以澄清的过程很重要,确认自己没有误解爸爸的意思后才开始讲自己的想法,同样也要求爸爸弄明白妈妈的意思后再表达意见。最后,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方案都摆出来,尽量协商解决。
其次,妈妈还可以提醒爸爸:“以后孩子在的时候,能不能不要用那样的口气说话?”类似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否则爸爸很可能感觉在孩子面前受到了指责,没面子。
B敷衍了事?
妈妈的情绪困惑:
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家里时总是很疲惫,尤其是这段时间工作中不顺心的事特别多,偏偏儿子现在又处在Terrible Two的可怕阶段,所以在我感觉情绪很容易被“点燃”的时候就会想自己安静一会儿。可是当我对儿子说“妈妈想去房间待一会儿”时,他根本不让。没办法,我只能忍耐着敷衍他。(Cindy,儿子2岁)
为什么不要敷衍了事?
孩子有很灵敏的“雷达”,所以妈妈很难在他面前隐藏情绪。没准儿他还会因为你的不安,而变得更加捣蛋。
有情绪的那一刻怎么办?
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心情不好,需要自己待一会儿。妈妈就在那个角落,你可以看到妈妈。”
3岁以内的孩子会希望妈妈一回到家后就可以一直看着妈妈,所以很难接受妈妈独自待在房间里。待在一个孩子可以随时看见你的角落是你更好的选择。
当妈妈对孩子解释清楚之后,孩子会知道情绪是妈妈的事情,和自己无关,也会有耐心等妈妈。除非心里感觉害怕,他才会一直不放开你,要求跟你讲话,跟你连结。
事后你还可以:做一些卡片,和他玩情绪表达的游戏。
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用颜色代表情绪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所以,你可以做好4种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分别代表最常见的4种情绪:快乐、生气、伤心、害怕。
平时和孩子玩时就教给他,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情绪。比如对他说:“如果妈妈回来时,在门框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卡片,就表示妈妈心情不好,需要在角落里待一会儿。宝宝可以先自己玩一会儿,不要来打扰妈妈。”
妈妈也可以在卡片上画不同表情的人脸,但这个方法更适合大些的孩子。2岁左右的孩子看到不同表情的人脸卡片容易觉得好玩,而忽略表情背后的含义,因而效果不好,而颜色对他来说是更容易理解的。
C当着孩子发泄?
妈妈的情绪困惑:
女儿的脸上有一块比较明显的胎记,每次外出时总会看到有人对着她窃窃私语甚至指指点点,这时候我心里会很不舒服。我曾经看到心理类的书上说过,当内心积压了负面情绪后,可以通过打枕头来发泄。我希望女儿将来有情绪时也能学会这样表达,所以一般会让女儿看着我打枕头,但有时又担心这样做会吓到她。(蔡岚,女儿4岁)
为什么不要乱发泄?
孩子看不懂妈妈为什么这样,会害怕。
对孩子来说,情绪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通过打枕头这样激烈的特别方式去处理情绪。
而且妈妈回家打枕头,孩子会知道妈妈心情不好是因为她的缘故,因此而内疚。
有情绪的那一刻怎么办?
尽量用说的方法表达情绪,比如找好朋友或者家人诉说自己的不开心。
不过,通常当成年人学会这个方法前,已经积累了过多情绪,或者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所以打枕头确实可以帮助成年人宣泄情绪。重点是,妈妈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这样做,她会害怕。
而且,如果孩子被照顾得很好的话,是不会累积那么多负面情绪,到需要用打枕头的方法来发泄的程度。
事后你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接纳别人的议论
妈妈心态的改变是关键,只有妈妈做到不受这件事的影响,孩子将来长大后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其实别人觉得奇怪,或者讲点什么都很正常,重要的是妈妈会不会太把别人的话当回事。
另外,每个人都有不足,妈妈平时会怎么看待或谈论其他人的不足呢?如果你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来“这很正常”的信息,那么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指点时,就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别人大惊小怪。
D气不过打一顿?
妈妈的情绪困惑:
儿子最近总惹我生气,比如我们一起出去玩,到了回家时间他却不肯回去,我要多说几句,他就会嚷嚷“坏妈妈”,甚至往我身上扔石子。我气不过就会打他几下,可事后又非常后悔。(吴昊,儿子3岁)
为什么不要打孩子?
3岁的孩子最爱说“坏妈妈”。对他来说,妈妈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有情绪的那一刻怎么办?
忍得住不打孩子是最好的,如果没忍住就接受自己。
最好的办法是告诉孩子:“你打了妈妈,妈妈很生气。”但是,如果没有忍住,打了孩子几下,就接受自己吧!只是如果打了的话,不要再对孩子道歉,因为孩子的头脑很简单,在他看来,道歉就代表妈妈不该打,自己没做错,而事实上,孩子确实做错事了。
当然,这里说的打,只是象征性的打几下,如果是暴打的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暴打绝对不是教育的行为,而是因为妈妈积累了很多情绪,借孩子不听话这个机会来发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虽然你做错了,但妈妈那样打你也是错的。”
事后你还可以:修炼自己,最终做到动口不动手。
修炼自己这个功课只能依靠自己完成,漫漫长路,慢慢来吧!
Tips:
除了以身作则,父母还可以做什么?
·父母表达和处理情绪的模式会“遗传”给孩子吗?
对,一定会影响孩子。父母在不停地向孩子示范,生气后应该怎么处理?有的人打人,有的人骂人……你要想好自己怎样以身作则。
·除了以身作则,父母还需要给孩子其他的引导吗?
需要,最好的办法是生活教育。也就是说,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告诉他怎么办。这样孩子一学完马上可以练习,然后真正变成他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家庭里,父母的脾气都很好,孩子却特别倔强、爱生气?
第一,可能是孩子自己的情绪比较多,有些事情不能处理,这样的话父母按照上面说的引导孩子就好了。第二,性格天生比较温和的父母比较多地向孩子示范的是:很多事情可以不那么生气!却极少有机会向孩子示范,一旦有情绪了应该如何释放,所以这个部分只能通过口头教育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