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常见问题论文,对策论文,初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2007年9月至11月,潍坊市教科院对市区80%的初中学校、县市区25%的初中学校以及8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抽样督导评估。本次督导按照《潍坊市2007年课堂教学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程序、办法以及标准要求,通过听取汇报、课堂听课、追踪检测、师生问卷和座谈、个别专访等形式,共计对48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发现初中英语课堂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从中找出4大类常见问题,并针对这几类问题提出对策与改进建议。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与分析
(一)教师与教材
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合理使用教材。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以不变应万变,教教材走马观花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研究教材不到位,“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无论什么版本的教材,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整个课堂几乎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通“走”一遍。这种做法不仅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而且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常常不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
2.以教材为中心,对教材疲于应付
有的教师要么以教材为“圣经”,丝毫不敢整合,要么懒得动脑筋根据素材进行再设计:分明发现教材上某些环节不适合学生水平,自己也感觉不好用,却硬着头皮继续进行,完全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课堂哪里还有兴趣、实效可言呢?
3.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独立备教材势单力薄
有的学校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规范,集体备课实效性较差,教师备课还是各自为战;有的学校则把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工备课,最后大家互相抄抄现成的教案,发挥不了集体备课的团队优势。很多教师由于对教材缺乏足够的理解或经验不足,导致备教材时无从下手,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与学生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然而很多教师的课堂中,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准,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的问题有:
1.“保姆式”教学,喂一口吃一口
有的教师仍然是“保姆式”教学,为学生做一切,学生只需读读、背背、写写就行了。学生也被这样的“勤”老师给惯“懒”了,事事听老师的吩咐,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2.教师独占讲坛,抢占学生空间
有的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很好,善于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英语课堂成了教师的个人讲坛,学生只有听讲的份,或者偶尔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一节课45分中,有的教师能讲30分钟以上,完全成了“一言堂”。
3.设计脱离全体,面向少数学生
有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注意了引导学生的参与,但是由于环节设计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于是课堂就成了少数得意门生的舞台,多数学生当观众,课堂气氛很压抑;还有的教师采取当前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分配学习任务时没有明确的要求,以致出现了“小组代言人”这样的角色,所以虽然是小组合作,但是在小组内部仍然有主角与配角,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技能的重要基础,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培养语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简言之,学是为了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为用而学”,“学了就用”,而很多教师在基础与能力、学习与运用的关系处理上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
1.注重机械操练,忽视学以致用,导致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低下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过分注重机械性操练,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适量的机械性操练是必要的,很多教师经常采取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操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也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的练习如果只以机械性操练为主,学生做的只是类似“鹦鹉学舌”或“扶墙走”之类的活动,就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让语言为生活服务,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也会感觉“吃不饱”,缺少知识运用上的升华。
2.盲目追求能力,忽视双基训练,导致学生英语兴趣丧失,基础薄弱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直面中考,过于追求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如有的教师刚为学生介绍完基本知识点,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缺少了练习和知识内化的环节,导致多数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从而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还有的教师提高应试能力从初一抓起,检查词汇掌握情况用中考题型,无端增加难度,让学生感觉英语学习很困难,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继续学习。
(四)目标与落实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落实目标。可以说,目标落实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反之,在目标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反思。
1.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实效
有的教师很善于在课堂中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比赛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是,很多环节的设计没有紧扣教学目标,甚至与教学目标基本没有关系。这些教学设计中的活动使学生总处于激动、兴奋状态中,有时甚至失控,结果学生一节课下来,自己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从而出现课堂教学形式活泼、气氛热烈,但是教学质量却不高的现象。这种做法背离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不仅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而且浪费了教学时间。
2.教学过程讲解多,练习少
有的教师认为很多知识点只要老师讲了,学生就应该学会了,其实不然。英语知识点的用法是学生通过学习、练习和运用的过程才能切实掌握的。学生在操练的过程中才能多方位把握知识点的用法,才能感悟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讲多练少,甚至只讲不练,都不利于落实所学知识。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夸夸其谈,学生忙忙碌碌地记笔记,一节课非常充实,但下课了学生只有一本笔记,往往因不知其所用而茫然。
3.教学目标设置全,落实虚,学生重智商而轻情商
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分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虽然说明有情感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课堂教学只是一堆知识的罗列,缺乏必要的思想性和人情味。
二、对策与建议
1.模块(单元)整合,整体备课,掌握教材使用的主动权
建议教师们在备课时树立模块(单元)整合思想,对整个模块(单元)先进行整体备课,充分了解本模块(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等,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课时备课,不要上一课备一课,淡化教学的整体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调整教材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及顺序来进行备课。
例如:《新标准英语》初一下册Module 5 My hometown and country,本模块要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这是个新的语法项目,不难,但是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形式较多,而且课本提供的素材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其中有较多地名,学生读起来有困难。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先上一节前置语法课,系统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构成、读音等,同时进行大量的练习,Unit 3中的一些练习也可以修改后在语法课中使用。这样先学了语法,就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然后再结合教材上听说课和读写课。由于素材中有大量的形容词比较级,因此对语法课所学内容起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的作用。
2.目标明确,一材多用,提供学生能力形成的平台
要求课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确定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程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性强,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设计一节听说课,听说课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大量的听说训练。教材提供了一段听力素材和一段对话,建议听力素材首先要听,然后根据素材设计说的训练环节;对话的处理,建议首先作为听力素材进行听力训练,然后再结合素材进行知识学习和说的训练。这样听说结合,既充分利用了素材又进行了充足的听说训练,效果远远胜于只听不说或只说不听的教学设计。
3.多层设计,由浅入深,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初中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学生之间的水平相差较大,我们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建议老师们充分挖掘教材、用活教材中提供的各种素材,在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低起点、多层次设计教学环节,力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例如:设计读写课中写的环节时,建议遵循单词—短语—短句—长句—短篇—长篇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规律,同时在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课本素材进行仿写、改写,等有了大量输入之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这种层层递进的训练方式,能够使大多数学生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任务。
4。面向全体,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建议老师们多采用英语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结对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通过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给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先机械性操练再学以致用的思路,毕竟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还是“为用而学”。
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建议明确任务,分工到人,集体参与,集体展示,集体评价,让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而且荣辱与共,非参与不可。如进行小组对话,可以采取组内轮转的形式。再如句子接龙等形式也很好,迫使学生为了共同完成任务,进行兵教兵、兵练兵的有效活动。
5.强化兴趣,注重实效,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与统一
每一节课都要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益。教学目标的落实不仅仅体现在书面练习中,而应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建议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的原则,努力实现环环相扣,避免低效或无效环节。
例如:读写课中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后,对素材中知识点的处理是个重点环节,建议老师们精讲,让学生多练,反复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大量的、有层次的造句训练,通过造句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用法,同时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
再如:有的教师喜欢教学生唱英语歌,这的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建议老师们在选择英语歌曲时能够结合学习内容,以求一举两得之功效。如学习一般过去时,可以教唱Bingo这首歌,其歌词“There was a farmer who had a dog and Bingo was his name”正好可以结合所学,而且学生易于理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需要时间和磨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笔者相信,课堂对于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是个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去挖掘,就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引导和帮助学生奋勇前行,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给学生插上一双坚实的翅膀,让他们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