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全面推进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迎接新世纪挑战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发展计划,在这个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跨世纪园丁工程”,而“园丁工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日前,记者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师范司司长马立。
记: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马:目前,我国有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教师约1026万人,千方百计地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接近尾声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将教师培训工作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现在我们已经把它作为“园丁工程”的一项子工程来抓。这项工程对完成重中之重的“普九”任务,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记: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内容。
马:“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全员培训的工程。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通过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的素质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师范司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总体设计,已经提出了一个方案,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一个目标体系。其总目标主要是:力争3——5年内,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作用,建立健全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培训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3——5年内使近千万中小学教师轮训一遍;10万教师达到骨干教师标准,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一批基础建设项目。第一批基础项目包括:继续教育法规建设项目、继续教育科研项目、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继续教育学习网络项目。
——一套保障系统。包括领导指挥系统、研究咨询系统、培训系统、监测评估系统。
——一系列行动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职务胜任培训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贫困地区教师援助计划;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计划;教师资格培训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培训者发展计划。每个行动计划都有具体方案。
——一笔经费投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地方事业,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保证经费的投入。中央也将有一定的经费用来推动和支持“工程”的实施。
记: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是“工程”的核心,请您谈谈对课程建设的总体设想。
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从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高度,将现代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合理地、及时地、适当地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二、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密切结合,学以致用。三、课程设计要适应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需要。培训模式要由简单传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反思性的多种模式。课程设计要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和主体意识。四、课程设置要整体性与个体性兼顾;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实效性相统一;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师范司已经根据以上原则,组织编写了一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供各地参考。关于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和建设措施,师范司也有具体考虑。
记: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全员培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具体策划“继续教育工程”时要处理好哪些关系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马:我们对实施“工程”的困难和风险都进行了分析。中小学教师量大、面广;职前培养学历偏低;大部分教师分布在农村,不合格教师也主要分布在农村;继续教育周期长、见效慢;培训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等。因此,决不能低估困难。最主要的是,如果在操作时出现偏颇或有疏忽,还将带来一些损失。比如,流于形式,走过场,在事业上造成极大的浪费;加重教师负担,又没有实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掀起新一轮提高学历的在职培训,冲击非学历的继续教育等。我们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充分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后,认为要在具体策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前,处理好以下6种关系:①在“工程”的组织管理上,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制订规划、方针、政策,负责指导、推进继续教育;地方负责组织实施;②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处理好知识更新与能力提高的关系。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使教师通过培训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③在培训基地方面,处理好进修机构与教师任职学校的关系。充分发挥任职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④在培训对象上,处理好骨干和全员的关系。目标是全员,重点是骨干,充分发挥骨干带动辐射作用。⑤在培训方式上,处理好在岗学习和脱产进修的关系。在岗学习是主要方式。⑥在培训类型上,处理好学历提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关系。以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为主。
另外,还要搞好6个结合: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卫星电视、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远距离教育手段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灵活性相结合。
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将如何实施?
马:“工程”要分阶段进行、分层面推进、重点突破。我们已在全国建立了一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奠定基础。准备在第一个周期(5 年)分四个阶段操作:前期准备阶段(1998年7月——1999年6月);宣传启动阶段(1999年1 月——7月);组织实施阶段(1999年7月——2003 年); 评估总结阶段(2001年1月——2003年)。
建设好八百门课程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为配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将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工作。课程教材建设的目标为: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完成800门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 面向全体教师,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教师群体,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争取在3年内建设250门重点、急需的基础性教材。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动态结构,为此而设计的课程总体框架是:课程内容结构由本体性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课程(以教育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课程(以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构成;课程的设置方式分为公共必修、专业必修和选修三种;课程实施的方式必须与教师培训的模式相适应。
鉴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对构建继续教育课程缺乏经验,为便于指导各地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部将陆续推荐一批各学科教师继续教育示范性课程,供各地设计课程时参考或选用。
继续教育教材的开发,根据教育部师范司对课程和教材的统一规划和师范司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采取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发所需教材。先抓重点、急需的基础性教材,逐步配套完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基础性教材,在统一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根据不同需要,使教材类型和载体多样化;教材开发的渠道将采取引进编译一部分国外先进教材,评审筛选或改编一部分地方优秀教材,组织编写一部分新教材三种渠道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