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静脉剥脱术后淋巴漏”的防治论文_何照荣1傅书艳1通讯作者张大勇

浅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静脉剥脱术后淋巴漏”的防治论文_何照荣1傅书艳1通讯作者张大勇

何照荣1傅书艳1通讯作者张大勇2

(1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湖北枝江443200

2湖北省枝江市妇幼保健院湖北枝江443200)

【中图分类号】R713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33-01

1临床资料

本院自1993年至今,共开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静脉剥脱术328例,共出现腹股沟区切口漏液18例,切口愈合延迟,时间从25天至60天不等,平均愈合时间38d,较正常愈合时间15~18d大为延长。化验证实为“淋巴漏”。其中仅2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切口愈合延迟的主要原因,并非感染,而是“淋巴漏”。术前合并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者12例,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者6例。可见合并淋巴结炎者,更易发生淋巴漏。其中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采用电刀游离者,占17例。其周边组织采用逐步结扎分离者仅占一例,且术后证实为“切口感染”,经缝线部分拆除,充分引流后,术后30天愈合良好。

2讨论

局部解剖:大隐静脉自股静脉发出后,经隐静脉裂孔于阔筋膜前浅筋膜层面向内下走行。并分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等主要分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腹股沟上外侧浅淋巴结、腹股沟上内侧浅淋巴结、腹股沟下浅淋巴结及其引流的主要淋巴管网,均包绕于大隐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周围。

手术方法:以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处为中心,做一长4~6cm的纵行切口。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显露卵园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的汇合处,并分离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分离结扎大隐静脉各属支,包括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侧静脉,勿遗漏。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切断大隐静脉,近端结扎加贯穿缝扎,远心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向远端大隐静脉腔内插入静脉剥脱器,并用粗丝松松结扎,以控制出血,然后将其送向远端。在不能前伸处,做一横切口,分离静脉,将剥脱器头部的近端结扎在剥脱器杆上,远端夹钳、切断。将剥脱器慢慢向上伸出,助手用纱布边抽边压迫以剥脱部位,以利止血。用此法逐段向下剥脱远端静脉,对于区张成团或与皮肤以粘连的静脉,应分段剥离切除,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做前行游离,并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分别缝合切口,从足部至腹股沟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手术方法的改进: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显露大隐静脉主干,提起大隐静脉主干,仔细分离其周边的筋膜组织,逐步切断结扎,分离出大隐静脉主要分支,逐一切断,妥善结扎。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切断大隐静脉,近端结扎加贯穿缝扎,远心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有明显肿大淋巴结者,予分离切除送病理检查,其基底部结扎牢靠。抽剥出大隐静脉主干后,立即用无菌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抽剥除大隐静脉后的下肢段,并缝合关闭大隐静脉近端抽剥遗留的皮下“隧道”。

原因分析及讨论:大隐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周边的浅筋膜中,散在广泛的腹股沟浅淋巴结集淋巴网。传统手术过程中,大隐静脉周边组织,采用电刀分离止血,未予必要结扎,可能遗留淋巴管残端未予结扎,术中因电凝可暂时封闭,术后淋巴管压力增加,电凝形成的焦痂脱落,就很容易出现“淋巴漏”。合并有淋巴结炎时,毛细淋巴管明显扩张,术后更易合并“淋巴漏”。手术方式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尽可能的结扎大隐静脉周边的淋巴管残端,封闭远端大隐静脉抽剥遗留的皮下“隧道”,防止了远端淋巴液经“隧道”经腹股沟区切口漏出,从而防止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3小结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静脉剥脱术后,淋巴漏导致的切口愈合延迟,在临床上发生率虽然并不是很高,但是,对病人造成危害却不容忽视。既增加了患者身心的损害,又增加了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只要在手术方法上做适当的改进,术中细致一点,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淋巴漏”的发生。

论文作者:何照荣1傅书艳1通讯作者张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浅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静脉剥脱术后淋巴漏”的防治论文_何照荣1傅书艳1通讯作者张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