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减血疗法与经静脉给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高血压、高粘滞血症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5月高血压患者75例,其中伴高粘滞血症45例,所有患者均经肘正中静脉缓慢抽出适量血液,减血量为每公斤体重1~1.5ml,抽血后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静滴2周。结果:75例患者减血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收缩压下降20~40mmHg,舒张压下降10~20mmHg,在静滴活血化瘀药物血压平稳,无需口服降压药物。结论:适量减少血管内有形物质,可有效解除小血管痉挛,结合活血化瘀中成药物静滴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血液粘滞度。
【关键词】减血疗法;活血化瘀药物;高血压;高粘滞血症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213-02
据资料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粘滞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1],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多伴有高粘滞血症。目前治疗高血压、高粘滞血症等相关疾病多口服降压药物、抗凝药物、口服或静滴活血化瘀中成药物。针对这些疾病进行适量减少血容量并结合静滴活血化瘀中成药物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适量减少血容量可有效降低血压,再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对高粘滞血症的治疗可达到平稳有效降低高血压、防止心绞痛、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3月高血压患者75例,其中伴高粘滞血症患者45例。(1)年龄>45岁男性或绝经女性;(2)高血压病史>2年,有典型高血压症状或心绞痛、心功能不全;(3)75例患者男性63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7.3±0.6岁,女性12例,年龄46~64岁,平均年龄52±0.5岁,均绝经;(4)血压均达到2.三期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病史5~31年,平均9.8±0.3年。
1.2 治疗方法
(1)减血治疗:嘱患者治疗前停止口服降压、抗凝药物2天,分别于2:00、6:00、14:00、20:00自测血压并记录,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血流变等,减血治疗前测患者测卧位与直立位血压及心电图确认无减血禁忌证。取卧位,于肘正中静脉每公斤体重减血1~1.5ml,即刻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
(2)根据患者病因、临床症状、病史长短等具体情况,选用脉络宁、血塞通、丹红等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规定,分为以下等级。显效:舒张压降低>10mmHg且恢复正常,或舒张压降低>20mmHg但未恢复正常;有效:舒张压降<10mmHg且恢复正常,或舒张压降低10~19mmHg但未恢复正常,或收缩压降低>30mmHg;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2]
2.结果
治疗2周后72例患者为显效,与减血前相比收缩压下降20~40mmHg或(和)舒张压下降10~20mmHg,原有头痛头晕、胸闷憋气患者症状消失。在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成药物,无需口服降压药物,血压可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3例,较减血前收缩压下降15~20mmHg或(和)舒张压下降5~10mmHg,高血压症状减轻。无效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典型病例1
龙××,男,59岁,高血压病史11年,血压波动于165~180/90~120mmHg。发作性心绞痛2年,每次发作2~3分钟,每日发作0~5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上楼梯有胸闷憋气,中间需休息。查体:体重73Kg,Bp180/120mmHg,A2>P2。心电图示:ST-T改变。血常规示:红细胞6.5×1012/L,血红蛋白160g/L,红细胞压积55.8%,血小板280×109/L。血流变示:全血粘度(低切)12.3 3,全血还原粘度(低切)27.58,红细胞聚集指数3.35[3]。给予减少血容量90ml,减血后收缩压即刻下降40mmHg,舒张压下降32mmHg,,静滴脉络宁2周,治疗未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波动于120~140/76~90mmHg,无头痛头晕、胸闷憋气等不适,住院治疗14天心绞痛未再发作。(附血压监测表1)
典型病例2
王××,男,57岁,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波动于160~170/90~110mmHg,时有头痛头晕,黑曚。查体发现血脂增高4年。查体:体重90Kg,Bp160/105mmHg,A2>P2。血常规示:红细胞5.8×1012/L,血红蛋白155g/L,红细胞压积52.6%,血小板265×109/L。血生化示:甘油三酯4.65mmol/L,胆固醇1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给予减少血容量110ml,减血后收缩压即刻下降34mmHg,舒张压下降20mmHg,静滴血塞通2周,治疗未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波动于120~140/78~90mmHg,身体无不适。(附血压监测表2)
3.讨论
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个阶段人体从各个脏器到皮肤都开始衰老,进入生理功能退化期。尤其血液中衰老红细胞数量增加,变形功能下降,血管壁逐渐变硬,弹性降低,管腔狭窄,血细胞与血管壁的长期机械性摩擦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再者许多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吸烟可引起心脑血管及胃肠道痉挛,过度饮酒及口服化学药物可损伤各种细胞的功能,高脂饮食可引起血管内脂质沉积,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则可使血液浓缩,血粘滞度增加。高血压伴高粘滞血症者易继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
高血压病首先引起心脏变化:左心室肥大、心腔扩大,甚至心腔缩小(称向心性肥厚);心功能不全症状:如呼吸困难、憋气等。高血压患者由于脑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病人可出现高血压脑病症状,如头痛、头晕、眼花甚至剧烈头能、视物模糊、心悸多汗、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嗜睡等。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往往是致命的并发症,出血原因有:脑内小动脉痉挛,局部组织缺血;脑内小动脉和细小脉管壁变性。大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处最多见。
高粘滞血症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如脑血栓、心肌梗死、多发性栓塞。血液粘滞度主要是红细胞数量和变形性决定,红细胞聚集性越高全血低切粘度越大,红细胞变性能力越差全血高切粘度越大,因此,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和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可降低全血粘滞度。脉络宁、血塞通、丹红等活血化瘀中成药物可有效抑制红细胞压积,同时也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栓质量,抑制血栓形成[4]。
适量减血可以减少血液内衰老的红细胞及其他有形物质数量、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更主要的是能够快速解除小动脉痉挛,扩大小血管口径,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流阻力,加大微循环的流速和流量,使血管壁弹性增加,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不全;静滴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粘附性,改善微循环,两种治疗方法起到了协同作用[5]。这项试验说明减血与活血化瘀药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治疗高粘滞血症,也说明定期适量献血对符合条件的中老年人健康有益。
【参考文献】
[1]姚卫.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综述[J].中外医疗,2010,29(14):184-184.
[2]赖长沙,林国清.中药血府逐瘀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及其对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SI):247-249.
[3]于本章.临床检验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9-33.
[4]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603-605.
[5]朱雅宾.活血化瘀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0,16(10):38-41.
论文作者:管秀华,史传昌,周俊堂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高血压论文; 红细胞论文; 血压论文; 药物论文; 血症论文; 收缩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