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价值与国际价格的形成与效应——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基础上论文,效应论文,理论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8)02-0009-05
人类对产品需求的增加、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细化,客观上要求国际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限扩大生产的趋势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来消化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必然形成商品的世界价值与国际价格。本文,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世界价值与国际价格的形成及其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效应。①
一、世界价值的形成及相关效应
(一)世界价值的形成
1、商品的世界价值
马克思指出:“在世界贸易中,商品普遍地展开自己的价值。”②世界价值,是世界财富的实体,是对世界财富的一种度量。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价值实体仍是无差别的同一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全世界范围内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全世界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同一种商品,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相等,不同国家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相等,商品的世界价值,等于世界范围内生产该种商品总量的平均劳动耗费,即:③
其中,w是某种商品的世界价值,Q是世界市场上该种商品的总量,AW[,i]是第i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q[,i]是第i国家该种商品产出量。
2、商品的国别价值与世界价值
对于某种商品的生产,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各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相差较大,导致了以自然资源为主要生产因素的商品的国别生产率的差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在生产技术、工人受教育程度、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管理水平等方面比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比由自然条件引起的生产率差异影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
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商品,因此,该国商品的国别价值就低于商品的世界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在某个国家内的国别价值,而是它的世界价值,即,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用某个国家生产它所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是用全世界范围内生产它所必需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因此,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商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商品,就只能获得负超额利润,即损失付出劳动。这种情况可以用(1)式来清楚地表达。
在(1)中,AW[,i]是第i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也就是该种商品的这个国家的国别价值。令
β=AW[,i]-W
表示生产某种商品的国别价值与世界价值的差额。
当β>0时,第i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大于世界范围内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对于第i国家来说,这β部分劳动耗费不能通过国际贸易得到补偿,第i国家处于亏损状态。
当β<0时,第i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小于世界范围内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该国可以得到β部分的超额价值,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超额利润。
当β=0时,第i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等于世界范围内生产该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在国际贸易中,该国既不亏损也不获利。
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指出:“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但是,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还会由于下述情况而发生更大的变化: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④
3、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国别价值
通常,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严格地讲,劳动生产率是对于具体商品而言的,是指单位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数量,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本文,不讨论特定商品的交换,讨论的是不同国家之间在商品的世界价值形成上的效应。我们仅仅说明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近似地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⑤来说明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别。
以2005年世界各国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例,在有统计数据的国家中,美国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最高,越南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最低,前者是后者的72.33倍。中国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是美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3.37%,日本的4.18%,英国的3.8%,德国的3.89%,远远落后于众多的发达国家。
上述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以市场汇率计算的,如果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要小一些,但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虽然,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能近似地说明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但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则较低。因此,在商品的世界价值形成上,发达国家会由于其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的国别价值低,而获得超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的国别价值高,而损失付出的劳动。这是一个劳动转移的过程,劳动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二)世界价值形成中的经济效应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国别差异所导致的国别价值与世界价值的差异,对不同国家,商品的世界价值形成会具有不同的经济效应,虽然,一方面,有促使提高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效应,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会形成一些不利的经济效应,对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明两个主要的经济效应:第一,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失衡;第二,导致资本积累差异。
1、国内经济失衡效应
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于发达国家,其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高于世界价值,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的失衡,加剧了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1)国别价值与世界价值差异对国别竞争力的影响
如前所述,某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意味着该国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世界价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该国按照商品的世界价值出售时,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有利于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或更多地投资于技术研发以便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本国竞争力;另一方面,该国也有能力将商品低于世界价值出售,以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份额,甚至形成垄断。反之,当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低时,国别价值高于商品的世界价值,该国的竞争力就弱,难以经受世界价格的大幅波动。因此,商品的世界价值形成机制使发展中国家具有较低的国际竞争力。
(2)国家低竞争力导致国内低工资水平
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要提升本国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商品生产成本与世界价值之间的差额。而降低商品生产成本与世界价值之间的差额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保持低的劳动力成本,并力图降低劳动力成本。这是长期阻碍发展中国家劳动工资的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表1所示,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2007年1-9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只占同期出口总额27.81%,其余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因此我国更注重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我国的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如图1所示),从2001年起,职工平均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还呈现下降的态势。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地区,有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10年来只提高了不到200元。⑥
图1 1988年-2004年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指数(上年=100)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
(3)低工资产生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低工资限制了劳动者的购买力,使劳动者形成的市场需求小于其提供的社会供给,从而产生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并使其成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失衡的一个痼疾。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从2000年起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据统计,世界平均的消费率水平为76%左右,因此,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还要低20个百分点左右。
(4)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增长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不足,必然要靠扩大出口来弥补,从而使国内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并且受到国家市场波动的影响。
从图2看出,我国出口商品总值增长很快,从2005年2月的445.3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4月的974.44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我国出口商品总值分别为769.3亿美元和9693.9亿美元。
图2 中国2005年1月-2007年4月出口商品总值(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按1美元兑7.45元人民币的汇率,则2005年和2006年出口商品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0.87%和34.25%。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商品的出口。这是我国经济极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增加了我国经济的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还表现在制定经济政策的困难上。例如,当物价上涨过快时,当股市价格不正常地过高时,应该提高利率来抑制过高的物价上涨和过高的股市价格,但是,提高利率会使本币汇率提高,影响出口,因此,使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陷入两难困境。
综上分析,可见,在世界价值形成中,由于国别价值与世界价值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会出现失衡的状态。
2.国别资本积累差异效应
(1)积累的差异导致差异的扩大
商品的国别价值与世界价值的差异,从长期来说,还会导致各国资本积累的差异,并有使资本积累差异持续并不断扩大的趋势。
如前所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世界价值,能获得较多的超额利润,使本国资本积累较高地增长。正如同国别价值低于世界价值差异会产生竞争力差异并进一步扩大生产率差异一样,资本积累也有这样的循环。资本积累更多的国家更有能力投资于教育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更有能力投资于科技研发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资本积累的增长也使生产规模扩大,协作水平、管理水平随之不断提高。总之,资本积累越多的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得越快,越有能力积累到更多的资本。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由于获利少甚至亏损,资本积累的难度大,用于改进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本也相对较少,难以提升产品贸易的层次,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加剧国内经济失衡
为了弥补资本积累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必须进一步降低国内工资,扩大国内生产,这就使国内的消费需求不足更加突出,经济失衡更加严重。
可见,在目前的世界贸易格局中,发达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高,越有利于提高竞争力,资本积累越多,其劳动生产率越是超过国际水平,从而不断地巩固其经济地位,获得更多的世界财富;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会陷入竞争力弱——继续维持低工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更依赖国际市场的恶性循环中,且积累的资本也很少,获取的世界财富很少,与其它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南北差距存在并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国际价格的形成及其效应
(一)国际价格形成中的财富分配效应
1、国际价格是世界价值和财富分配的实现形式
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抽象人类劳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实体和内容。同样,世界价值是世界财富的实体和内容。在世界市场中,世界财富要以世界价值形式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这种价值在各个国家之间分配是通过商品的国际价格来实现的,国际价格是世界财富以世界价值形式在各国之间分配的实现形式。
当前国际价格的形成机制导致了对发达国家有利的财富分配效应。
2、国际市场的分类与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商品的国际价格的形成机制受到商品市场类型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中,商品的国际价格形成的机制不同。在世界贸易中,从生产者的角度,按照生产者的数量、生产者对市场的占有程度、对商品数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可以将国际市场划分为两类:竞争性的国际市场和垄断性的国际市场。
在竞争性国际市场上,国际价格由市场竞争而形成。在垄断性国际市场上,国际价格则由垄断组织的垄断行为形成。
垄断性的国际市场,包括垄断国际市场和寡头垄断国际市场。在现实世界贸易中,完全垄断的市场是非常少,主要是寡头垄断的国际市场。垄断性的国际市场是指被少数的国家联合起来独占、操纵、控制的某种商品的市场。在垄断性的国际市场上,少数几个国家的世界市场份额占了绝对大的比例,而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该种商品常常也是垄断性的,被少数的企业所操纵,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联合起来,就可以像一个生产者一样行动。一般来说,对技术、生产装备要求高的商品市场比较容易形成垄断性市场,如军火商品市场。
3、价格形式与财富分配:垄断国际价格与垄断利润
在竞争性国际市场中形成的国际价格,是由商品的世界价值决定的。因此,正如前面在讨论世界价值形成时所说明的: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分配到更多的世界财富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得到较大的利益;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只能获得负超额利润,从而分配到较少的世界财富,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利较小。
在垄断性国际市场中形成的国际价格,是垄断国际价格。国际垄断价格高于由商品的世界价值决定的价格,包含着高额垄断利润。这使得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处于非垄断地位的国家则只能得到低于平均利润的利润。通过这种不平等的垄断国际价格,世界财富,以垄断利润的形式,从处于非垄断地位的国家大量地转移到处于垄断地位国家。
有必要说明一种特殊的垄断形式:世界垄断生产者生产的某些商品,通常不制定全球统一的国际价格,而是在不同的国家制定不同的垄断价格,以获得最高的垄断总利润。这是因为存在国际贸易保护、关税和专利等客观原因使各个国家市场是分割的。在这里,垄断利润的确定,就取决于垄断者的个别生产价格与购买该种商品的国家的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大,垄断利润就越高;差额越小,垄断利润就越小。例如,由中德合资的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A4,其在中国的售价高出国际售价2倍,拥有核心技术的德国合作方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6]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非常便宜,在中国生产同样的汽车,成本应比其他国家更低。但其售价远高于国际价格的原因是,中国国内生产商的技术水平较低,生产中高档轿车的能力较弱,也就是说,在中国生产中高档轿车的社会生产价格较高,使得拥有完善技术的国际生产者能够在利用中国低成本优势的同时,还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商品。
(二)当前国际价格形式:财富向发达国家的转移
当前,在国际市场中,相当大部分的商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根据OECD关于2005年其成员国所占世界贸易市场份额的统计,在66类(9大类)商品中:有30类商品,其世界贸易市场份额的15%以上被某一个国家所占有;有15类商品,其世界贸易市场份额的20%以上被某一个国家所占有,其中,52.19%的武器军火类商品和31.83%的油籽类商品被美国垄断,31.98%的煤及焦炭类商品被澳大利亚垄断;有26类商品,其50%左右的世界贸易市场份额被5个或者更少的国家所占有,有52类商品,其50%左右的世界贸易市场份额被14个或者更少的国家所占有。
垄断性的国际市场是当今较为普遍的市场形式,垄断国际价格是当今较为普遍的国际价格形式。而占有垄断地位的国家,几乎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中的大型公司,凭借垄断地位等优势,制定垄断国际价格,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中位数为3.7%,前50名企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6.1%。前5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发达国家,它包括了30个美国公司,6个英国公司,2个澳大利亚公司,2个荷兰公司,1个加拿大公司,1个挪威公司。其中,美国公司UAL的资产利润率为90.2%,英国RIOTINTOGROUP、澳大利亚HPBILLITON和英国ASTRAZENECA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21.6%、21.5%和20.2%。世界前50强企业的利润率远高于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率,更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企业的利润率。
可见,发达国家通过垄断国际价格,获得了更多的垄断利润,分配到了更多的世界财富。在当前的国际价格形成中,财富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综上所述,世界价值由全世界的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形成,世界价值是世界财富的实体。国际价格是世界价值和财富分配的实现形式。在世界价值形成上,一方面,劳动生产率低的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竞争力较弱,从而产生了国内工资水平难以提高、消费需求不足和对国际市场依赖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高的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进行资本积累,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巩固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价格形成上,相当大一部分商品在不同程度上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依靠垄断地位的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垄断价格,实现了将大量财富以垄断利润的形式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注释:
①相关对策,将另文研究,本文不作讨论。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3页。
③参见白暴力:《价值价格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14页。
⑤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就业人数
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304/03361242341.shtml
⑦修宇:《国内车价离国际价格有多远》,《国际广告》,2003年第11期。
标签:劳动生产率论文; 国际市场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价格垄断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资本积累率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