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探索
韩丽丽,修春波,佟晓宇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天津)
摘要: 在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对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为提升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以人才创新培养为中心的多元化课程监督与评价体系。此外,提出持续改进方案,探索出更加适合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
关键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多元化;评价机制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规模的扩大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1]。同时,国家对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9 年2 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 号)文件,为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目前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主动性还不足,管理制度还不够细密,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本文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出发,分析构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的迫切性,并进一步探索适用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2]
一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3]。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黄金总供应量小幅下降2%。有分析指出,连续两季度的套期保值解除,金价下跌以及美欧经济提振对黄金回收的阻碍对供应量构成影响。相比之下,本季度矿山黄金产量增长2%,至875 t,实现了第六个季度的持续增长。其中,俄罗斯和加拿大等主要产金国的产量增长及生产管道的改良将成为2018 年矿山黄金产量进一步增长的支撑因素。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此学科下设七个二级学科和一个专业学科,分别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生物信息学”及“控制工程”。国内普通高校一般会涵盖上述七个二级学科中的一部分,并且不同高校在学科发展上会各有特色,一般情况下,各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会结合各自高校的学科特色而定,开设但不完全包括有关控制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课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设置主要由校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类课程、讲座类课程、人文类课程构建而成。主体课程基本涵盖控制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着重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层面。课程内容的选择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课程体系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原理为核心;同时,包括基于与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相结合的课程群,以及工具类和人文类选修课,最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迭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各高校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本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二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作为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5]。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课程是核心、是基础,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监督和评价体系,能够对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督促研究生提高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到达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能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加强培养单位监督与评价机制建设,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 号)文件中强调,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亟需进一步完善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符合国情和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形成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闭环监控体系,最终才能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探索
(一)以人才创新培养为中心
以人才创新培养为中心,探索多元化课程监督与评价手段,既强调监督作用,侧重检查和考核,又充分运用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以培养高水平人才。
(二)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
1.总结分析
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多层次协同督导,本文初步建立起完备的课程监督机制,用以完成研究生教学课程监督的实施、信息收集反馈与总结。在该机制中(如图1),建立从研究生院、学校、二级单位教学督导组、二级单位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到学生等四个协同督导层次,从而形成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实行以教学效果反馈监控为目的的课程监督[6]。
子美千古大侠,司马迁之后一人。 子长为救李陵而下腐刑,子美为救房琯几陷不测,赖张相镐申救获免。 坐是蹉跌,卒老剑外,可谓为侠所累。 然太史公遭李陵之祸而成《史记》,与天地相终始; 子美自《发秦州》以后诸作,泣鬼疑神,惊心动魄,直与《史记》并行。 造物所以酬先生者,正自不薄。
图1 多层次协同督导机制
按照国家疾病ICD-10分类标准进行死因调查及填写,育龄期死亡妇女具体资料采取EXCEL表格实施汇总和统计。
学校研究生院、二级单位教学管理办公室分别对学期内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秩序进行抽查(覆盖该学期所有任课教师),侧重整体研究生课程教学运行情况的监督,并总结和分析任课教师在教学秩序、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另外,学校、二级单位教学督导专家深入到课堂中,了解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学生组织如研究生学生会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监督,并了解听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认可情况。
组织调研小组在每学期中进行不定时查课,开展教授、副教授、新任教师听课,以及教学督导随机听课的模式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进行评分,做好听课记录。组织调研小组,针对任课教师在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查找出原因,辅以改正。同时,积极听取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反馈及建议。广泛开展师生评教与学生自评,通过学生座谈和师生参与问卷调查获得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并邀请部分毕业研究生参与其中,着重关注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了解程度、对课程体系设置的满意度、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对教学及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最终综合学生评教、专家评教、任课教师评学和学生自评的情况,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完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2.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对听课评价、调查问卷及座谈结果进行汇总,收集问题反馈和改进建议,完成反馈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持续改进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座谈,从研究生和其他教师的角度反馈和鉴别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同时了解学生的受益情况,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进。
式中:TS为山东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的增加值,S为节假日的时长,相关系数R=0.973 6,方程拟合度较高,即节假日每增加(或减少)一天,客流量将增加(或减少)255.7人次。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持续改进机制
1.建立多层次协同督导与评价机制
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发展性评价,坚持生评、院评、校评、专家评的“多维度”评价,由研究生、教学督导、教师、培养单位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仅对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试卷和考试结果、管理情况等进行评价[1,7]。制作教师(专家)听课表,管理人员课程抽查表,以及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调查表等,对研究生课程体系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
2.闭环反馈机制
林业部门要想确保森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则需要不断加强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森林管护工作开展前期,需要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建设,将森林管护工作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客观实际情况等存储到档案当中,并保证所记录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通过强化森林档案建设,为森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
通过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帮助研究生任课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被反映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追踪,并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拟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推广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效果的综合评价,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通过师生双向评学、评教的方式,形成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监督,对促进研究生学风、教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应及时进行调整,对于质量未达到要求的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对于无改进可能或改进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课程,及时调整任课教师另行开设或停止开设。依据学科具体情况,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各项有效数据或信息,及时修改和完善课程监督与评价体制,最终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良好运转机制。
四 结论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奠定研究生学科理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多元化课程监督与评价方法,并分析探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监督与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评学评教,促进形成闭环反馈,为实现培养具有一流学科特色的高水平硕士研究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群.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vol6(1):96-99.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2019-03-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904/t20190412_377698.html.
[3]汪霞,卞清,孙俊华.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0-34.
[4]潘泉,王雄,程咏梅,等.“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课程体系的制定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23-25.
[5]李门楼,叶静.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6):20-21.
[6]胡耀斌,王玉林.多层次协同督导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J].科技资讯,2015(12):165.
[7]王明建,江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Explor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Cours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for Academic Master's Degree in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N Li-li,XIU Chun-bo,TONG Xiao-yu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cademic postgraduate students who will mainly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curriculum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ying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ents.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ademic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ulti-curriculum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talent innovation training.In addition,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gram is proposed to explore a more suitable curriculum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academic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Academic master’s degree;Curriculum supervision;Diversific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本文引用格式: 韩丽丽,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7):31-3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天津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201706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韩丽丽,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助理实验师;修春波,男,黑龙江肇州人,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87.009
标签: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 课程监督论文; 多元化论文; 评价机制论文;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