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论文_张月月,高鑫

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论文_张月月,高鑫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安全风险管理是在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它对隧道施工能否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前言

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作为隧道施工中的必不可缺的环节,它是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2.隧道施工相关概述

2.1隧道施工技术特点

通常来讲,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各个工序之间必须具备较高的衔接,并且施工作业要在较小的空间中进行,所以在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中,要有较高的整体组织管理水平;②在隧道施工中会出现施工和设计差异大的状况,这是因为隧道内的地质条件尤为复杂,在施工中要依据地质的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整改;③隧道施工除了外饰和安装工程,其他所有工程都属于隐蔽的工程,因此其具有较大的隐蔽工程量;④最后,隧道施工要安全管理的要求较高,并且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主要是隧道都是在洞内完成是的,洞中的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众多。并且合理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

2.2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在是中需要防范的安全隐患也较多。如果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安全因素,若不能对其及时的解决,施工人员的情绪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还会造成隧道工程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社会的威胁,进而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做好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提升人员的思想意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点,对于隧道竣工后能否投入使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勘察,对周围环境和气候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条例,在施工要求和具体的施工目标中将安全管理条例贯彻到各项的施工工序中,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

3.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隧道施工进行之前,虽然已经进行十分完善的工程地质勘探过程,完成了相关工程风险初步评估,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施工方案,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这种风险评估是需要在后续施工作业中进行补充完善的。施工作业的过程会带来地质条件的变化,施工方案只能对这种变化做出最优化评估,而不能完全精确计算施工影响带来的地质条件细节变化,必然需要通过后续监测对风险评估进行数据补充和支撑,才能更为可靠的完成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存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4.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4.1采取相应管理手段,加强对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外界因素监控

施工过程中,配置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施工周边环境条件变化、气候环境变化进行监控。掌握隧道周边采矿作业、道路施工、交通流量荷载、空气温湿度等外界因素变化,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对隧道施工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在雨水季节需要对隧道施工周边地域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检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隧道施工地质条件的影响。

4.2建立完善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

建立完善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各参建单位,并实施责任层层落实的管理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上往下指定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落实安全责任,做到施工各相关部门形成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具体到每个层级都具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划分各部门相关专业安全职责界限,明确安全管理权限。施工过程中,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将施工技术安全规范逐级落实到作业层。相关监理部门要对分管区域隧道施工安全进行严格监督,保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3结合现场实际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1)采取不同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设计勘探资料及掌子面揭示的地质状况,有选择地采取不同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保证水文地质预报的准确性。一是对存在大型暗河、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段,应采用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超声波反射法和地质雷达、红外探测等进行中长距离预报,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直接揭示地质状况。二是对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较大断裂带等不良地质地段,应采用地质分析法、超声波反射法,辅助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并根据探测情况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三是对水文地质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或非可溶岩、发生突水突泥可能性极小的地段,应采用地质分析法进行预报。

(2)建立健全超前地质预报管理考核机制

施工单位应设置超前地质预报专业队伍,实行风险预警、响应制度,建立健全超前地质预报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地质预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有效落实。

4.4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工作

围岩监控量测要实行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制定相应的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时间开展监控量测工作。一方面要实时监控围岩变化情况,保证施工安全。坍塌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围岩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工作。在拱顶、水平收敛速率达到5mm/天,或位移累计变化达100mm时,就要暂停掘进,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根据围岩量测结果,分析当前地段所采取施工工艺的风险可控性,如围岩监控量测变化超出可控范围,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及时进行后续施工工法调整,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4.5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施工环境存在复杂的特征,而我国很大部分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使得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问题出发,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整合风险管理技术框架,注重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施工方还应当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实际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在隧道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照隧道工程特征进行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施工实用的技能,包括混凝土常规知识、配比准则、混凝土拌合方法、施工缝隙处理以及钢筋正负筋调节等,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风险规避等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开展工作职责教育,加深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塑造其良好的责任心及道德素养,以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5.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提高对隧道施工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施工管理控制水平,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田卫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2]范玉祥,何亚伯,汪琴,李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6,01:46~50.

[3]欧尔峰,严松宏,梁庆国.岩体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04:38~42+48.

论文作者:张月月,高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论文_张月月,高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