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钟能政[1]2001年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共分为四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提出教改的要求等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理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自学能力的定义、自学能力的心理结构、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影响自学能力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概述。 第叁部分是该文的重点。这部分在第二部分分析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影响自学能力形成的因素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探讨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的途径和策略。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应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适于培养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同时,重视单元学法设计,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策略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水平。同时也应重视生物学活动课,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研能力;开展课外专题读书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课外生物科学信息能力。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难点,笔者对评价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进行一些探索,提出了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评价原则和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评价体系。

孟智芳[2]2006年在《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了解了目前网络环境对中学课程教学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中学教学对其响应的基本情况,分别针对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教师和家长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综合分析了网络环境对目前上海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学课程教学对其响应的情况。最后,在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网络环境影响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对继续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的主要结论: 1.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国内外的学校教学影响深远,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网络软硬件建设并努力推进其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落后程度并不大,而且发展速度快、差距正在缩小。 2.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和中学学科教育的研究和相关报道呈急剧增多的趋势,该领域已成为中学教学科研的重要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网络和学科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对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影响、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层面和学科。但这些研究广度较大但深入不够,感性较多但理性缺少,定性分析较多但定量研究较少。 3.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网络环境对目前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影响情况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响应。主要结果有: (1) 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在上海的中学以及学生家庭中的普及水平已经很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已经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且其影响还在不断加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普遍认同,对其优势普遍持肯定态度。目前上海的中学网络环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明显存在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2) 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对目前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普遍认同,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怀疑度尤以家长和教师为高。 (3) 教师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在增加,使用网络为教学服务正在成为中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的使用多处于静态水平,利用网络的动态功能进行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教学刚刚开始,应用还很少。

陈莲[3]2007年在《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己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实践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和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给生物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使生物学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笔者试图在借鉴众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改革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生物学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在生物学教学中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在研究上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论文的主体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概述。对课题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物学科特点对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指导作用。第叁部分提出了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原则;以中学生物学课程为主体的原则;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构建整合教学模式的原则。第四部分是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策略。即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第五部分,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模式的构建。从整合模式理念出发,分别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这五个维度较全面地构建了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生物网站的自学辅导模式和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生物学课堂作为实践平台,在深入中学听课研究的基础上,从模式具体应用特点、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师生活动这叁个角度对四种整合模式的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评价。第六部分是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把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检验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并证实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整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习兴趣与态度、信息素养、学习成绩方面均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七部分是结论。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做了一个总结。第八部分是讨论及建议。对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恩娟[4]2004年在《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材化”探索的研究》文中认为课程教材建设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体上看,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状况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教师教的需要出发,用施教者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是以往教材编写的通病。就义务教育生物学科而言,重“双基”而忽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材编写“重教轻学”,是“教材”而非“学材”。严重阻碍了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的步伐。 2001年7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概括地说,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课程理念,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发符合《纲要》精神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编好各学科的教科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体现《纲要》精神,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生物课程标准)以及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首的多家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在我国推出,并开始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试验。2002年起逐步扩大实验区,计划于2005年在我国全部使用。新课程要求实现新时期教材编写的高质量和多样化,这就要求每套投入使用的教科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发挥教科书的功能和价值方面有独到之处。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生物学实验教科书包括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和河北版等版本。这些教材借鉴国内外教材编写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教材研究、编写和出版机构,自建国以来就专职从事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教材编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纪之初,编写出版的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生物学新教材),全书四册,供全日制义务教育7、8年级使用。生物学新教材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传统教材“便教利教”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立足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从各个层面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莫定基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促进新时期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建设“从‘教本,向‘学本,”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生物学新教材的这种“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改善教材的积极探索概称为“学材化”探索。通过对生物学新教材在“学材化”方面所做探索的系统深入研究,总结“学材化”在教材知识内容、体系结构以及生物学各教学系统的具体表现,探析其理论基础,对新教材试教情况进行调查,并给出新教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期对今后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的理论建设和应用有所启示和稗益。 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概述的形式,回顾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初中生物学教材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指明新教材“学材化”探索的历史背景;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启示,说明了新教材“学材化”的现实意义;并界定了教材的概念,阐明了“学材化”探索的涵义。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新教材“学材化”探索的理论基拙。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为新教材的“学材化”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教材的具体编写则借鉴了各种学习理论的观点。第叁部分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学材化”探索在生物学新教材知识内容、体系结构、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进一步阐明了“学材化”探索的内涵。第四部分探讨了新教材“学材化”探索对现代教学的新要求。广大生物学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逐步提高贯彻生物学课程改革目标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注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革;正确对学生检测评估,才能将新教材的“学材化”探索落到实处。第五部分则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新教材试教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发展趋势,是一套比较优秀的初中生物学教材。新教材“学材化”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教材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概念表述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应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叁)增加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内容;(四)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鉴于以‘一勺 、 子上分析,第六部分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二)面向全体,强调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叁)立足实际,积极适应国际科学教育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四)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教材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五)强化“学本”功能,教材趋于系列化和立体化。 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学材化”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入、逐步完善的过程迎接时代的挑战,教材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

范继贞[5]2008年在《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朱玉芳[6]2014年在《生命哲学视阈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化研究》文中提出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亦是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教师教育的实施基本聚焦于中学教师专业化的外在要求、外在标准,强调教师专业化的社会功能、工具价值,忽视了教师专业化中生命本质的诉求,导致了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劳动的异化、教师生命的额外压抑和专业化过程中快乐幸福的丧失,这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缓慢的关键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研究应如何作出回应?注重教师的生命本能是否也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本研究以为,职后中学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生命的进化和表演,与生命哲学之间具有较好的契合性。生命哲学理论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以生命冲动为基础的“绵延”,而把握生命冲动和绵延需要运用“直觉”。生命冲动是所有生命体内在的本质因素,亦是所有事物之中的持续不断运动着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命体在内在的生命冲动驱使下,朝着更复杂和更高级的生命有机体不断自由绵延进化。同样,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与存在原则相一致的生命本能,存在本质上是对快乐的追求。但在现代社会文明中,人受到了额外压抑。要把人从非人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消遣冲动则是这种解放的工具。消遣冲动的目的不是“借助”某物来消遣,而是生命本身的消遣,它超越了欲望和外部强制,是无忧无虑的生存的表现,因而是自由本身的表现,所以人的世界就是表演。总之,在一种真正人道的文明中,人类生存将是消遣,而不是苦役,人将在表演中而不是在需要中生活。本研究立足于生命哲学的视角,以特别关注中学教师专业化中个体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着眼于关怀中学教师的生命绵延和呵护中学教师的生命冲动,重点关注教师的自由劳动、快乐劳动。以教师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主线,通过实证、人种志方法全面、系统了解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优秀教师成功的生命发展机理,来反思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后的教师教育,以此为基础重构生命哲学视野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化目标,并重新审视和分析探讨生命哲学视域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努力追求教师非压抑性的、自由自在的创造性劳动,使中学教师的生存成为消遣和使教师在表演中而不是在需要中生活,旨在实现中学教师专业化中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理想境界。具体来讲,本文包括七个组成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问题与目标,概要地说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研究方法,最后在界定基本核心概念后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整体基本结构。第二章首先对生命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在追溯生命哲学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内容及相关生命理论观点。第叁章在论述中学教师专业化即中学教师生命绵延进化和完美表演之后,依据生命哲学理论,分析了中学教师生命形态的叁个组成部分,即教师的自然生命、心理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生命本质:中学教师非压抑性的自由劳动、中学教师生命的完美表演、教师力比多(生命力)团体的形成、中学教师生命的独特体验与消遣、中学教师“进入事物”把握生命。第四章在详细调查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的基础上指出,中学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生命的额外压抑。第五章运用人种志的教育研究方法,探寻了中学教师专业化典型—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成长历程,凸显了中学教师专业化中生命的价值,并反映了其生命的本质特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于钻研、锲而不舍;教育教学敏感性;教育教学智慧与教育教学胜任力。第六章结合中学教师专业化中教师劳动的异化问题、优秀教师专业化中的生命特性,提出当下中学教师专业化中教师快乐劳动、自由表演的有效策略:探寻非压抑性生存方式,激发创造的生命冲动,促进中学教师完美表演;形成自组织学术共同体,实现生命力量的自由转换,驱动中学教师生命的绵延进化;引导中学教师获得生命认同感、追求专业化理想,以实现生命的超越。构建在职教育硕士(中学教师)培养相应举措:营造非压抑性生存氛围,使在职教育硕士产生创造的生命冲动;获得自我生命体验,实现在职教育硕士的生命绵延进化;习明纳中自由消遣,满足在职教育硕士生命之流的交融;理解学科研究或探究方法与范式,彰显在职教育硕士的创造特性;提升在职教育硕士自我的专业化境界,寻求生命的自我解放和实现生命的超越。最后,在结语部分,笔者对本论文的基本思路进行归纳,重申中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命本质之间的契合性,同时对本论文的不足与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徐敏[7]2010年在《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文中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本文就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张亦飞[8]2005年在《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对探究性学习背景的研究、对评价理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将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刻地认识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 本研究从界定课堂评价的相关概念开始,提出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的叁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探究性学习评价、关注教师成长的探究性教学评价、整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学学科的特点,探讨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的标准和内容;整理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评价信息的处理策略,从而初步完成对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体系的理论阐述。 接着,本研究提出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个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统计的基础上,用肯德尔系数检验评价指标的正确性,用层次分析法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访谈,对评价指标和权重作进一步的修正,从而完成评价量表的初步设计。 最后,本研究根据评价量表中的一些指标,选择或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及工具,并运用合适的评价信息处理策略,对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进行了实践尝试。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师、课堂教与学进行评价,并不断作访谈、调查,通过个案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

刘波[9]2006年在《谈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在自己的一生中将遇到许多新课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发展智力的最佳手段之一。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等能力基础上的。具体说

祝晓雨[10]2018年在《全国生物联赛理论试题的研究与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医学、农学、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基础学科。随着医学和农业的不断发展,会产生很多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变得尤为重要。全国生物联赛是培养社会创新性、专业性人才和21世纪生命科学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全国生物联赛理论试题的研究,使教师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将直观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加以整合、归类,让学生形成观察—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指导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部分的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全国生物学联赛命题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植物解剖、生理学及生态学(重点是种子植物)15%+15%、动物解剖和生理15%、行为学5%、细胞学(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5%、遗传和进化15%、系统生物学10%。而植物生物学部分在全国生物联赛试题中占大约30%,是主要的考核内容,因此,对全国生物联赛植物生物学试题部分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国内外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章:全国生物联赛试题植物生物学部分分析。主要对2003-2017年全国生物联赛试题中植物生物学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和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叁章:2003—2017年全国生物联赛试题植物生物学部分的考查规律。通过具体分析试题中对根和茎知识点的考查情况,总结植物生物学部分的的考查规律。第四章:全国生物联赛试题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归类的形式,结合具体案例,总结适合教师辅导生物联赛的教学方法。第五章:全国生物联赛试题中学生能力的形成。通过分析具体试题,总结全国生物联赛试题中主要考查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学习能力,提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具体措施。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D]. 钟能政.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 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孟智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3].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陈莲. 曲阜师范大学. 2007

[4].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材化”探索的研究[D]. 王恩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04

[5].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范继贞.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6]. 生命哲学视阈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化研究[D]. 朱玉芳. 苏州大学. 2014

[7].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 徐敏. 价值工程. 2010

[8]. 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D]. 张亦飞. 浙江师范大学. 2005

[9]. 谈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刘波. 中学生物学. 2006

[10]. 全国生物联赛理论试题的研究与分析[D]. 祝晓雨. 天水师范学院. 2018

标签:;  ;  ;  ;  ;  ;  ;  ;  

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