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及其一年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党论文,英国论文,第三条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5月1日大选,经托尼·布莱尔改造后的工党,即“新工党”,以出人意料的战绩击败保守党,结束了18年的在野生涯。这次工党取得了英国下院总共659席中的419席,占总数的63.6%,比它的竞敌保守党多254席,比所有其它政党所得议席总和还多179席。这是二战以后历次大选中所有政党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在议会中有这么多的席位,为工党推行它的政纲,对英国社会进行变革,走它的领袖布莱尔所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如今,一年过去了,“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走得怎样呢?
一、“新工党”第三条道路的特色与实质
1994年布莱尔任工党领袖后,就开始对工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新工党”的口号,与此同时也打出了建设“新英国”的旗号。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布莱尔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方略,即“布莱尔主义”。人们对布莱尔主义的实质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布莱尔继承了撒切尔主义的遗产,(注:参见日本《选择》杂志1997年12月号文章《英国经济运行绝好的秘密》。)他是打着工党旗号的保守党人,因此,布莱尔主义实质上是对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背叛;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工党政府仍然比较重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注:参见英国《独立报》9月16日的报道《布莱尔:我对2000年的构想》。 另见同一日的新华社伦敦电。)热心于推进民主化的改革,因此它还是英国左翼,布莱尔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这两种评价都不够确切。
布莱尔主义的核心就是走第三条道路。但是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却不同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后者是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共产主义而介于两者之间的道路。而布莱尔和新工党所走的第三条道路则有另一种含义。布莱尔解释道,他所领导的工党政府既不同于70年代的工党政府,也不同于保守党政府;“新工党”既不是经过伪装了的“老工党”,也不是打着新招牌的保守主义政党。新工党走的是非左非右的第三条道路。他说目前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其目的是在“放任自流”和“僵化的国家干涉主义”之间推出一个真正“布莱尔主义”的管理方式。布莱尔一再表示,他的政府是重实效的,他拒绝任何教条,最重要的是使国家发展,而不在乎是左还是右。(注:法国《解放报》3月25 日文章《布莱尔向法国议员谈“布莱尔革命”》,见新华社巴黎3月25日电。)著名政治学家、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顿斯对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进行了专门研究。他指出,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就是要超越传统的政治概念,即老右翼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和老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而不是在它们之间。第三条道路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征:
在政治哲学上,老的左翼和右翼是以阶级为基础来分野的,但是阶级已不再是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所以第三条道路必须建立在联合体的基础上,这种联合体不易按左右来分类。在对待国家权力上,老左翼寻求扩大国家的作用,老右翼则相反,而第三条道路则寻求在各个层次上重建政府,致力于补偿现有政体在民主上的亏空,推进宪政改革、行政的透明度和地方民主。在对待市民社会上,老左翼对市民社会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而老右翼则认为只要国家权力不施加影响,市民社会就会繁荣起来。第三条道路则既承认市民社会的价值,又能看到国家权力在促进市民社会繁荣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在民族问题上,老左翼认为不应该有民族观念,而老右翼则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以致于有沙文主义倾向。第三条道路赞成“世界民族”概念,它承认民族仍然是重要的,但又欣赏现代的民族融合,赞赏“模糊民族主义”和“多元主权”,主张将民族和国家区分开来。在经济问题上,老左翼赞成混合经济以改造资本主义,老右翼鼓吹市场经济。第三条道路则主张“新混合经济”,这种“新混合经济”强调的不是所有制而是竞争和规则。在福利国家问题上,老左翼欢迎福利国家,并将之作为再分配的主要载体,老右翼则把福利国家看成是魔鬼。第三条道路的目标是将福利国家改造成为“社会投资国家”,将着重点由在公益事业上花钱转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投资国家将对诸如减弱毒化环境这类情况持积极态度。在全球秩序上,老左翼没有理论,只有简单化了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老右翼的国际理论是建立在如何对付战争上。第三条道路认为,人们已不再生活在两极世界,因此国家已没有敌人,国家所面对的只是各种危险。(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8年5月2—8日,第26—27页。)
可以看出,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突破了原有政治理论的模式和框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解释当今的英国社会,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国方略,这正是布莱尔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的特色所在。也许,这种思维所体现出来的拒斥教条、讲究实际的精神正是布莱尔所领导的新工党成功的真正原因。
在英国政党政治史上,保守党曾称雄英国政坛数百年,素有“天然执政党”之美称。它成功的主要秘诀就是拒斥教条,看重实效。过去,同其它类型政党诸如工党、自由党、共产党相比,保守党在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最弱,(注:参见《国外社会科学》杂志1997年第6 期《英国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一文。)而保守党恰恰将这一点作为它的一大优势。保守党人自认为,保守党与其他政党不同,它从不被那些堂而皇之的、经验主义的理论所束缚,它厌弃一切理论和教条;因此,保守党在实践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实际情况,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际上,保守党并不是没有理论,尽管它一直轻视理论和意识形态。保守党的理论基础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守主义,只不过同其他理论比较起来,保守主义更缺少教条性。我们可以把保守主义的这一特性称作非教条性,其含义就如保守党的头面人物所宣称的那样,这种理论比其他理论更灵活、更能适合实际。因此信奉保守主义的政党更不易囿于教条和原则。
非教条性使保守党受益匪浅。首先,这可以使保守党集中注意力、一门心思地去夺取政权,更易于避开理论教条的羁绊,避免由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而带来的麻烦,从而使党更容易革新它的理论和政策并保持党内团结。在这一方面,保守党确实比其他政党有优势。就拿工党来说,由党章第四条公有制条款所引起的党内争论自1959年起持续了30多年,多次影响工党争取选民和上台执政,并且激化了党内矛盾和斗争,促成工党分裂。其次,非教条性使保守主义成为一个开放的理论,可以不断吸收新鲜养分,尤其是能够吸收自己政敌的理论中的合理成份。在过去的时间里,保守主义不仅继承了许多自由主义的遗产,而且也接受了很多民主社会主义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守党人经常是夺过敌人手中的武器从而使自己更强大,用保守党人自己的说法是,保守党不在乎趁自己的对手洗澡时穿走它的衣服。19世纪末迪斯雷里的改革实际上是夺过了自由党人的武器,自此自由党开始衰落,到20世纪初变成英国一个小党,退出了角逐政权的擂台,至今仍不能复兴。本世纪中叶的“共识政治”实际上也是保守党在夺取工党的武器,从而使工党40多年无大作为,并且在同保守党的角逐中处于劣势。可是,一旦保守党人感到它过去夺来的武器已经失去效力了,它又会毫不犹豫地将它塞给对方,让对手继续使用低效的旧武器,而自己则拿起新式武器。撒切尔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样。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在推行撒切尔主义新政策的同时,将国有化的弊端、福利制度的不利影响等罪责全都扣到工党的头上,全然忘记了两党“共识政治”时的蜜月,使工党长期抬不起头来。不信守教条,讲究实效,这正是保守党称雄英国政坛数百年的奥秘所在。
英国工党经过几十年磨难,特别是1979年以来连续数次输掉大选,持续18年在野,终于吸取教训,拿来保守党的法宝,穿走保守党的衣裳。非左非右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就是淡化工党的意识形态色彩,难怪有人说工党是打着新招牌的保守主义政党。当然,工党只是拿过了保守党的方法,而不是全部政策,也不是全部政治哲学和价值观。它上台后的有些政策,比保守党还“自由化”,比如对英格兰银行的放权。但更多的政策还是能体现出它比较重视劳动群众利益这一传统价值观念,比如对福利制度的改革。在改革福利制度上,新工党与保守党有共识之处,就是要消除原有福利制度的弊端,但在如何改革上,两党却有很大的差异,撒切尔夫从在演讲中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以作为她削减福利开支的根据,这句话是:“如果一个人不工作,他就不该吃饭。”布莱尔认为,这句话“决不能作为取消对无助者资助的依据。我们必须一贯乐于帮助那些易受冲击的人们和下层人士。”但是布莱尔又认为,撒切尔夫人所引用的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应当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努力向上并为公共利益而工作。为了分享利益,他们要索取也要奉献。”(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再比如在所有制问题上,保守党旗帜鲜明地要搞私有化,而新工党则淡化所有制问题,强调经济变革,布莱尔声称:“21世纪不会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相互拼杀的世纪。”(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不过,同保守党一样,工党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也不是不要意识形态,只不过是拒斥意识形态的教条而已,就象布莱尔本人所说的那样,工党是在重建意识形态,工党人士从政“是为了追求特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为了实施一种经济教条。”(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可以看出,布莱尔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实质就是不追求代表某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是试图代表全民利益的超阶级政治。
二、第三条道路一年来的实践
“新工党”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而赢得大选的,它的建设“新英国”的方案深受选民的欢迎。新工党履行了诺言,上台后很快在英国掀起了改革之风,推行了它的“新政”。(注:参见美国《新闻周刊》1月26日刊登的高登·布朗的文章《英国需要新政》。)最能体现“新政”改革色彩的是经济、社会福利和宪政改革方面的政策。
在经济政策上,工党政府基本上继承了撒切尔——梅杰保守党政府的政策,主要是紧缩政府开支,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不象过去的工党政府那样扩大国有化和社会福利,加强国家干预和经济计划。布莱尔政府最主要的举措是在上台不久就实行了对中央银行“放权松绑”,允许英格兰银行有调整利率的权力。此举被认为是一项经济政策上的重大改革,受到工商界的普遍欢迎。此前,是否调整利率是由政治家而不是银行家决定的。到去年11月底,英格兰银行连续三次提高利率,对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起了积极作用。工党干了保守党想干而未敢干的事情。
布莱尔将改革福利制度定为工党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他认为,福利国家是工党“最值得骄傲的创举之一”,但是它却有两大弊端:一是未能有效地缓解贫困,二是未能恰当地帮助人们更加独立,从福利走向就业,因此“福利国家既未充分实现其创始原则,又未能体现其成本效益。”(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339页。) 但是工党政府改革福利制度与保守党政府只是削减福利开支的作法不同,工党重在给那些依靠福利为生者提供就业机会。新政府上台后,决定通过向“六合彩”公司和私有化的公共设施企业征收50亿英镑的“暴利税”,以用于改革福利制度。工党政府采取的最大胆但却最能引起争议的措施是削减付给单身母亲的福利开支,同时鼓励单身母亲出去工作。此举虽然每年只给政府节省了6000万英镑的开支,但却引起了议会和工党内部的强烈非议。(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8年5月2—8日,第22页。) 不过工党政府很快采取了补偿办法:为了帮助单身和失业青年就业,政府投入40亿英镑,创造了25万个岗位;为使单身母亲能够放心参加工作,政府还决定将在未来5年内拨款3亿英镑,增加3 万个托儿所和改善托儿设施。为有劳动能力者提供工作的条件,让他们自食其力,而不是让他们躺在福利的摇篮里,甘当“食利者”,成为懒汉,这是工党政府福利改革的一大特点。
为推进福利制度改革,工党政府还采取了许多相应的辅助措施。福利制度改革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工党政府曾许诺要紧缩开支。为解决这个矛盾,工党政府于去年11月下旬公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允许政府部门出售资产或出租土地、办公场所和房屋。为促进此计划的实施,财政部还编制了“国有资产登记簿”,列出了政府各部门所拥有的土地、建筑、设备和艺术品等资产,其总价值高达3000亿英镑。
宪政改革是工党独特的施政纲领。工党早就主张要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中不够民主的成份,如上议院和王室,特别是进行权力下放。英国的三个少数民族地区——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一直都有很强的自治要求。在威尔逊和卡拉汉时代,工党就在权力下放方面作出过努力,试图通过成立苏格兰和威尔士议会的立法。约翰·史密斯也将之作为他未竟的事业。布莱尔继承了这项事业,早就发誓:“如果我赢得大选,我有意成为完成这项事业的首相。”他认为:“庞大和中央集权的政府已经不合宜。权力下放和分权才是时代的主旋律。”(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300页。)1998年9月,威尔士举行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公决,结果是50.3%的人支持成立威尔士地方议会。11月,苏格兰也进行了全民公决,74.3%的人支持成立苏格兰议会。这两个地方议会都将拥有小幅度调整税收和决定地方事务的权力。这是工党政府对议会制度进行改革的第一步,被政治分析家认为是英国近代以来最大的历史性变革之一。(注:新华社伦敦1997 年12月1日电。)下一步改革将是使上院民主化,贵族因出身高贵而在上院享有议席的特权将被取消。工党立志要“消除这个中世纪的破烂”。(注:详见德国《商报》3月10 日文章《英国工党尝试使上院民主化》。)
工党政府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北爱尔兰问题的解决,这既是宪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影响广泛的北爱和平问题。北爱问题30年来一直影响着英国社会的稳定,困扰着历届英国政府,令历任英国首相头痛。今年4月10日,英国和爱尔兰两国政府与北爱8个党派共同签署了和平协议,使北爱和平进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工党政府为解决北爱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北爱事务大臣玛乔丽·莫勒姆就住在北爱办公。布莱尔出任首相后出访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贝尔法斯特,他还同亚当斯等新芬党领导人多次举行会谈,他是70年代以来首次在唐宁街接见新芬党领袖的英国首相。在谈判进入最后关键时刻,布莱尔还亲赴贝尔法斯特参加谈判,敦促各方捐弃前嫌和偏见,求同存异,握手言和。(注:新华社伦敦 4月10 电。)
除了上述几方面与第三条道路直接相关的改革外,工党政府还在其它方面积极进取,树立自己的全新形象。首先是教育改革。布莱尔强调,“教育是现有的最佳经济政策。”(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81页。)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曾将教育列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新政府上台后很快就提出了两项涉及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法案,法案内容主要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要经过严格考试才能提升为校长,不称职的教师要被解雇;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合格的学校要关闭,必须给学生增加家庭作业增强考试难度;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监督,将成立一个“基础教育委员会”,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
工党政府还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少年犯罪一直是英国的一大难题,工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惩治少年犯罪,比如:建立新的审判体制,将审理案件的时间缩短一半;强迫那些对子女管教不严的父母参加学习班并予以罚款;将对罪犯进行强制劳动的适用年龄由16岁以上改为10岁以上。为了改善治安状况,工党政府还向议会提出禁止公民拥有短枪的法案。
工党政府还很重视改变英国社会的风气。去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用猎狗围猎,这个有500 多年历史的上层社会的残酷游乐节目将被取消。这对改变以保守自居的国家风气起到促进作用。
任何改革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尤其是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工党政府很注意廉洁自律,发挥示范作用。为了缩减开支并表明改革决心,在工党上台后的首次内阁会议上,全部22名内阁成员都放弃了当年应增加的1.6万英镑的补贴工资。布莱尔率先垂范,拒领4万英镑首相补贴。内阁此举不仅为政府节省了40万英镑的开支,更主要的是在选民中树立了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同前保守党政府丑闻不断形成鲜明对照。
工党政府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上也颇有建树。它一方面努力缓和与欧盟的关系,谋求在欧洲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重建英美“特殊关系”,以期全面提高英国的国际地拉;同时加强同亚太这个经济最活跃地区的联系,以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此外,它还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冲突并发挥作用,1998年4月,布莱尔成功地访问了中东, 帮助恢复了巴以会谈。值得一提的是,工党政府重视改善对华关系,肯定中国的市场资源和中英发展经济关系的潜力。香港回归为发展中英关系提供了机遇,工党政府把香港作为发展中英关系的桥梁。1998年春,英国贸工大臣玛格丽特·贝科特和外交大臣库克先后访问了中国,朱镕基总理就职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英国。布莱尔首相也将在今秋访华。
内政外交上的成功使工党在执政一年后威望更高。 许多分析家在97大选后曾预测,鉴于工党已往的执政历史,工党很难做到圆满连续执政,即至少二届10年。甚至有人担心“新工党”会不会滑回到“老工党”的老路上去,尽管布莱尔一再宣称老工党已经死亡了。工党这一次让分析家失算了。布莱尔政府不仅没有重蹈以往工党政府的覆辙,而且在执政一年后的民意测验中得到的支持率比保守党高出20个百分点,工党比刚上台时更受欢迎。工党的领导托尼·布莱尔的威望更高,就连支持保守党的选民都认为,布莱尔比保守党的新领袖威廉·黑格更让人喜爱。执政党与选民间的蜜月如此之长,实属罕见。长密月使工党更加信心十足,以至于外交大臣罗宾·库克在庆祝工党大选胜利一周年前夕发表讲话时说,工党不仅能连续执政10年,甚至有可能超过保守党18年的记录。(注:参见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8年5月2—8 日《工党的头一年——长蜜月》一文,另见路透社伦敦4月27日电。) 工党如此不孚重望,主要得益于它求实务实的第三条道路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
当然,工党政府的“新政”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改革措施就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在议会中受到保守党右翼和工党左翼的攻击。在外交上,推迟加入欧洲单一货币将影响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从而将使英国要在欧盟发挥领导作用的诺言成为空话,而与欧盟的关系如何对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重视人权外交也时常给工党政府的外交造成麻烦,而且与它重实效、拒教条的政治哲学和内政风格不相符。工党将如何使经济持续发展,解决外交上的难题,实现连续执政,人们正拭目以待。
三、布莱尔主义第三条道路简评
在了解了布莱尔主义第三条道路的主要特色与实质及其实践后,还有必要对它做一个简要的评价。从布莱尔等工党领导人的言论和工党政府一年来的实践中,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1.从哲学方法论上看,布莱尔主义更具有实用主义色彩,即一切完全看其效果如何,而不在乎其动机。民主社会主义本来就有实用主义的特征,布莱尔主义更突出。
2.从政治哲学和价值观上看,第三条道路强调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哲学,它是超阶级的,非左非右,非公非私。
3.第三条道路强调变革和创新。翻开《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这本布莱尔的言论集,可以发现“新”字特别多。只是目录上就有“新工党,英国之新生”、“新工党,新英国”、“新的第四条”、“新工业社会”、“新工党,新经济”、“新社区,新个人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等带“新”字的提法;至于书中具体内容,“新”字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新网络和服务”、“社会与个人的新关系”、“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新关系”、“公共干预的新原则、新方式”、“新的主要选民”、“中左翼新经济学”、“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新的千年盛世”等等。布莱尔将变革与工党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他说:“不进行变革的政党将会死亡,工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运动而非一座历史纪念碑。”(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35页。)
4.如果从客观的角度给走第三条道路的新工党进行政治定位的话,应当承认它是不同于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的中左翼的力量。这不仅是因为布莱尔自称工党是中左翼力量,工党仍属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而且还在于工党与保守党相比,更强调变革和与人民的联系。布莱尔认为,在1979—1992年,工党连续输掉4次大选, “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同人民的接触。”他宣称:“1995年我们恢复了与人民的联系。1996年我们将证明是工党而不是保守党更理解现代世界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60页。)最能体现新工党政治定位的话是:“新工党基本信条是我们必须将传统的价值观以新的方法运用于新形势之中。”(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