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通货膨胀的特点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当前世界通货膨胀的特点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当前世界性通货膨胀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性论文,通货膨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国际普遍性和国别特殊性

一年来世界范围内许多经济体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爬升趋势,几乎没有一个经济体不面临通货膨胀爬升问题。这是当前通货膨胀国际普遍性的突出表现。

根据这个情况,人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当前通货膨胀爬升是世界性问题。但是,如果进一步快速得出结论说一国内部通货膨胀都是外因型的,即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导致的,那么这就会引致一个最后无法解释的问题:如果通货膨胀对所有经济体来说都是外因型的,那么,从世界整体的视角来看,通货膨胀的原因就只能来自地球之外。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尽管许多经济体都面临相似的通货膨胀压力,但它们的通货膨胀程度有明显差别。例如,在许多工业化经济体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已经突破“通货膨胀目标”上限(通常为2%~3%)的时候,日本的这一指标在2008年5月仅为1.3%。如果扣除食品和燃料,日本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动率目前仍为负数,显然还不属于通货膨胀状态(尽管日本国内民众已表现出对通货膨胀爬升的严重担忧)。

在欧元区内,各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出现显著差别。到2008年6月,欧元区成员国平均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4%,比利时为5.8%,相邻的荷兰却为2.6%,相差巨大。比利时和荷兰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两国通货膨胀程度的差别显然只能由非货币政策的因素来解释。

如果说当前世界性通货膨胀主要由食品和石油的供给不足所引起,那么,现实中似乎应当观察到食品和石油进口国的通货膨胀高于食品和石油出口国的通货膨胀,因为在这些商品的供给方面后者的情况显然好于前者。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俄罗斯与委内瑞拉是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两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在2008年5月分别高达15.1%和31.4%,大大高于相邻地区那些在石油供给方面显著不足的经济体。

在东南亚,泰国和越南都是稻米盛产国,但近年来两国的通货膨胀率都是本地区的领先者。2008年6月泰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为8.9%,越南则超过了25%。

上述情况表明,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具有国际普遍性的同时,国别差异也是存在的,后者可用国内政策性和结构性因素来解释。简单地将目前通货膨胀爬升的原因归之于食品和石油供给不足显然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

二、当前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有关当前世界性通货膨胀原因的讨论甚多,意见纷纭。这个问题看上去扑朔迷离,但是,只要坚持从问题的基本层面入手来分析,复杂问题也可以变得简单起来。

根本上说,当前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前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过快,需求扩张速度超过了一些基本资源性物品供给扩大速度;二是世界经济中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两次采取大规模放松货币的政策,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进而使作为投资品对象的国际商品价格猛涨,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以及国际市场价格联动机制最终导致许多有关经济体的消费者物价指数高升。

先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各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20世纪70年代不到3%,80年代为3.3%,90年代为2.9%,最近几年则分别为:2004年4.9%,2005年4.4%,2006年5%,2007年4.9%。这样高的增长率是历史上很少见的。

从地区构成上看,近几年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出现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地区,它们包括非洲、中欧和东欧、亚洲发展中地区、中东、西半球和独联体成员国等。这些地区近四年来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在5.5%甚至6%以上。

高速经济增长本身或许不会自动成为通货膨胀的导火线,尽管前几年世界经济的加快增长主要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地区并形成了对一些基本资源性物品的强劲需求。目前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金融市场而不是从零售市场开始的,即作为投资品对象的食品和石油等商品期货价格首先大幅度跳升而后扩散到各国零售市场。

作为投资品对象的商品期货价格可以说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供求平衡关系,也反映各类投资机构对未来供求平衡关系的预见,而且,投资机构的买卖行为(其本身也成为这种金融市场中供求关系中的重要因素)还受到金融市场中资金供给状况的制约。不难理解,如果存在普遍性的充足资金供给,资金借贷成本低下,对投资品对象未来供求平衡的预期是“多头”型的,有关商品期货价格必然出现暴涨。

投资品市场价格上涨必然伴随大量资金的流入,同时,价格上涨的持续性还将进一步取决于资金流入的可得性。如果金融市场利率行情走低,投资品市场便有充分理由进一步“繁荣”起来。

很多人都同意说,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就在这些主要经济体,本国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直接左右了这些国际金融中心(包括作为投资品对象的商品期货市场)的利率行情;二是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影响到其他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及其变动(参见下节讨论)。

可以联系上述思路看看21世纪初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2001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历史最低水平(1%),并在此后维持低利率三年之久。这三年中,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增长率几乎逐年升高。2004年开始,美联储利率政策转向上调,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前面提到的全面高涨局面。如果美联储的利率上调政策能够得以维持的话,高速的世界经济增长或许将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或者会倾向于温和地回调(即“软着陆”)。2006年年中开始,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美联储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利率的政策,并向金融市场多次提供流动性的救助措施。

国际金融中心地区相对充足的资金供给与众多投资机构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走势乐观预计这两件事情在2006年下半年碰巧同时发生了。在这个背景下,从事后观点看,投资品市场中资源商品价格的暴涨不再是奇怪的事情。

三、汇率体制调整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上面的分析指出了近一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中商品期货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个分析还没有说明国际金融市场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与众多经济体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的关系。作为投资品对象的商品及其期货价格与作为零售对象的商品及其价格是有区别的,前者的变动反映在后者需要经过若干环节。

由于大宗商品是高度国际化的贸易物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期货价格自然与国际贸易交易中的定价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期货价格与零售价格关系的第一个渠道就是国际贸易。而且,国际贸易定价的变动会同时反映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

进一步看,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变动与国内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有关经济体的汇率体制和汇率政策。如果本国货币钉住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货币,那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外币标价的变动就会几乎一对一地反映在本国物价水平变动上,尤其是在本国经济已经高度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这可以用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

相反,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是浮动的,在国际大宗商品的外币标价波动的情况下,本国物价水平的变动则不一定发生相应的变动,即使本国经济已经对外高度开放。

汇率的浮动性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抵御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显然不是适合于所有经济体。如果本国经济已经是经常账户逆差,汇率通常不可能上升。即使对一些经常账户顺差的经济体而言,如果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价格影响力,升值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效应。此外,经常账户顺差国的货币升值如果带来进口需求的扩大,对国外物价水平也会或多或少有提升作用。

在对外收支平衡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相互间有不同情形。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是经常账户顺差,印度、南非等为逆差。在发达国家之间也有类似情形。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近一年来虽然没有继续扩大,但绝对规模仍然十分巨大。欧元区整体的经常账户基本平衡,但德国等顺差规模较大(其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超过6%)。

同时,近年来各国汇率体制也出现了总体上朝着浮动或较为浮动方向转变的变化。这样,在世界性通货膨胀趋势出现的背景下各国通货膨胀尽管也出现一定的上升势头,但国别差异相应也增大了。

概括地说,一年来世界经济出现趋势性的通货膨胀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前一时期世界经济的较快增长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放松调整以及由这种调整所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上涨;这种价格变动随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传递到有关经济体,但各国国内通货膨胀的程度同时受到其对外开放程度和汇率体制的制约,并因此而使得各国通货膨胀近一年来出现显著差别。

四、前景展望

前面的分析指出了2007年以前几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对目前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按照这个分析,世界通货膨胀的下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以经济增长减速为条件。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近来都表现出一个新的动向,即尽力维持较高的增长率。这种倾向的一个可能代价是通货膨胀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即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压力将难以消退。

与上述因素有关的是,尤其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相关的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停留在一个历史较低水平上。这样,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将继续拥有上涨冲力,尽管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在所难免的减速而有所缓和。另一方面,在利率水平不再进一步下降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上涨势头也会削弱。

对中国而言,近一年来出现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形势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从挑战一面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外部因素而增大了,从机遇一面看,中国经济所拥有的、高于世界其他许多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即不至于引致通货膨胀压力的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凸显其优势。因此,保持经济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并增加一定的灵活性是必要的。

标签:;  ;  ;  ;  ;  ;  ;  

当前世界通货膨胀的特点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