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27中学 264300; 山东省荣成市第31中学 264300
摘 要:新版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新课标后,我们一直在思索:课改后的思品课,老师应该如何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几年来,我们积极地应对思品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了课堂上的讨论和活动,将观摩教师间的交流积累并形成了创新的思品教学模式“导学+合作+检测”。
关键词:课改环境 思想品德 导学+合作+检测
一、导学案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新课程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不应只是对简单概念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是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的过程。因此,合理设计并用好导学案,发挥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改变关键的一步。
1.导学案关注教学目标的研究。在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导学案要突出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使其符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明确学生自学任务要求和学生活动的规则。例如“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课的导学案设计时,我们就把教学目标更改为“学生能够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懂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在生活中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学生通过导学案创设的问题情境去感受、去体验、去交流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发展。
2.导学案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机智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时,我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材料一:伍子胥一夜白了头;材料二:既生瑜何生亮;材料三:范进中举。让学生思考四个问题: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情绪?这种情绪带来什么不良结果?这三则材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我们有不良情绪时该如何调节?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思考,老师则引导学生罗列各种各样的情绪并分类汇总,为下一步的讨论准备材料。
3.导学案把课堂重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在学习《文明交往礼为先》之前,教师的导学案中布置了几个前置性作业:“对礼貌一词我们耳熟能详,你认为在交往中如何做到礼貌文明?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讲礼貌的事情,并提出改进建议?收集礼貌用语及小故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学生们借助学案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且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地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携手并进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首先老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捕捉教材中的信息;2.组内成员间相互交流、补充所获重要信息。通过“信息交流”,学生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信息交流”后,教师展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而设计的大问题,进行思维碰撞。这一环节从教学目标上看,检查了学生对课程标准中识记、理解内容的掌握;从培养目标看,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有的学生在自评中写道:“我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主动帮助他人”“合作学习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信心。”
三、巩固检测提升学生顿悟升华
前面三个环节师生的通力合作,虽掌握了必需的理论知识,但还不够系统。为了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反馈,通过练习引领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收获做简要的归纳总结并及时发现问题,这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的重要环节。
1.归纳整理环节包括:(1)归纲小结。学生自主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回顾。(2)整理反思。学生自主整理笔记,扫除障碍。此时,要鼓励学生提问并由教师或小组长进行解答。(3)学生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特别要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4)记忆强化。预留1-2分钟时间让学生复习。
2.检测反馈环节包括:(1)学生检测。检测题要依据学习目标分层设计,具有接受性(学生身边的、具体恰当的)、典型性(中考考点)、时代性(当前的、前沿的)、功能性(主流价值观的引导)(2)检查评价、随堂测试。(3)督导落实。对检测中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督导,帮学生过关。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有所提升。教师的课堂成为了一个“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活动化的课堂”。这样的现象令我们感到欣慰,这说明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教学策略,我们的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思品课的探究活动中来。
论文作者:苏晓娜 曲光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学生论文; 学案论文; 情绪论文; 情境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环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