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9;m so lucky!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lucky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计划是教师成功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针对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进行很好的计划,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教学内容严密周详、教学节奏快慢适宜,教学卓有成效。[1]笔者于2008年参加了由英语学习辅导报社和伦敦圣三一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活动,接受了该学院教师根据中国的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英语教师量身定做的有关英语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受益匪浅。下面是笔者在伦敦圣三一学院考试时针对阅读材料I'm so lucky所撰写的一堂高二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受到圣三一学院教师的赞誉和好评。笔者亦认为,它与国内的教案相比较,有许多值得国内教师借鉴的地方。下面向读者呈现阅读材料原文(见附件)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二、教学过程
*学生的互动模式通常有5种。Pattern 1-Pattern 4是两人小组的模式。Patternl是同桌两人一组,Pattern 2是前后正对两人一组,Pattern 3是前后右斜线两人一组。Pattern 4是前后左斜线两人一组,Pattern 5是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三、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与国内的教学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预设缜密
充分考虑了教材、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关注教师、学生、课程、课堂活动、教材之间的互动。教学设计的项目有: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包括学生的优、缺点,学生在本课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教学目标,包括抽象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本人在本课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过程,包括每一步骤的设计目的、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课堂互动的模式以及所需时间。
(二)设计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
设计由两部分组成:基本情况介绍和教学流程介绍。该设计的优势是:无论授课者、听课者或评课者,看到该设计,都能清晰地预测课堂将发生的状况。因为每一步骤都有其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师的具体活动、学生的具体活动、互动的模式以及所需时间,教师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学生也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也给评课教师展示了非常清晰的评价内容。
(三)关注整体和细节
设计的任务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并注重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设计流程如下:导入(呈现著名歌手Gloria的精彩演唱)一介绍著名歌手Gloria—预测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标题和图画)—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选择合适标题与每一段落配对)—细节理解(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扩展练习(讨论主人公Gloria的成功之道和对自身的启示)—选择练习(角色扮演:采访Gloria),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每一环节中,教师常用检查指令的方式(instruction check)保证学生明白在每一项任务中要做什么,怎么做,需用多少时间等,并对任务中涉及的可能影响他们理解的词汇或结构进行检查(check),以保证他们真正理解所做的任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而大多数中国教师布置任务后常用的询问方式是:Understand?Clear?学生常常以“Yes”回答教师的询问,这样,教师无法知道他们是否理解教师的指令或是否完全理解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甚至因没有正确理解而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每次提供答案之前,教师都给予他们讨论、比较和验证答案的时间,促使他们可以在准备充分之后回答教师问题,使他们通过充分的准备后为教师提供正确的答案。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2.变化互动模式
在每一步骤中,学生的互动模式都在变化,每一次都有新的partner。学生活动的组合方式也经常变换。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新鲜感,激发他们交流的热情,促使他们乐于表现自己;还可以促使他们展现自己的优点和才华,促使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注重基础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基础学习,如英语语音教学、词汇教学等。例如,在处理课文中的生词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语境猜测单词的意思或查字典,再两人一组协商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促使他们养成对词汇音、形、义的综合关注。此外,本教学设计包括教师当场进行概念检测(concept check)的环节,以保证他们完全掌握词汇,扫除课文理解障碍。
总之,本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途径、应用为核心、合作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有很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合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依赖于预设,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生成。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和教师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应对课堂教学的生成,这样就可以根据计划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
(本设计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Trinity College London的培训教师Frank的悉心指导,谨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