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于 媛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 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呈现新特点、出现新问题,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打开基层统战工作的突破口,必须把基层统战融入基层党建的大格局当中,找准定位和着力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基层党建带动基层统战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基层统战 基层党建 统战对象 统战意识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统战工作十分重视,2015年通过了第一部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法规,基层统战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下,基层统战工作要着眼统战工作格局的新变化,找准基层统战工作创新的着力点,特别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统战”的工作思路,推进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基层统战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联系广大群众,因此抓住、抓紧基层统战对象,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基层统战工作面对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总体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七)左太冲、陶渊明皆有荆轲之咏,太冲则曰:“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渊明则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是皆以成败论人者也。余谓荆轲功之不成,不在荆轲,而在秦舞阳;不在秦舞阳,而在燕太子。舞阳之行,轲固心疑其人,不欲与之共事,欲待它客与俱,而太子督之不已,轲不得已遂去,故羽歌悲怆,自知功之不成。已而果膏刃秦庭,当时固已惜之。然概之于义,虽得秦王之首,于燕亦未能保终吉也。故扬子云:“荆轲为丹奉于期之首、燕督亢之图,入不测之秦,实刺客之靡也,焉可谓之义也!”可谓善论轲者。[15]
(一)基层统战对象范围宽泛化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统战工作的对象只增不减,范围越来越广,由最初的8个方面,增加到现在的12个方面。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中,就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合并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中还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等。由此可以看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包含对象之丰富、人员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基层统战工作的对象会越来越广。
一份来自北京“月嫂”的调研报告显示,85.5%的月嫂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2个小时。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计算,和其他职业相比,45.1%月嫂的工作量是正常工作量的2倍。月嫂的心理需求及业务技能水平看,更多的月嫂依然处于基本需求状态、甚至心理处于缺失状态。
(二)基层统战工作的任务繁重化
当前基层统战工作肩负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不仅要完成团结各社会阶层的任务,同时要团结新力量,特别是从基层统战格局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队伍在迅速壮大,自由职业者、外来投资者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引导和调动他们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比任何时候都要紧迫。除此以外,复杂的社会利益纠纷也使得基层统战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
(三)基层统战工作领域多元化
今天,三北的生态状况依然脆弱,三北的生态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一天,沙暴或者沙魔还会来袭,如果防沙不力,已有的成果可能葬身沙海,被无情地埋葬。
(四)基层统战工作方式多样化
所谓区域化党建,“就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党员以及基层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最优化的党建网络体系,实现党建资源的合理配置。”[1]想要实现以基层党建带动基层统战大发展,就必须优化区域化党建的新格局,整合统战与其他部门的资源,建立起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
二、以基层党建带动基层统战工作大发展
通过“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与统战各界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统战代表人士列席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和落实统战界代表人士意见征求制度、政情通报会制度、民主协商会制度、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等”。[2]同时,建立党委牵头的督查问责制度,定期对基层统战工作进行抽查与督导,努力构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统战工作格局,推动党建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观念发生变化,许多统战成员由以前的“单位人”转变成自由的“社会人”,大多数统战成员都集中在体制外,流动性比较大,传统的联络渠道、行政手段、工作方式已然不适应当前统战工作的形势。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统战工作领域已经从现实生活拓展到了互联网,基层统战工作的关注与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延伸到了网络当中。因此,新时代新形势都要求基层统战工作者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做好基础统战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统战工作应该是全党的工作,基层统战工作核心必须靠党委。
统战工作的目的就是团结和凝聚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社会经济建设,做好统战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增强我们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目前对于基层统战工作而言,乡镇、街道是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地区,特别是对于社区、村、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域统战工作要格外重视。同时不断延伸统战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遵守“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统战工作”的要求,把社会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拓宽统战工作的覆盖面。
2.完善统战工作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起步,并将以改革开放贯穿始终。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改革的对象始终是传统的体制机制即制度本身。从改革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看,在改革的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体制机制的阶段性特点,也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观念理念的深刻变化。深化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完善制度是继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必然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作了准确的阐述和系统的部署。
针对上述基层统战工作的新特点以及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必须着力围绕把抓基层党建促统战作为中心工作,以基层党建为切入点带动基层统战,最终实现基层统战工作的突破性发展。
3.找准统战工作契合点,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从第二节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X2)、死亡率(X6)、老龄化程度(X8)对人均寿险保费收入(Y)无显著性影响,其它因素中,除了银行一年定期名义利率(X5)与被解释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外,其它解释变量均与其呈正相关。在这里结合建立的回归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与寿险需求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依靠党委核心作用推动基层统战工作
1.拓宽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一般的看法认为,统战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政治领域,然而事实上,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基层统战工作地位越来越重要,统战的目的也由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向为经济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延伸。而且从目前来看,统战成员大多数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并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与之对应,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域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1.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虽然基层统战工作面对的情况复杂多变,工作重点、工作领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把统战工作与党的建设充分结合,找准发挥统战优势与服务发展的契合点,如鼓励基层统战工作人员发挥工作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的统战对象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更好地帮助基层党委、政府依法决策。真正把统战工作融入区域化党建的大格局中,为基层党建增添活力。
基层党委要树立大统战意识,转变以往简单把统战工作理解为就是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侨胞和台胞家属等群体的工作的认识,把统战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虑,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突出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切实保证对统战工作给予领导上加强、工作上支持、环境上创新、制度上保障,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整合资源,为统一战线成员服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构建各级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统战部牵头、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统战格局。
2.精心部署安排统战工作的任务目标
可往往人的一些想法是命中注定的,当精神上的一些东西跟现实世界相冲突之后,那一种美好就破灭了,就会使人产生绝望。
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日常工作当中,在年初安排部署工作时,确定好统战工作的年度目标和任务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并且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支持力度
实行由统战部牵头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基层党委、政府部门要深入研究统战工作,帮助解决基层统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基层统战工作的办公条件、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问题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给基层统战工作者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为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旭阁.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J].人民论坛,2018(5).
[2]刘敏.基层统战工作与基层党的建设统筹协调研究[J].中国会议,2018(1).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9—0238—02
[作者简介] 于媛,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赵慧敏
标签:基层统战论文; 基层党建论文; 统战对象论文; 统战意识论文;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