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行稳致远 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由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论文_李淑琴

守正出新 行稳致远 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由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论文_李淑琴

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528300

摘 要:本文将立足于2019全国高考语文卷,从三个方面剖析新高考改革下,初中语文教育的三个关键点,即:立德树人,写作彰显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与运用;智育为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考试题 义务教育 立德树人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秉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新高考,可以在教材章节编排、模块学习、专题训练、阅读指导等多个方面体现语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真正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立德树人,写作彰显家国情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立德树人”,即“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总结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让人眼前一亮,命题者守正出新,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时代建设大潮的背景下,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对劳动的一些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考查学生对于“劳动”这一基本定义的理解与辩证思考。试题充分发挥了高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体现了新课标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立德树人,彰显家国情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认知与辨识能力偏弱,思想观念容易被社会思潮影响,随波逐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素材的选择,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社会中的现象,能够辨别社会中的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对于作文中学生负面情绪的宣泄,要及时予以引导。还可以通过教材资源,寻找教育契机。

如学习《傅雷家书两则》时,我会引导学生感知傅雷在信中表达国家荣辱、艺术尊严的观点,分析作品的两大主题,即“面对挫折”、“对待成功”。课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傅聪的名义写一封回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继而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落实核心素养,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与运用

社会各界普遍强调,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中,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能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创造。学生应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善于克服困难。同时,还应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具有探索和批判精神,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也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19年全国卷语用题第17—19题,是对传统文化(古琴艺术)欣赏的文本情境,重点考查词语运用(混合近义词和近义成语)、选句连贯、语病修改的能力;第20题是一道衔接补写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连贯、逻辑思维能力;第21题是对一则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

2019年高考语用题选择的素材广泛,涉及生活热点,如传统艺术、压力与肥胖等,语用题加大了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注重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得、筛选、提取和表达,特别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实用化与规范化等特性。

为了更好地衔接高中语文教学、扎实语言基础、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初中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识记、理解性知识技能的提升,还需要注重实用性文本的考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做到让学生客观全面认知事物,提升语(语法)、文(文字表述)、阅(阅读)、辩(辩证思考)、修(修辞)等全方位的语文能力。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实际,如新闻报道、传统文化、创新科技等生活各个方面。专题训练方面,可以对标点符号、海报编写、开场白拟定、新闻压缩、漫画描述、巧拟对联、转换图表、拆拼汉字等不同题型进行训练,让学生见多识广、学以致用。

三、智育为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分析对比2018年和2019年的全国高考语文Ⅰ卷,我们会发现,两套试题都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审美鉴赏、信息处理、逻辑思辨、探究创新等多种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体现了选拔性考试对应用性考查的要求。对比发现,2019年全国卷则更注重对生活中的实践与运用的考查。

如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全国Ⅰ卷选材《赵一曼女士》,试卷第5题“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9年全国Ⅰ卷选材《理水》,试卷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通过对比发现,关于人物形象知识点的考查,2019年的试题并不是直接发问,而是选择了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中的一句话,引导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考,试题既考查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又考查“中国脊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为了做好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我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细读、品读经典作品。如讲授《记承天寺夜游》时,除对“闲人”之“闲”进行深入探讨外,还将《记承天寺夜游》与《题孤山夜月图》进行比较,对文中月色的描写部分进行重点品味,领略环境描写的妙处。又如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人物塑造的方法,生动地表现范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以及发疯的丑态,观察范进的变化,深入思考造成范进发疯的原因,继而深入思考“范进中举”到底是一出“喜剧”还是一出“悲剧”。

另外,高考题阅读量的增加,也需要引起重视。高考阅读包含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和文言文四类,今年高考题的阅读量比去年大幅增加。2017年全国Ⅰ卷,阅读题字数为3841字,2018年为4460字,2019年则大幅提高到4891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一部《红楼梦》的字数大概是76万字,400万字的阅读总量也就相当于5.5部《红楼梦》。而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仅停留在课内文本的阅读,不重视课外阅读,满足于碎片阅读,而忽视整本书的阅读。《新课标》中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个性化阅读,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目标、评价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做好每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对于初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面,摒弃“为考不为用”的观念,要真正做到行稳致远、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李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守正出新 行稳致远 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由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论文_李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