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信息安全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性问题,信息安全小则关系个人发展,大则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安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全国信息化建设中,把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上了战略地位,并指出“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当今社会也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类信息化工具、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存储方式更是应运而生。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保密工作;管理
就拿最简单、最普遍、最广泛、最便捷的手机来说吧。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饿了,用手机点外卖;渴了,用手机刷饮料;冷了,用手机上京东;没钱了,用手机玩信贷……不去银行可以,不用手机银行不行;出门不带钱包可以,不带手机那是不行的;张嘴可以不与家人朋友聊天,但不语音那是万万不行的……那么,问题来了:手机存储安全吗?手机聊天安全吗?手机能替我们保守隐私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手机是不安全的,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手机丢失就等于信息的丢失,就等于信息可能被他人窥探,即使没有丢失,各类网站账号、APP账号的注册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都会给个人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
1保密工作日常化管理必要性
安全保密管理归属于风险合规管理范畴,对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起到规范与协同的作用,应作为信息化安全的基础进行建设和管理。保密管理信息化应打造一个基础、完成两项任务,完成保密管理电子化和台账统一化、实现保密信息化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应与保密管理同步建设,在开展系统建设的同时,提出保密需求,加入必要的保密审批要素与审批节点。保密管理系统作为其他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必须确保能对保密业务进行全面的管控,实现保密业务数据归集以及保密业务数据利用,深化安全保密管理信息化、一体化、自动化程度。
2保密工作日常化管理建设目标
通过保密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保密管理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数据信息进行归集,使保密管理工作逐步向精细化转变,加强保密管理的强制力的同时,满足业务变化的柔性管理,提高保密工作的效能。实现保密管理工作的复杂数据自动化分类采集,并且对保密管理的关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升保密业务数据的利用率,面对海量的保密管理数据,有效加强监控,形成决策,降低安全保密风险。通过保密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将保密要素贯穿业务管理全过程,保密相关数据是随着业务流程自然而然、合理合法产生的,保证了管理真实性,通过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归集后,进行深度数据挖掘,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保密业务管理能力及现代化水平,有效运转并提升保密数据的管理能力,让保密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3加强新时代保密工作日常化管理的措施
3.1树立安全保密意识,坚守保密阵地
生活中,将一些个人的重要信息,尽量不保存在手机上或者通过手机转存到云端,或者其他一些存储平台上,可以记在脑海中或者存储在家里保险的地方。工作中,更不能将工作内容(参数、图纸、元器件、型号……)保存到自己的手机里或者转存于别的平台,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个体或组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窃取,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风险,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
3.2约束自己的言行,防止祸从口出
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与家人沟通还是与他人交往,不论关系好坏,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言行,我们一定要谨言慎行,防止“祸从口出”,知道什么问题可以问,什么问题不能问;什么话题可以聊,什么话题不能聊。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威胁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要谨记“保密工作无小事,细小之处见成败”。在信息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泄密者,小事、细事、微事往往就能决定保密工作的成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是要在脑子里绷紧一根弦,在舌头上加上一把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做的不做,切实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从身边事入手,严守纪律,守住秘密。
3.3积极防范
“积极防范”是保密工作实践经验和特点规律的科学总结。保密工作首先要以预防为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即以防止窃密泄密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关口前移,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各类泄密窃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3.4突出重点
“突出重点”是抓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保密工作的基本方针。保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保密工作,必须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抓好重点,确保核心。同时,“突出重点”不是“只要重点”,对非重点可以放任不管或是放松管理,而是建立在对国家秘密进行全面管理基础之上。国家秘密在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种渠道泄露出去,都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都会影响保密工作的整体效能。
3.5依法管理
“依法管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保密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一是有法可依,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二是有法必依,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三是执法必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四是违法必究,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3.6包放适度
“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是保密工作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即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国家秘密保护和信息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做到依法保密、依法公开。因此,为处理好“信息保密”和“信息公开”的关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须遵循“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的原则,对于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事项,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公开的事项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公开的程序和方式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结语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防实力的提升,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对我国侦察窃密力度明显加大,同时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掠夺,以及不法份子的恶意攻击,给党政机关、军工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也呈现出前沿性、广泛性、融合性、关联性的新特点,只有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进行保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保持保密管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一套全面、成熟的保密管理体系促使保密工作由粗犷管理逐步转变为精细管理,实现保密工作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1]刘颖.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企保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9(12):150.
[2]袁艳宇.新时期如何做好保密宣传教育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9(08):92.
[3]杜小芳.电力企业保密工作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9(08):93+127.
[4]姚泽慧.军队保密手机安全问题及对策解析[J].科技风,2019(11):223.
[5]杨航,余静,梁星,贾敦新.测绘成果保密监管移动GIS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04):66-68+70+10.
论文作者:史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保密工作论文; 业务论文; 信息论文; 手机论文; 国家秘密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都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