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有所加快。为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逐步开展起来。由于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庞大,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就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施工要点的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文章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控制要点进行了简明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安全施工要点
1引言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大、楼层多、功能多,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严格要求。高层建筑对工程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对整体的工程设计出完整、科学、系统的施工计划,才能确保其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顺利、平稳。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概述
2.1高层建筑的结构层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较多、体积过大,这些特点必然导致其结构建筑复杂多样化,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施工建设的难度。对于一般建筑来说,因为建筑物的下部受力大、上部受力小,固在建筑中强调下部建筑的刚性,下部建筑中的墙体多、柱网密增加承重的能力,到上部逐渐减少墙体和柱的数量,并且扩大轴线间的距离。可是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却与一般建筑物相反,高层建筑要求下部建筑的轴线距离大、上部进行小空间轴线布置,因为高层建筑的下部承受来自上部楼体的压力较大,随着楼层的升高,离建筑上部越近的楼层承受上部楼体的压力就越小。
为了适应高层建筑的结构功能特点、实现高层建筑稳定、安全的屹立,对高层建筑开展结构施工时必须采取逆向思维,在建筑的下部实行大空间轴线布置、在建筑的上部实行小距离轴线设置,下部结构采用刚性较弱的框架柱,上部结构采用刚性较大的结构剪力墙。而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通过对转换层的上层和下层的角度位移、内应力的变化研究,应用剪力墙转换层技术后,高层的抗震等级主要受转换层的高度、转换层的上下层的等效刚度比例、转换层和上层的侧向结构刚度比等因素的影响。
2.2高层建筑的通风和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现阶段多数高层建筑都使用大型的空调机组,为用户提供最舒适的使用环境,空调机组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天气的变化保证室内处于冬暖夏凉的状态。而对于建筑内的楼梯、电梯间和地下车库还需要设置通风及排烟系统。施工中应严把各种设备的质量关,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对于风管的安装、正压加压风机的质量以及空调的使用性能等应严格检查,确保通风管道、空调水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的畅通,同时根据绝热和防腐的需求详细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调试,审核并调节各项工程的综合效能,科学、文明的施工,力争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3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项目包括:变配电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照明电路系统、通信系统和防雷接地系统等一系列复杂的施工环节,由于高层建筑中用电设备多种多样,复杂的电气结构,使得电气施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层建筑中的很多电气设备消耗电能较大、对供电要求较高,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电力施工技术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照明系统的构建,施工中应加强事前控制的力量,在土建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照明的施工要求,对于走廊、楼道、电梯、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和应急照明、楼道内地额疏散指示照明以及建筑室外的照明等,施工中要预留合适的位置,高层建筑的照明设备应符合自动控制的功能,以满足节能的要求。高层建筑的电梯设备是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高层电梯的配电、照明通风等应采用独立直流电源,实现电梯的稳定、舒适。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并且建筑之间距离较近,施工中要充分重视防雷的施工,科学合理的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并善于利用建筑内部的柱梁或者桩基里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线,保证施工的质量,坚持因地制宜的施工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要点分析
3.1基坑支护
基坑在开挖之前,应当是按照基坑深度、土质情况以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2m)周边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在距离坑槽1.2m的范围之内不可以堆放重物;对基坑边和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加强坑壁和周围环境的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地下管线、邻近建筑物和道路的变形情况以及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以防止施工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2桩基施工
桩基施工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打桩作业区应有明显标志或围栏,作业区上方应无架空线路;预制桩施工桩机作业时,严禁吊装、吊锤、回转、行走动作同时进行;桩机移动时,必须将桩锤落至最低位置:施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距桩锤5m以外监视;沉管灌注桩施工,在未灌注混凝土和未沉管以前,应将预钻的孔口盖严。
3.3脚手架
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一般项目中4层楼面以下搭设落地双排脚手架,以上则开始采用附着式整体升降脚手架(外爬架),当脚手架上升到结构高处(超过100m后),在脚手架使用状态时,增加架体的附墙拉结,所埋设拉结管件之间水平距离不得超过3.6m,拉结时垂直方向不得小于4道(由架体顶端至底部)。项目管理人员做到时刻注意天气预报,并认真记录施工日志,在得到台风预报时,适当解开爬架底部的安全网缆绳,减少风力对架体的荷载。
3.4施工用电
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要求相应的施工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其技术管理水平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然后把握好施工的每个环节,提高施工水平,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有着质的飞越。
3.5全面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和对工人的教育培训
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定期开展对全体员工的安全管理的培训,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安全教育、职业技能的培训,掌握较规范的职业技能。
3.6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延伸到安装拆卸方案制订、安拆过程的监督和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都须制定完整的管理监督制度,只有制定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才能使高层建筑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
3.7落实高空作业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人员不能是恐高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作业时必须要系好安全带,精神要集中,情绪要稳定,更要具备安全防护设施,比如安全可靠的脚手架、操作平台等。高空作业要一切按规范操作,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夜间高空作业,6级以上大风或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严格禁止高空作业,以确保人员安全。
4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以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各种管理制度和手段为前提的综合性控制和管理措施,是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提高高层建筑的管理水平和施工安全质量,科学管理,规范施工,是推动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杰.浅谈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J].致富向导,2013.
[2]秦小健.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管控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2.
[3]李雪华.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2012,(06).
[4]李戈,迟玉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建筑与工程.2012,(15).
论文作者:魏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脚手架论文; 结构论文; 要点论文; 基坑论文; 高空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