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

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

聂品[1]2003年在《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文中提出传统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主要讨论叁个问题:为什么进行国际贸易与投资?向符合什么条件的地方进行贸易与投资?如何改善经济环境以吸引贸易与投资?从这条线出发,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已深入分析了“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由谁来做”、“在哪里做”和“怎么做”的问题。但对于“何时做”却讨论较少。 对于“何时做”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叁个层次: 1.静态层面:何时进入、何时进行再投资、何时撤资。 2.动态层面:国际投资的时间,从长期来看发展趋势如何。 3.应用层面: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研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实际投资问题以及对应的企业策略选择和国家政策制订。 R.Vernon从产品生命周期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际贸易与投资“叁阶段”的理论。然而在现代,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出现了很多与Vernon提出的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的新现象。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产品概念的叁层内涵和对应的叁种国际贸易与投资中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步研究,将Vernon学说进一步动态化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动态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一些初步的讨论,提出了描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在各国间转移的“波浪模型”:越靠近核心层次的根本创新型产品,它对应的贸易、投资从竞争优势低端向高端分阶段逐步转移的特征也越明显,但转移速度相对更慢;越靠近产品概念表面层次的创新型产品,转移越呈现不规则性,但这种转移的速度更快。这一改进使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于现代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新现象能够予以更好地解释。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时间维度,这有助于从时间角度,在整体上对国际贸易与投资大趋势加以理解和把握,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策略和国家相关政策、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吴晓波, 聂品[2]2005年在《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文中研究指明着眼于时间维度,通过对产品概念的叁层内涵和对应的叁类国际贸易投资中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步研究,将弗农学说进一步动态化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与投资发生的时间和从长期来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描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在各国间转移的“波浪模型”。使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现代国际贸易投资的新现象,也有助于从时间角度在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大趋势。

邵祥林[3]2004年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文中提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入世成功,国内市场将在更广领域内、更深层次上全方位的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以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已经成为我国的相关讨论中的热门课题。实践已经证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化和巩固,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正迅速扩张。传统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国际经济交往格局已被打破,在生产社会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跨国公司在一国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等过程中正发挥着愈发突出的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地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加快对外投资步伐进而促进本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已成为众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共识。因此,当前情况下深入领会党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给予解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这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地位;对于缓解我国国内资源短缺现状,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并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当代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基于比较优势概念,本文从分析跨国公司及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入手,深化了对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特征的认识。通过对传统理论的综述与分析,追问不同国家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解释并分析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及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不同动因和特征,指出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为谋生存和发展实施跨国经营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尽管发展中<WP=180>国家的跨国企业起步较晚,在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有明显差距。但在特定市场的供给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特殊性也为其带来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发展中国家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的简单增长。实现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更大范围内整合要素资源、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以及纠正贸易失衡、减少贸易摩擦,这些都使得特定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成为必然。二、国外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各国和美国工业化的初步完成,使产品生产效率与资源紧缺的程度均出现空前提高,各工业化国家对外扩张以寻求资源、谋取高额利润的要求不断高涨;同时,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活动以其巨大的创造力使交通和通讯技术获得飞速进步,铁路、电报、电话的发明与普遍应用使跨国企业在管理与经营上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此外,当时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大行其道,贸易壁垒使企业产品的出口利润大大降低。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开始出现并获得迅速发展。由于不同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各有不同,各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与经营活动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趋势,而这些又无不体现着各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和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通过回顾国外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既可以看到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对跨国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能看到新世纪的跨国企业发展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多极化方向迈进。叁、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兴起与发展由于发展起点、资源禀赋以及具体国情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我国在企业跨国经营及发展等方面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国家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跨国企业发展之路。本章节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活动入手,分阶段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历程,追述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国跨国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一步论证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于一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巨大战略与现实意义。以此为基础,笔者通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国际背景与国内条件的总结和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在更广阔领域内实施跨国经营的积极意义及其必然性。<WP=181>四、现阶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地理区位、要素资源禀赋等初始条件方面原因,现阶段中国跨国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呈现出许多与其他国家跨国企业不同的特点,这其中既有优势也有缺点。本章中我们从区位选择、经营主体选择、行业分布、投资方式选择、总体状况等五个方面对目前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分别探讨了在不同方面我国跨国企业所存在优势和不足。此外,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制度安排与企业微观治理结构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

聂品[4]2009年在《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十年里,创意产业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政府确定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关键产业。而中国——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城市——近年来创意产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日渐凸现。但是,与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相对的,是对创意产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严重缺失。尤其是对创意这一知识产生的过程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创意产业毕竟刚刚兴起,另一方面也源自传统创新管理领域对“知识创造过程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原创性知识”创造过程的机制研究)过于薄弱。为了深入探索创意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机制,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创意产业理论、创造学(及创造力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化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创意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音乐、广告、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规划设计等不同行业的数十个创意项目进行跟踪调研,提出了用以描述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随后,本文又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太极模型”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最终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1.创意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机制可以描述为“太极模型”——包括6个环节组成的两路知识流转螺旋。2.两路太极螺旋的知识流转效率对组织的创意绩效均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3.创意组织的业务领域是偏重于“科学”还是“艺术”,这对以上两条结论不存在显着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创意组织可以用来提高其创意绩效的管理策略,并设计了基于太极螺旋的团队动态组织结构——“台球结构”。这些策略(包括“台球结构”)的核心思路是:6个环节构成了创意生成的“过程机制链条”,只有结合组织工作的特性,全面优化整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才能使整个链条顺畅运转。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率,都将影响整个组织创意生成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意组织的创意管理工作,就是不断地优化这条“过程机制链条”,使组织创意工作按太极模型的两重螺旋不断展开,从而取得更高的创意绩效。在研究的最后,本文还就所提出的太极模型和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研究一方面对于创新管理——特别是“知识创造管理”——的理论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对指导创意组织如何加强管理以提升创意绩效、产业政策和园区建设如何进行能促进创意产业更好地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另外,本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技术创新管理中“原始创新”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肖闻菲[5]2016年在《AGZJ公司出口业务诊断报告》文中提出AGZJ公司地处老工业基地辽宁,是典型的冶金装备制造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在建国初期,AGZJ公司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向东南沿海转移,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与AGJZ公司相关的下游产业市场逐渐萎缩,明显由资金资源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国有企业效率低、程序杂及发展慢的特点开始影响AGJZ公司,甚至导致其生存状况堪忧。与此同时,公司在出口业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包括国际竞争力逐年下降、公司出口业务利润逐年缩水以及国际客户的流失等问题。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企业出口业务的出路又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对AGZJ公司进行了针对出口业务的诊断。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产业集群理论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根据样本企业的真实数据,对企业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将被诊断公司的出口业务分为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四大环节。通过对每一环节的分析诊断,总结出AGZJ公司出口业务管理存在的主要弊病与病因。然后,作者基于直觉模糊集合建模,对主要的弊病和病因进行量化比较,判断病因的权重,找出影响AGZJ公司出口业务的叁个核心问题,分别是缺乏技术创新和工艺流程优化改造的意识、体制老旧和管理滞后以及缺乏基于产业集群而推动国际竞争力的见地。之后结合企业情况与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及建议,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及智能装备制造、推动工业大数据下的数据管理及改善工艺水平和加快完成体制改革等。希望通过对AGZJ公司出口业务现状的诊断,对同类型的国企在开展出口业务时如何进行诊断提供一些可用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对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如何整合企业自身资源和加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来迎合国际市场所提供的各种挑战并能够抓住机会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余鲁[6]2008年在《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及地区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畜产品贸易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市场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国内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0后,一方面由于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中国成为世界畜产品出口国急于争夺的目标市场,伴随着国外大量优质畜产品的涌入,中国畜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逐渐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而另一方面又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中国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为此,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问题进行有效的实证研究,将有利于指导畜产品国内市场应对国际竞争和提升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市场分布及商品结构入手,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地位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了畜产品质量因素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从出口结构优化及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措施。全文由八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文章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就竞争力、畜产品竞争力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对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给予说明。第二章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基础本章是全文分析展开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畜产品的概念和范围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界定。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明确文章对畜产品的范围界定,即在统一的HS贸易口径下,将所有畜产品按照产品属性划分为8大类,解决时间序列分析中畜产品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问题。其次,综合国内外历史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指导本文研究的竞争优势理论和产品出口竞争力理论的框架;建立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概念;明确影响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及测量指标。第叁章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本章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从总体和分类角度对中国畜产品的贸易规模、贸易流向、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市场分布等贸易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中国与世界畜产品的贸易格局及贸易变迁规律的联系和差异;其次,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畜产品总体和分类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了中国畜产品在整体和分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以及在国际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CMS模型分析应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动态结构及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多个市场和单一市场两个层次应用CMS模型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市场分布、商品结构以及竞争力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中国畜产品贸易格局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出口贸易增减变化的时序规律与变化特征,分析并验证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第五章中国畜产品在主要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分析本章采用CMS模型对中国畜产品重点目标市场的进口规模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影响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畜产品质量因素又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本章还用市场占有率、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重点对进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市场需求、进口商品结构以及中国与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等进行量化分析。第六章影响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章重点分析中国畜产品在考虑质量因素和不考虑质量因素前提下的比较优势。即考虑质量因素后,中国畜产品的原有比较优势大大弱化,而且由于质量因素引发的技术贸易壁垒更是降低了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中国畜产品质量供给的现状及问题存在的根源,为后面寻找提升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提供依据。第七章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预测及出口结构优化主要运用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进口国需求和合作组织等因素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的潜力市场及发展空间。在了解目标市场进口需求、距离及其他因素对中国畜产品出口市场选择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我国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的优化空间,从而促进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第八章结论与建议在对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系统化的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中国畜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正在逐步下降,但少数分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仍然明显;在目标市场需求和运输距离既定的前提下,出口商品结构、市场分布和产品质量是影响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面对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国际市场和日趋国际化的国内市场需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改善市场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是增强出口竞争力的最好政策取向。因此,提升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一是以结构优化促进出口竞争力;二是以质取胜,用“质量贸易”实现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按HS分类体系对畜产品整体贸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加完整和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那种仅对几种单项畜产品进行研究的突破。同时,本文从CMS模型的结构分析入手,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标对畜产品整体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性的定量研究,突破了过去那种单从资源、成本及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视角局限。另外,本文对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也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不仅应用了扩展的CMS模型对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还采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统计指标及其他描述统计方法对畜产品的竞争力及地位等进行了比较和验证,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使本文的研究更具充分性和科学性,而这恰是在以往的畜产品竞争力研究中运用较少或研究得不够系统的地方。

苏蔚[7]2011年在《电子政务视角下云南省招商引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一直受到各方重视。招商引资模式也因此成为学者所关注的对象。但是,国内学者对当前国内招商引资的模式也各存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对于各个地方而言,招商引资尚无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各个地方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形成适用于本地的招商引资模式,从而更好发挥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了探寻符合云南省招商引资实际需要的模式,本文首先将云南省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定量等方法,对当前招商引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了该模式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本文结合当前政府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云南省电子政务以及招商引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当前云南省招商引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足,分析出了电子政务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方面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以信息化为基础,尝试以电子政务理论和方法寻求促进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提升的途径,最终提出了电子政务视角下云南省招商引资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化多方互动模式(GIX模式)这一新的构想,即在政府的主导下,以信息化为手段,运用电子政务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各招商参与方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化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来指导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实践,是一次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南省招商引资模式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D]. 聂品. 浙江大学. 2003

[2]. 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J]. 吴晓波, 聂品.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3].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 邵祥林. 吉林大学. 2004

[4]. 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D]. 聂品. 浙江大学. 2009

[5]. AGZJ公司出口业务诊断报告[D]. 肖闻菲. 辽宁科技大学. 2016

[6]. 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D]. 余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7]. 电子政务视角下云南省招商引资模式研究[D]. 苏蔚. 云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