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之一:机构与课程_幼儿园论文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之一:机构与课程_幼儿园论文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之一:机构与课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学前教育论文,特色论文,课程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福禄贝尔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后,德国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幼教机构多元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等。

1.普通幼儿园

普通幼儿园是德国传统的幼教机构形式,也最普及。按照幼儿园的设立者及其接受政府补助及辅导的程度来分,有三种情况:

(1)公立幼儿园: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监督及辅导。

(2)私立幼儿园: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补助及辅导,但其教育理念及师资的聘任不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监督或控制。

(3)独立自主的幼儿园:不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补助及辅导,主要是家长缴费。

德国所有的幼儿园不仅收费大致相同,而且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至多不超过20人。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

德国幼儿园分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大部分家长将其子女送往半日制幼儿园。

2.学校附设幼儿园

学校附设的幼儿园数目,较少,适合于那些已达6周岁或下半年将达6周岁,但体格与智力均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他们在此接受一年特别训练以便为进入基础学校做好准备。这种机构也称学校附设的学前班,通常与小学联为一体,以便为幼儿在后来的学习中顺利上学提供帮助。

3.学前班

学前班与学校附设幼儿园一样,与小学相连,但它们针对的是5岁幼儿,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

4.特殊幼儿园

特殊幼儿园是对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提供必要教育之场所,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这类幼儿园按幼儿残疾情况进行分类,如学习困难、失明、聋哑、部分失明和精神障碍及大脑迟钝等,提供专家照顾,实施融合教育,在公共教育中将残疾孩子的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普通教育结合为一体。

5.托儿所

接受0~3岁儿童,主要是对双职工的子女实行保育。

6.白天的母亲

“白天的母亲”是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部于1974年核准设立的幼儿保教计划。主要做法是:由政府提供少量经费,让一些年轻妇女在照管自己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育儿的知识。

7.林间幼儿园

2000年郝本·黛拉将慕尼黑的一个自然公园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坪及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亲手做的午餐。但这家幼儿园收费较高,个别家长还抱怨孩子们在玩耍中有时会受一些轻伤,而且每天回家时都是一身泥土。林问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可以在林子里跑来跑去,用树枝、沙子、石头搭建模型,既能提高运动能力,又能激发创造力。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心理压抑,非常开心,所以孩子们很少吵架、打斗,也很少生病。这种回归自然的“林间”幼儿园,以大自然为教育资源库,“所有地方都是书房”,① 使得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中国城市幼儿园中的孩子们普遍缺失亲近自然和户外活动的机会,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将草地、沙地等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塑胶替代,“回归自然”也是中国孩子们的渴望。——作者注)

二、课程以游戏为主

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大纲,甚至连州一级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目标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多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由教师讲故事、教唱歌、劳作、会话和带领幼儿接触自然界等等。尽管如此,一般幼儿园都通过适用于所有儿童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并通过积极的刺激来弥补幼儿在家庭不利环境下造成的学习缺陷,以促进所有幼儿得到健康发展。幼儿园的任务有两项,一是让孩子白天待在幼儿园中,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或者为就业妇女解决照管孩子的困难;二是向幼儿提供教育帮助,使他们接受早期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充分发展,陶冶其情感,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兴趣、相互信任、责任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和活动能力等。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为使儿童能够进行自由活动,幼儿园通常在每个班设立一个活动室,布置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厨房玩具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和其他玩具角。儿童在兴趣角的活动可以独自进行,如独自用积木搭建一条高速公路,也可以自由结伴活动,如用拼板拼出一个复杂的图形。另外,德国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钢琴等乐器,教师教唱歌用手打拍子,这样做被认为可以使儿童全神贯注学歌词,而不被动听的乐曲分散了注意力。有些幼儿的家长希望孩子学奏某种乐器,则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把孩子带到专门训练场所去接受有关训练。对于新人园的孩子,幼儿园允许其家长陪同学习,只要家长愿意,可以一起参加幼儿园各种活动。

德国新近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种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2.混合编组(interage grouping)而不是按年龄分组。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3.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4.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应持有特别的耐心,鼓励幼儿的自主活动和学习。此外,还强调家长的参与。

5.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即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通过创造性合作或合作游戏),锻炼其尝试的能力。据此,幼儿的课程被视为体验领域,包括游戏、生活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等八个方面:

游戏——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活动形式,游戏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生活教育——结合幼儿的需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从孩子的个性与社会背景出发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语言教育——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猜谜语、游戏等,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发展。

动作教育——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包括触摸、手工操作、闻气味、跳跃、跑步等,提高幼儿的行动欲望和自我创造力,学会认识和领会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韵律和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节奏、运动、舞蹈的体验,使幼儿获得感受力、想象力和心灵的陶冶。

图像与劳作性教育——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材料,引导他们熟悉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引发孩子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给他们机会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并现实化,从而进一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事实与环境教育——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事实与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例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多余垃圾的意义,或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以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标签:;  ;  ;  ;  ;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之一:机构与课程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