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导干部提高抓落实能力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抓落实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1)07-0011-05
一、充分认识抓落实的现实重要性
近几年来,三聚氰氨奶、地沟油菜肴、苏丹红咸蛋、黑心棉棉被等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工厂爆炸、矿难事故、油田井喷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应该说,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是规范的,安全生产的要求是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比较健全的。出现这样严重的人祸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在管理过程中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用百折不挠的意志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措施要求的落实,使之贯彻到实践中去,贯彻到基层中去,贯彻到群众中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抓落实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正确执行和有效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措施要求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和基本要求,就是在落实正确决策的前提下,要保证落实决策的速度、力度、程度。
抓落实是指落实正确的决策。所谓正确的决策是指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寻求最优行动目标,决定最佳行动方案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合法、合理、合情的决策。黑社会的执行力挺高,那不是我们所强调的抓落实能力。前些年,厦门远华案当中,厦门海关的关长杨前线下达的很多命令,做出的很多决策,都与走私、放私有关,落实得越彻底,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就越大。
抓落实要有速度。落实力强首先就是表现为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风格,确保工作指令传达“零延误”,在最有效的时间干出最佳的工作效果。快,才能争取主动,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慢,就会陷入被动,贻误大好时机。所以,针对有些地区、有些人落实党和国家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不够快,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抓落实要有力度。在抓落实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碰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拿出一个狠劲,发扬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化解矛盾,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抓落实要有程度。真正的抓落实必须达到这样的程度:思想意识到位,工作职责到位,方法措施到位,制度保障到位。而工作没有取得明显成果不能算落实了;工作仅仅抓出初步成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算落实了;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还不能算落实了。
抓落实对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落实是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一,战略很重要,而落实才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作出了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2003年战胜非典之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等等。这些重大战略决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相反,当党和政府提出一个战略决策后,如果仅仅打印在文件上,停留在会议中,编制在计划里,那绝对不可能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战略目标很重要,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抓落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三分靠战略,七分在落实。
第二,没有落实,再好的决策都是空谈。东北有家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企业员工都在期盼日本人从高层决策到管理方法能带来什么巨大变化。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来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几个高级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人员构成、机器设备等方面基本没变。日方要求每个员工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由此可见,一些发展缓慢的地区和不少业绩不善的企业,并不是战略上有什么大的问题,而正是缺少抓落实的力度。
第三,实现社会转型,抓落实有独特的价值。转型期的中国,进入到改革攻坚、经济转型、矛盾凸显时期,必然有若干新的法律、新的规章、新的制度出现。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落实有它独特的价值。因为,此时此刻旧制度的受益者都会把新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看做是他们最大的敌人,竭尽全力地加以反对和抵制。所以,在新的法律、新的规章、新的制度的大量出现的改革年代,抓落实就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
(二)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基本环节
领导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因为,不抓落实,所有的战略都只能是空谈;不抓落实,所有的决策只能停留在纸上;不抓落实,所有的工作不可能取得实效。可见,抓落实是领导工作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当然,任何组织体系一般可以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对决策层来说,抓落实的着力点是培育落实文化,也就是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制。对管理层来说,提升抓落实的能力集中体现在科学确定流程,建立落实团队,寻找落实方法,保证高效运转。对操作层来说,主要侧重于培养落实意识,注重落实细节,追求良好结果。
(三)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抓落实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理念和能力,它反映了领导者的水平,体现了领导者的能力,展示了领导者的形象。抓落实的能力是领导者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优秀的领导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抓落实的行家里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作表率,在抓落实中创实绩。可以这样认为,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各级党政干部,谁不抓落实,谁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谁抓不好落实,谁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二、认真分析落实不力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的落实,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在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总的来说,造成当前落实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问题,也有客观的因素。就领导干部抓落实的主观层面来看,主要还是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缺少“想抓”的意识、“会抓”的方法、“促抓”的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求真务实的落实态度
落实不力的首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落实态度。具体表现为:
1.日常工作中的“差不多”。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落实中习惯于马马虎虎,不注意纠正落实中的偏差,常常就是由于这种做事轻率、不求精细的马虎态度给工作落实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2.细节把握上的不完美。抓落实重要的就是细节,管理上强调“细节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细节甚至决定着生命。而有的人心浮气躁、大而化之、浅尝辄止,不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愿意把小事做细、细节做精,从而导致落实的效果不佳。
3.落实过程中的重形式。有的领导干部不知道抓落实贵在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一提到抓落实就采取靠会议“落实”会议精神,靠讲话“落实”文件要求,靠口号“落实”工作任务,从来不检查、不监督、不指导,只是热衷于开会、发文、定制度。事实上,会议召开了工作却不落实,文件下发了精神却没贯彻,措施制定了问题却未解决。
(二)缺乏科学有序的落实方法
1.缺乏常抓不懈的作风。有些党政干部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缺乏常抓不懈的工作作风是落实不力的重要原因。有的不能做到亲自参与、亲力亲为,努力发挥表率作用;有的在落实中雷声大雨点小,往往是前紧后松、虎头蛇尾,不能做到始终如一;也有的是有布置无检查,甚至相互推诿扯皮,使所落实的工作流于形式,毫无结果;还有的缺少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推进机制,留下了抓落实的空白地带。
2.没有分解汇总的思路。善于将工作分解和汇总是抓落实的基本功。然而,在抓落实的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不够,不懂得将地区或部门总目标进行科学分析、分解,逐级分配给下属,分步完成子目标,最后完成总目标。进而产生了工作无序,没有条理,浪费大量时间的现象;出现了没有工作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形成了不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明化,在忙乱的事务中降低工作效率的后果。
3.缺少分析总结的习惯。有不少同志荒于学习,懒于思考,在抓落实中不善于分析问题与总结经验。每干完一项工作,都不再分析琢磨,归纳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误的原因,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工作落实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工作落实很难到位,抓落实的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三)缺乏有效保证的落实机制
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内部缺少有效的保证落实的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度。有效的目标责任制度,必须是目标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到人。但我们的许多组织却缺乏这种有效的目标责任制度。因此,布置工作目标不明确、任务不细化、责任不能到岗到人,落实工作中难免出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现象,检查工作走马观花、粗枝大叶,甚至对相关工作只部署安排,不检查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结果导致工作落实常常成为一句空话。
2.缺乏落实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是落实的灵魂,可以有效地纠正规划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确保按照时序进度保质保量地去实现阶段性和整体性目标。但是,有些地方或部门工作任务虽然安排了,但是否完成,完成得怎么样,却没有人检查,没有人监督。一些领导干部只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进行“遥控”指挥,而不深入到基层去检查、监督,具体落实任务的人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同时,监督检查的制度和监督控制的方法都比较缺乏,给各项工作的落实造成了负面影响。
3.缺乏落实的奖惩追究制度。有效的奖惩、追究制度,是保证落实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果缺乏这些制度,落实工作成绩突出时,由于得不到及时表彰、肯定和奖励,会挫伤工作积极性;落实工作长期不到位时,由于没有受到批评、惩处和追究,也会助长工作的消极性。有的组织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却不能有效地执行。对于在工作落实中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对在工作落实中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肯定,不表扬,不奖励。其结果,必然是影响工作任务又好又快地落实。
三、切实掌握抓落实的方法和艺术
抓落实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领导活动智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提高领导者抓落实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多地掌握抓落实的方法和艺术。
(一)培养浓厚的落实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提升抓落实能力首要的是培养想抓落实、善抓落实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时时刻刻想着落实,里里外外关注落实,完完全全保证落实。当前,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中,尤其要树立以下四种意识:
1.落实要有大局意识。在抓落实中要有自觉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全局在胸才能统筹兼顾,心无全局势必产生本位主义,从而影响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大局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心中装着大局,善于从大局、长远处着眼,用全局思维、战略眼光来认识、思考、谋划、推进落实工作;二是自觉服从大局,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积极打造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当局部和全局发生矛盾时,局部服从全局;三是诚心服务大局,切实找准本职工作在服务大局中的定位,以更加出色的工作主动支持全局,以强烈的事业心来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2.落实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勇于开拓创新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落实效率的重要保证。抓落实要从实际出发,敢想敢干、会想会干,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全新的措施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领域,不断增强工作落实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工作落实的新局面。
3.落实要有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党政干部抓落实的本质要求。只有具备了服务意识,我们才能把工作落实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落实中要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冷暖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工作落实中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时刻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尽心竭力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落实要有质量意识。各级领导干部抓落实时,一定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也就是说,不仅要抓落实,而且要落实好,保证落实中不出现问题,落实后不产生反复,这才是有效的落实。因此,在工作落实中,要坚持原则不变通、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欠缺、遵守纪律不放松;要出精品、创特色、争一流,在落实的措施里优中选优,落实的过程中精益求精,落实的效果上尽善尽美,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建立科学的落实流程
许多事实证明,工作和任务不能高效地落实,很大程度是落实的流程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落实的问题,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落实流程。领导干部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就是要充分遵守落实流程,实现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员流程的有机统一。
1.建立战略流程,确保做正确的事
所谓战略流程,就是要明确组织希望前进的方向,做正确的事。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立抓落实战略流程的时候应着力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要深刻理解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的基本内涵,切实增强抓落实的准确性。譬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要充分认识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才能使全体党员干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保持高度的自觉。
第三,要认真分析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的认识问题,切实增强抓落实的针对性。有些党员干部对发展的理解比较片面,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社会发展;重视当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重视增长速度,轻视经济效益。从而出现了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形象工程,重复建设等等违背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只有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四,要注重把握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的根本要求,切实增强抓落实的实效性。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有机统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必要的思想前提;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有机统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建立运营流程,确保正确地做事
所谓运营流程就是做事尽量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途径,简单地说就是正确地做事。建立抓落实运营流程的核心问题有三点:确定落实方案,明确先后顺序,及时修正问题。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网民评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就是以科学地建立运营流程抓落实的典范。以他的先进事迹为例,我们来看建立运营流程对于提高抓落实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确定落实方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叶志平离校去绵阳办事的情况下,桑枣中学两千二百多名师生及时避难,无一伤亡。这一奇迹的出现,首先得益于有好的落实方案。桑枣中学一向以学生为本,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2005年起,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模拟停电、暴雨、垮塌、地震等紧急情况的演习,2008年3月13日刚刚进行过一次火灾演习。2005年第一次演习的时候全校师生花了9分钟的时间才集中到操场上,2008年3月13日的演习已经提速到3~4分钟。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师生的表现最好,只用了1分36秒。可以预想,如果不是以学生安全为目标,确定训练有素的避难方案,地震中肯定会有伤亡,不是直接被地震伤害也可能发生踩踏事件。
第二,明确先后顺序。为了避免混乱,有序疏散,校长和老师们反复研究怎样能让学生从座位跑到疏散点最近、最快,从而确定每个班的疏散路线和先后顺序,然后用演习来检验,反复改进。在操场上,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安全疏散点,各个班的班主任和每位学生都记住在操场上安全疏散点的位置和疏散的先后位次。
第三,及时修正问题。科学的运营流程离不开及时修正问题。叶志平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后,为了消除隐患,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加固,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最初的避难演习方案认为,高度五层的教学楼,四、五层的学生应该跑得快一点,因为他们最远。后来在演习发现二、三楼的学生必须跑得更快,只有这样,才能把通道让出来使四、五楼的人迅速地跑下来。为了防止出现混乱,每一层楼梯拐角处都配有一名老师进行现场指挥。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老师们立即按照修正后的流程,先命令所有人蹲在桌子底下,震波刚过,立即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利用从第一次震动到后来剧烈震动之间宝贵的40秒,让学生顺利疏散到操场上。科学的运营流程确保了防震工作的有效落实
3.建立人员流程,确保正确地用人做事
宋代大改革家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在每年夏秋两收前青黄不接的时候,把谷物贷给农民,到了收获的时候,连同税赋,连本加利再归还给政府。这本是官民两利、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王安石在全国推行青苗法的时候,由于大批的官僚借推行青苗法之名,搞强行摊派,导致百弊丛生,最终也使王安石的改革变法走向失败。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能落实的人才,才能真正抓好落实。领导干部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人员流程,把着力点放在发掘具有落实能力的人才上。
所谓人员流程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在落实中做到量才适用。在抓落实中建立人员流程要始终把握好以下这样一些基本的原则。
第一,选人重在才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崇尚“能力本位”的价值理念,避免学缘、地缘、血缘关系的影响,排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弊端,做到唯才是举。对于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思想道德好,又有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抓落实职责的人才,要及时选拔使用。
第二,奖励重在业绩。要打破各种各类的“身份框框”、“文凭框框”、“资历框框”,以业绩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对于在抓落实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并在其工作岗位上确实创造了群众公认的突出政绩的人员,要进行表彰激励。重点奖励那些不仅短期的工作落实业绩突出,而且能够保持长期工作业绩持续增长的人员。
第三,晋升重在潜能。决定晋升的应该是本人的努力、能力、业绩等多种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要看在抓落实中的潜在能力,将有潜在能力的人员提拔使用到更加重要岗位上,通过归宿感、荣誉感和尊重感来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从而保证抓落实工作在完成这一棒的同时跑好下一棒,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用人重在适才。要根据工作需要和权能一致的原则,把适当的人才安排在工作落实的适当位置上。管理理论强调,适才比优秀的人才更重要。在抓落实中,如果把一个能力不足的人安排在一个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上,那是强人所难,工作落实肯定难以到位;而把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安排在一个平凡的职位上,那是对抓落实人力资源的浪费,优秀人才也会因怀才不遇而最终离去。
(三)打造合理的落实组织
各个个体具有落实能力,不等于整个组织的落实能力强。组织的整体力量远远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有些单位具有超强的竞争力,并不仅仅在于其成员个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是其团队整体合力的强大。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合理的落实组织,对于抓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升抓落实的能力,必须打造科学合理的落实组织,让每个人员融入组织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有效的落实资源得到优化组合。
1.优秀的领导者。拿破仑说过,一个狮子领导的绵羊队伍能够打败绵羊领导的狮子队伍。的确如此,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团队落实力的前提。可以这样认为,领导者抓落实的能力决定着整个组织的落实能力。就抓落实而言,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和努力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操守,科学的决策能力,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出众的人格魅力,并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落实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最大程度地凝聚和激励团队成员,顺利地达到目标。
2.明确的责任制。素质优良的落实团队应该是组织内部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清晰,具体的措施得力。真正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团队成员干实事、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互相推诿、不负责任、不愿承担等等影响工作落实的现象。
3.持久的内动力。打造高效的落实组织,除了要明确组织成员的职位责任,还必须能够将组织成员的落实热情调动起来。坚持物质和精神并重的激励原则,是调动组织成员落实热情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法。对于工作落实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在党内外广泛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的荣誉感,注重精神激励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物质激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科学的奖励机制,使他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相同步、工作成绩相适应。
(四)构建规范的落实制度
制度规定了组织的架构、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的流程,没有好的制度,工作落实就无从谈起。因此,构建规范的落实制度是抓落实的重要保证。
1.制度设计上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制度是规范个人与组织行为的各种规则,通过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促使个人与组织向同一个目标前进。落实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决定了抓落实能力的高低。提高落实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重要的在于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和新矛盾新问题的挑战,提高制度及其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增强落实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落实工作的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研究制度、大胆创新制度、系统推进制度。同时,任何一项制度的推出,即使它是科学合理的,如果得不到广大干群的理解和支持,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制度在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尚需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充实或修正,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干群切身利益的制度在制定前要经过充分的酝酿,并得到大家的理解,这样的落实制度才具有操作性和生命力。
2.制度执行上的严肃性与公正性。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这既是保证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试金石”,也是增强制度公正性、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点。为此,要加强对广大干群宣传教育,使大家能够从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个高度上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制度的约束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要破除各种“潜规则”,压缩自由度,减少随意性,用制度来塑造人,使制度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为制度施行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切实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有效防止损害制度的公正性。
3.制度创新上的抓考核与真问责。落实工作要确立绩效管理理念,全面实施绩效考核。一是要制订实施对组织和个人的科学化考核办法,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在抓落实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成效,从而鼓励创先争优。二是要细化考核标准和要求,将整体的落实工作目标和要求,细化成若干具体目标和阶段性工作标准,实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百分制考核。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施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抓落实的组织和人员进行持续的量化考核。四是重视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要和表彰奖励、干部提拔、收入分配挂钩。
真问责就是要敢于纠正不落实的行为,敢于批评落实不用功的人,敢于较真不能落实的事。尤其是在制度的创新上,要依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对抓落实中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启动问责程序,实行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问责方式。从而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中更加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从而使党政干部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