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没发展起来,很难将相关的知识联结在一起。思维导图能通过图文的形式把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将隐性的知识可视化、简单化,促进学生思维的聚合与发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引领、组织学生思考,让学生利用数学科学的特点将孤立、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和追因溯果的思考习惯,拓宽学生的思维通道,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将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经历了将近60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当下的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着。思维导图能把图像和文字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和整合,使各章节的知识点联成“一串串”,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学科,每个章、节的内容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但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将各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而思维导图的建立,不仅把抽象、散乱的知识串联成线,编结成网,还进行了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教育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1]。综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小组讨论,但一部分教师具体操作中步入误区:不管问题如何,一概讨论。对所讨论的核心问题缺乏启发和引导,有的只能让个别尖子生道出“原委”,更多的时候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牵着学生进行学习,致使教学质量下滑,影响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2.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串联
无法自主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串联,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二:第一,教师长时间的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自主进行思考。第二,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较还没发展起来。
3.没有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在“一概而论”的教学形势下,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放教。对于同样的知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会认为比较简单,甚至因此不想继续学习,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因为无法理解,从而产生抵触、厌学情绪。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而思维导图以发散性思考为基础,能将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的知识在纸上呈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策略与课堂有机融合,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自主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
1.以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走入知识,增进理解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生来讲,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比直接教授他们知识更重要,而课前的自主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只是将上课教师要讲的内容潦草看一遍,不会对其内容进行深究,这样的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如同一盏明灯,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知识,让学生通过“明灯”引导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可以对“路线”进行设计。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前,我先为学生提供有本课知识要点和分支走向的思维导图,为了能够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更加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预习时,我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继续进行分支,同时,在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上作出标记。下图为学生作品:
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可以对自己不能理解内容进行提问,使教师能很快地找到了课堂教学切入点,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使教与学更具针对性。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上课时听的非常认真,听过讲解之后,对知识理解的也更加深刻,如果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帮助,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思维训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题时自然会出现解题困难、无从下手的状态。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呈现正确的解题过程,让学生顺着思维导图的走向,发散自己的思维,学生可以找到解题的着眼点,当问题解决之后,学生还可以有成功的喜悦感,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学生会更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追及问题”为例: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A地出发,赶往B地点,甲轮船32.5km/h,并且落后乙轮船57.6km,通过计算得出乙轮船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在做这道题时,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先让学生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列出,然后再根据思维导图中列出的条件对题目进行思考,由于思维导图清晰的列出题目给出的条件,给学生提供非常直接、清晰的思路,学生可以很快的找出需要从哪里开始计算,并写出过程。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不会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利用思维导图教会如何思考,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传统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转变,新课标要求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答,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能力。然而,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现状来看,虽然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也让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但是由于小学生并没有理解他们需要讨论什么,小学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失去本身的意义。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先让学生将自己的学过的、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勾画出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彼此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导图。在讨论中,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始终围绕着“哪些知识点比较重要,如何解决”表达自己的新想法,把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内化为“我”自己的知识,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2名同学上台汇报,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小组达成共识,重组一个新的思维导图。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仔细观看学生勾画思维导图,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有的学生提出:应该把三角形的面积加入进去;有的学生表示应该将公式加入进去;而有学生认为应该在思维导图中加入一些易错题型等等,学生们非常积极的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加学生之间的情谊,懂得互相尊重,听取别人意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得以提升。
4.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善于总结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由于每个阶段的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深浅不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分散,小学生无法根据学习内容将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在进入更深层次知识讲解中,无形加重教师的工作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高。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织成”知识网,将复杂的知识一点一点整理分开,从而变成简单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构建出知识框架,学习起来会更有条理性。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搜索”出来,绘制成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图形展示,学生可以清晰的理解平行、垂直于平行四边形、题型是由联系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点、区分知识点,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也会慢慢形成概括思维。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维的框架,运用这个框架可以将学生看不见的思维转化为可以看见的丰富多彩的图像,使繁多、零乱知识内容整体化、结构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改进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开发自己的小太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0(12):55.
[2]何晗笑.选择喜欢的 喜欢选择的[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2):35.
[3]袁学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教师,2017(14):21.
[4]潘小民.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方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7(75):89.
论文作者:潘佩兴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点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