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利工程有助于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助于缓解各种大自然带来的洪涝灾害和旱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拉动社会经济效益稳健爬升的有效途径。而在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流失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对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水土保持
1导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我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上。水土流失不但会破坏环境,严重了还会影响小环境气候,从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当水土流失严重时,会导致土壤中的肥力降低,土地逐渐沙化、石化,经济损失严重。若我们想长期有效的进行农村建设,那么必定要解决水体流失的现象。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相对复杂,很多地方如贵州等省份由于生态脆弱,水土环境受到自然及人为生产建设活动因素破坏,加上治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干旱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上述情况之下,水土资源平衡的保持已经成为目前阶段广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多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因此有必要通过资源保护、人为活动与环境协调等多个环节的努力来对其加以限制和整改。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浅层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影响植被综合覆盖率,而且也同样会导致山体滑坡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植被受损而导致的平面截流能力的下降,更是极大的加剧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恶劣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上,同样也会对周围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无论是山洪还是泥石流,瞬时破坏强度都异常强大,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可以说,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重点问题,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目前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工作进展的情况
水土保持同农业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我国各地现有的农田水利的基本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以及目前水土流失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来制定展开工作。具体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重点保护区、重点监督区等,同时制定近期和远期的水土保持规划,现在,水土保持已经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粮食生产的安全紧密结合起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实施策略
4.1因地制宜制定专门的水土保持方案
我们必须认识到,水利建设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对于保护环境、保持水土资源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而此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坚持“层次分明、重点明确”的治理方针,结合当地的实际施工环境特征和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来选择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通常情况下,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水土流失可以分为线状流失和点状流失两种,需要以此为基础来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所以,水土流失问题治理过程中,要从施工建筑物的一般性特点和当地的土层、土壤特征出发,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的选择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具体实施过程中,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为整体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创建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4.2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强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质量。道路、农田以及村庄体系的统一规划,是保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施工中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的基础和前提,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肯定。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在挖方作业过程中应及时的做好排水沟等防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作为回填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坡面回填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应适当的增加植被来避免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挡土墙、抗滑桩等都是避免山洪、泥石流的有效措施。
4.3推进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应贯穿施工始终,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构建水土保持的相关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同时,要以实际监测项目来确定检测指标,并将不同阶段的水土流失重点项目纳入重点监控体系中来,为其设置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以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水土流失问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做出更为积极的努力。主要监测指标应包括:地貌、年均降雨量、土质、气温、气候类型以及植被类型和水土流失面积等。其中,诱导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同样是我们监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应将弃渣点、土方开挖量、植被破坏情况等指标纳入体系中来。与此同时,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危害也同样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包括环境污染程度、项目安全影响、对周围群众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和土层的影响。最后,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监督机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监督。水土保持措施的监督和管理,要对种植林草面积、整治面积覆盖率、挡土墙尺寸和复耕面积等纳入监管体系中来。客观上来说,只有不断的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指标监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防治措施的有的放矢,保证整体防治效果。
5结束语
总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跨越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对地面造成的扰动也是比较大的,为了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既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又保证好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玉龙.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建材与装饰,2016(53).
[2]陶传利.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22).
[3]陈友国,王涛.农田沟渠常见生态护砌形式及特点初探[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04).
论文作者:李月,刘晴,张向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工作论文; 植被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