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格障碍的临床治疗及方法论文_陈崇善,周建军

分析人格障碍的临床治疗及方法论文_陈崇善,周建军

陈崇善 周建军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 8300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人格障碍的临床治疗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心理治疗、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及康复训练,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人格障碍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患者在形成病态人格后不易矫正,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治愈,通过长期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能取得显著疗效。主要手段是预防形成病态人格。

关键词: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指的是人格在结构与发展上显著偏离正常。发生人格障碍通常是因为人格发展不成熟或发生畸变,使个体长期以适应不良的方式处理周围事物,作出比较极端的情感反应,最终使心理社会功能出现异常,一旦形成病态人格不易矫正[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格障碍的临床治疗及方法,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人格障碍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6.1±2.2)岁,其中17岁3例,18~30岁12例,31~40岁12例,41~55岁3例,青壮年居多;小学文6例,初中文化14例,高中文化10例,文化程度偏低者居多;工人11例,农民3例,无业人员16例,无业人员居多;已婚10例,离婚4例,未婚16例,未婚者居多。

1.2病因分析

脑部外伤所致2例;父母离异或死亡,得不到父母之爱及缺少系统性的家庭教育4例;从小受到长辈溺爱,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5例;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寄养并被歧视4例;工作不顺,就业困难,感情受挫折9例;家族精神病史4例;无显著发病原因2例。

1.3临床特征

反社会型8例,男性居多,主要表现逃学、偷盗、好动、顽皮、说谎、打架斗殴、酒后闹事、脾气暴躁、易激动等,其中有2例受过拘留等刑事处罚;冲动型7例,男性居多,主要表现为毁物、易激动、脾气暴躁、冲动打人等;偏执型5例,主要表现为嫉妒、猜忌、心胸狭窄、敏感多疑等;循环型4例,主要表现为自责、自杀、自罪、兴奋话多、唉声叹气、哭笑无常、情绪低落等;分裂型6例,主要表现为沉默、退缩、安静、孤僻、缺乏进取心、缺乏知己、不喜欢交往、活动能力差等,对人际关系较为冷漠。

1.4治疗方法

口服氯丙嗪16例,剂量为100~150mg/d;口服氯氮平9例,剂量为150~400mg/d;服用泰尔登5例,剂量为100~400mg/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不采用给予抗抑郁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的方法治疗。若患者病情严重,对家庭生活及社会秩序具有严重影响时应建议入院治疗。

1.5心理教育及康复训练

患者住院后,一方面要给予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辅以心理教育及多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教育能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在治疗病态人格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采用多功能康复训练、社会道德教育及行为疗法对于治疗人格障碍患者均有显著疗效。

1.6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治愈:患者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完全消失,行为表现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显著减轻,行为表现趋于正常;无效:患者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行为表现均无变化。

2 结果

30例人格障碍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治愈患者相对好转患者较少,表明对于人格障碍的治疗相比其他精神障碍治疗临床疗效较差。

3 讨论

人格的异常表现主要为意志及情感出现障碍,而智力与思想活动并未发生异常。正常人群中也有大部分病态人格患者,但通常情况下未能引起家属及周围人的重视,使人格障碍患者失去及时教育、矫正及治疗的良机[2]。针对人格障碍患者并无特殊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仅为对症治疗,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给予抗躁狂抑郁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其结果只能减轻一些临床症状,疗效不如治疗其他精神病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及多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也远不及治疗其他精神病患者。

一旦形成人格障碍不易矫正,且无特殊治疗手段,但心理治疗及行为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需要长期性,甚至终身性治疗。治疗人格障碍最为重要的手段是预防形成人格障碍。通常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脑发育因素及受教育情况等,尤其是童年精神创伤、不协调的教养、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及其他不良因素等,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由于儿童时期受到教育不合理容易发展人格病态,故在儿童期就应相互协调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这对预防人格障碍、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针对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并无短期内彻底治愈的方法,需要采用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心理教育及康复性训练对于治疗人格障碍都具有积极作用,但主要手段是在儿童期协调家庭与社会教育,预防形成人格障碍。

参考文献:

[1]卢宁,居丽晶,李功迎等.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19-521.

[2]刘丽,李妙辉,段继超等.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3):277-279.

[3]谢贞,时忠丽,李绍敏等.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及人格特征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9):922-924.

论文作者:陈崇善,周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分析人格障碍的临床治疗及方法论文_陈崇善,周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