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解读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解读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原则论文,代表论文,真理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3)06-0026-05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 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P152)这一重要思想自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全党和全 国人民的共识,并载入党章,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这一重要思想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作 用,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这一重要思想,立足于时代,反映了我国社会现实生活实践的根本要求,深刻体现了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P118~119)。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 动中不断地把自己的目的、内在需要对象化,于是在人类历史中不断产生出人化自然, 使外在的客观世界日益显现出人的存在的特征,表征着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本质。 但是,人又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他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进行着创造活动,而这些 既定的条件对创造历史的人来说,是客观的、外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 追求自己目的的人在创造历史的活动过程中,又必然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创造历史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客观制约性)相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相统一的过程。

人类活动的能动性、合目的性表明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而人类活动的受动性、合规 律性则表明人类活动必须不断追求真理,达到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把握,以期获得一定范 围内、一定条件下的行动自由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 两个基本原则。一方面,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 ,追求和服从真理,这就是真理原则;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 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价值原则。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 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人类活动的根本要求 。历史和现实生活表明,人们的活动如果能够实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就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并成功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反之,就会阻碍 社会进步和发展,并使自己的价值追求最终成为泡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 代表走上历史舞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国家富强和民主、人民 幸福和自由这一伟大事业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一奋斗历程中,党的力量日益发 展壮大,它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兴旺发达,从胜利走向胜利,尽管其间由于客观历史 原因以及主观上的失误,经历了某些曲折,但党又能够自觉地纠正失误,在挫折中奋起 ,继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归结起来,就在于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在于党所确立的奋斗纲领和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在实践中实现了真理原则和 价值原则的统一。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并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中居于 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但同时又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 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重大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把自己建设好,提 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述 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向人们昭示,只要中国共产 党忠实地当好“三个代表”,全面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一定能够完成历史赋 予的重任。这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 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原则,正确反映了历史客体的客观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价 值追求,高度体现了创造历史活动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同作为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首先就在于这一思想正确反 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践要求,体现了人类进 步的历史活动必须遵循的真理原则。

第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发 展基本规律的正确反映和揭示。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 社会就是按照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运动。历史发展已经 表明,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正是在深刻 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现实要求出发,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 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1](P155)中国 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过去曾有不少认识误区,走过不少弯路 。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 中国的事情才好办。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P3)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发展 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结构转型,这就意味着中国要 进入世界发展的前列,必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如何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使之成为现实,从根本上说,就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排除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因素,这仍然是我国今后 必须坚定不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导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 世界大发展、大转折中最突出的特征,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将对 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 影响将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为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带来新的机遇,即有利于我 国利用国际资本,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利用后发优势,引进 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成果,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缩短与发 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的优势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 济政治秩序继续存在,我国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国内经济发展更易于遭受各种外部危机和风险的冲击。我国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 遇,应对挑战,这就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全方位地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开放性发展战略,主动地与世界经济接轨,自觉地把我国经济发展纳入世界经济发 展的大循环,为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今天,我国社会发展,还处在一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 境中。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主要的内容和标志,综合国力的 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无疑,我国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 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 主要标志”[1](P156)这一论断的时代意义,在实践中,“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 新”,来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1](P36)。所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在今天来说,就是要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环 境中,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和科研投入以及高新技术开发的投入 ,举全国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和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教育和 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力度,扫除一切阻碍我国教育和科技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第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正确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 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是在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社会各种 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社会发展是全面的,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政治 、思想文化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认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 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文化观为依据,反映 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正确阐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揭示了“是否拥有和代表先进文化,是否顺应先进文化的 发展趋势,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成败”这一决定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 的规律。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来判断,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先进文化就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利益实现的 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根据江泽民同志的多次讲话精神,可概括为:当代 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培养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和作用 。(1)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基 础和指导思想,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使之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 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在全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2)良好的思想道德。它包括与时俱 进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精神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和家庭美德。它不仅以无法比拟的社会凝聚力和时代合理性,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而且还根植于我国历史上优秀道德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能够把社会主义道德的 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引起广大人民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3)先进的科 学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消除愚昧和盲从,逐渐在全体国民中养成科学精神,使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 ,还能逐步培育国民的民主意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打下坚 实的基础。(4)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主要是指那些用高尚的精神、情操感染人、塑 造人的文艺作品。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对人们形成高尚的思想 品德、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念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中国先进文化是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发展先进生 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不仅能从思想上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全 面进步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综合江 泽民同志的相关论述,可从几个方面来把握:(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坚持理论创 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 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始终保持与时 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理论的新境界。”[3](P2~3)只有抛弃教条主义,坚 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开创中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社 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维系人们心灵 的共同的理想信念。(2)要把文化建设中的继承、吸收、借鉴优秀文化遗产和创新结合 起来。一方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继承 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持其中国特色;同时,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吸收 和借鉴世界上其他一切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样才能建成“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在继承、吸收和借鉴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 产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时代和实践,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文 化创新,永葆文化的先进性。(3)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要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客观上需要创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的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的机制,这样才能消除中国先进文化 发展的体制性障碍。(4)要突出“人本”特色。文化建设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键就是要围绕中国当代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展开,要为实 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为此,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把 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要适应人 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促进社会成员的个性和能力全面发展,作为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 化的最终目的。

第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 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本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政 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围绕着国家政权为实现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政 治学这一对政治是什么的基本概括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 中国的政治实践,笔者认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不只是理论 界通常所理解的是一个政党活动的价值取向问题,还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根本规律的 正确揭示。

首先,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来看,政治以经济为基础,又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并对 经济发展具有最直接的重大反作用。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政治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 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政治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作 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身正面临着来自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风险的重大挑 战,来自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和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 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就凸显出 来了,并且直接关系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样一个大局。因此,共产党的建设就成为新形势下当代中国社会的最 大的政治问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思想,在根本上为正确解决这 个问题指明了方向,只要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按照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 和利益加强自身建设,并从中吸取智慧,就一定能够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能得到中国最 大多数人忠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强大凝聚力、号召力的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目标就会得以顺利实现。

其次,在阶级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是阶级、社会集团和政党,因此,政治的实质是 阶级之间的关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它的阶级性。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在经 济利益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因此,当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关系,它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人民性。当代中国社会能否正确处理执政党和 广大人民的关系,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能否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性的特征,直接关系到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则正确地揭示了 当代中国执政党和人民的关系。只要真正实践这一思想,就能正确处理好当代中国最主 要的政治关系,正确解决好当代中国社会最为关键的政治问题,确保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的正确方向,防止政治发展向少数社会精英或特殊利益集团政治的蜕变。

再次,政治的根本的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一切政治理论的提出 ,一切政治关系的建立,一切政治活动的进行,从根本上就是围绕着夺取或维护国家政 权这个问题来展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体和政体都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产党执政只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来执掌国家政权,它只是广大人民实现自己 意志和利益的工具。所以,中国共产党所要处理的一切政治关系,所要进行的一切政治 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巩固、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来展开。可以肯定地说 ,只要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活动中真正实践“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 就能真正得到人民的忠心拥护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就能不断得到巩固、完 善和发展。

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人类活动的动因和价值目标。只有那些体现人民群 众的利益,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目标的历史活动,才能真正把千百万人民群 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动起来,并把他们吸引到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活 动中来。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发 展的历史活动中必须确立的坚定不移的价值目标。人类进步活动的合目的性,或者说所 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实质上就是指要把以追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最高价 值目标。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全面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 史时期推进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活动中所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

第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和加快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为 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充分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同时为 全面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通 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P15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在今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无疑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生产力上, 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但相对于党的宗旨,党的活动的价值取向来说 ,发展生产力不是目的,只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手段,通过发展生产力创造日益 丰富的物质财富,为全面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正确解决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问题。具体地说要着重把握几个方面: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 共同富裕的关系,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和两极分化的出现,而且要特别防止社会财 富分配向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倾斜,要特别防止这少数人或集团利用所拥有的各种资 源优势而可能进行的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剥夺。所以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我们党“ 绝不容许既得利益集团”出现[1](P162)。其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和再 分配政策。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是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 了可能,要使可能成为现实,还必须有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分配政策。因此在不挫伤 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应注意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要保障在生产力 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要真正得到实惠,他们的生活水平要得到相 应提高。再次,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要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建立覆盖全社会 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整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利益。

第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促进和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为了满足广大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最终达到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和政治 利益的目的。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生活方面,即随 着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享有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由此逐步实现自身 素质、个性、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同时,还体现在政治生活方面,即人民群众享有 民主政治所带来的当家作主、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而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方面 根本利益的实现,又与发展先进文化所带来的人民群众自身素质、个性、能力的提高和 发展以及政治上的自觉密切相联系。因此,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最终目的是为 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他们的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被剥削被奴役状况,人民作为社 会生活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才真正成为现实。但不能不看到,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不高,经济势力相对薄弱,严重地制约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加上某些体制上 的不完善或缺陷,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体力劳动者阶层,总体来说素质不高,文盲和 半文盲大量存在,在这种状况下,还很难说他们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能很好地 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等政治上的权利。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大 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而且随着经济越发展,越要注重加强先 进文化建设。要通过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消化国外积极的文明成果,并同 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 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1](P160)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得到充分实现;同时,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 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逐步摆脱和消除事实上比较普遍存在的臣民意识,树 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所要求的现代公民意识,从而使他们真正有能力行 使当家作主、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并通过改革、完善和创新政治体制,使人民 群众的政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第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先进生产 力和先进文化的价值旨归,最为集中地体现了创造历史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P163)这一 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鲜明具体的表述,最 为集中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价值 原则。

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怎样坚持好这一原则?对此,江泽民同志作了全面的论述。首先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 益。”[1](P160~161)这就是说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地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 个方面,它的实现是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基础上不断实现的过程。因此,要实 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 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其次,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江泽民 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P163),就是说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不是靠恩赐,中国共产党坚持实现人民 群众根本利益这一价值目标,不是赐福于民,而是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发展先进生产力 和先进文化的主人,帮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自身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团结奋斗。再次,要正确处理好 社会最大多数人和其他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社会上出现利益分化,形成不同的利益阶层、利益群体是很自然的事。在这种现实状 况下,无疑必须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 面群众的利益,但最为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是一个 大局,在任何时期都必须认真实践[1](P161~162)。最后,要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长 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过程来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统一。我们过去有一种认识误区,把近期的实际具体利益排除 在根本利益之外,似乎根本利益就是指长远利益,而且往往以实现根本利益为名牺牲近 期的实际具体利益,其结果,程度不同地造成了实际工作的某些失误,挫伤了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鉴于此,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 想时,反复强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 ’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1](P90)“要通过发展生 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P153)也就是说,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得 到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成果。当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转轨,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 构的调整优化,不可避免会造成一部分劳动群众面临失业和再就业的困境,暂时造成对 这部分人的近期实际利益的损害。但即使这样,各级政府和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切 实重点地解决这部分群众暂时遇到的困难,不能造成这部分人对社会发展前途的失望。 而且在推进改革深入的过程中,要把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结合 起来,把改革目的的合理性和过程合理性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真正坚持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一价值原则,它所领导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历史事业,就一定能够得到广 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支持,因而也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开 创出中国社会发展更加灿烂光明的未来。

收稿日期:2003-07-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解读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