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工期等进行科学安排的过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部分,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保证企业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建筑类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管理模式不合理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技术要求非常严谨,既需要理论知识做基础又需要实践经验来发展。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下,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不一致,在D― B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BOT模式中对企业的要求就极高,施工企业不仅要做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还需要负责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如果企业没有对应的部门去从事这项工作根本就无法进行项目管理。建筑施工行业比较特殊,建筑的类型、样式也繁多,规模要求也不同,受天气影响较大,这些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从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而目前除了一些特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具备完善管理能力外,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做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有从功能化向艺术化发展的趋势,智能化、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各种高、尖、难的项目越来越多,新材料、新设备层出不穷,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1.2项目控制力不合理
当前,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对于建筑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而不同模式的并行又加剧了这种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模式对项目控制的要求与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控制的需求不一致引起的,如果对项目监管不力,一旦出现偏差,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未来的存亡。加上工程施工的具有流动性、施工周期性长、施工现场离公司较远等原因,企业对于现场的监管比较空难,致使对施工现场不能实时监控。再者由于项目的信息量比较大,对于每一个方面的信息的掌握,企业很难做到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信息,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甚少,在监管外地项目上往往难以作出决策。因此,对于目前的状况,企业对项目的控制力正逐步降低,监控的力度、手段和效果都有限,在单一模式下使用都困难,更别论适应多模式并行的市场环境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经营体制不合理
对于不同模式的适应问题方面,各种管理模式对于施工企业的经营体制的要求是不同的,从理论上来说,建筑工程的总承包模式、D一B模式、BOT模式顺应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对于施工工程指挥部模式仍处在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工程招投标模式也仍然带有计划经济下的影子,对于这些反而是落后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施工企业独立的法人自主权和平等的市场地位无法落实。其次,把责任和风险基本完全推给了施工企业,只留给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中的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效益,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能力。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加强人员的管理
人是构成建筑工程的主体,建筑工程是否可以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跟施工参与人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建造出一个成功的工程必须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怎样才能使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效配合,达到最佳呢?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激励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2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保障施工中的安全。拥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为施工管理指明路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和管理。首先我们可以确立安全责任制度,将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分配一定的安全目标,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其次,要确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等,检验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督促他们不断学习。再次,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不能为了缩短工期而放弃质量控制和管理。最后,要建立奖惩制度和公示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并公示表扬,对违反规范的人员进行惩罚并公示批评。
2.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施工人员安全、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者在现场要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其次,组建强大的管理队伍,加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设施投入。最后,明确安全责任制,管理人员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并对自己忽视管理造成的失误负责,权责分明并互相监督。
2.4针对材料管理进行强化,针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应该立足于两个方面着手将材料管理的优化工作做好,首先,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建材市场,并且积极地开展有效的市场调查,从而能够使选购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还可以使成本得以节约,最终能够使材料的质量得以过关,并且使施工质量的以确保;最后,针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和配置进行有效的规范,应该与施工的要求根据针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明确的要求建筑材料的取用、存放、运输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
2.5采取监督以及协调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各种突发事件非常容易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出现,比如机械故障、停水及断电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就会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将工期耽误。所以必须要将施工现场各班组的协调工作充分的做好,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之间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最终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映和解决。
2.6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安排工程施工总进度、周进度和月进度计划方案,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检查,按照施工合同工期要求进行施工建设,一旦发现施工建设问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改正,以免造成施工工期的延长。实践中,若出现了因非客观原因而造成的施工工期延误现象,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人,并且以书面的形式对其进行回报,并以此作为工程项目结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主动性,应当根据建筑施工工期完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比如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单位,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性奖励;对于延误工期的施工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责令、督促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预期施工建设任务。
3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集技术管理、人员分配、安全监督等为一体的管理项目,它需要行业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人员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各个施工参与人员的有效配合,必须及时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打造出高质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德.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I]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论文作者:齐可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期论文; 模式论文; 项目论文; 企业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