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大发展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也近5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海南省委党校原校长、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李克教授。(以下记者简称记,李克简称李)

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快20年了,作为对此一直加以思考和研究的学人,您一定有很多抚今追昔般的感慨,比如说关于它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意义等。

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历史地位、 历史影响, 在20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是越来越清晰了,可以说对我们的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作用。在此之前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这次全会的召开做了理论和思想准备。在“四人帮”跨台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还没有纠正,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处于封闭、僵化、禁锢状态中。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错误地坚持两个“凡是”,这等于继续执行和维护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历史的发展进程向人们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究竟是以“语录”、“指示”为标准,还是以实践为标准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有必要在思想领域来一个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于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应运而生了。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不可不谈这个前奏性的大讨论。

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大解放,其重大意义已远远不止于现在;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这次会议也是彪炳史册的。

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一次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次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义革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是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一直到1945年七大召开,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清算了我党历史上“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人类历史上,思想革命在革命运动中往往起着先导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正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平反了历史造成的冤假错案,拨乱反正,对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其晚年的错误加以纠正。邓小平同志说他本人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也有他的一份;并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中共作为执政党,正确处理好了第一代领导与第二代领导之间关系。也有不少学者将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称为中共党史上的两个重大转折点。确切地讲,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党领导权、红军指挥权的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来不及也不允许解决党内的“左”倾思想问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解决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更大意义上则是一次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

记:“四人帮”被粉碎之初,人们思想一片混乱,许多人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感到迷惘,对建国后所搞的近30年社会主义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问,究竟以前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以后的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样走?这些问题成了许多干部群众心中一时难以化解的结。

李:客观地说,解放后近30年搞的当然是社会主义,其与旧社会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人民当家作了主人,生活也大有改善,但是后来由于在建设中急于求成,照搬前苏联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在1957年以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错误地估计国内形势,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致使国内政权发生危机,各方面生产建设近乎瘫痪,国际关系也非常紧张。而在“四人帮”被粉碎后,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能得到纠正,万马齐喑的思想僵局就不能被冲破,经济工作也无法启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危机起着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说其治本,是因为化解当时的危机;说其治本,是因其为我国今后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

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又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充实、完善。

李: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邓小平非常赞成毛泽东提出的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脱离中国国情的基本思想,反对照搬照抄,主张走中国自己的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后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完善,使邓小平理论系统化、理论化。前面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20年作为一个大阶段,它本身又包含三次小阶段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这次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第三次是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这次大会解决了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从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来看,后两次都应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大解放运动还远没有结束,尚在进行当中。

记:中国改革开放20年,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20年,这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赋予了社会主义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李:中国改革开放这20年,是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飞跃的20年。回顾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中共十五大的召开的150年,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丰富和创新, 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形态,就是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工人运动中占了统治地位,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第二个形态就是列宁主义,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三个形态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率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第四个形态,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也找不到答案。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对这一根本问题作了圆满的回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认准“发展是硬道理”,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有了显著的增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中国化”,是马克思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新形态。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又作了丰富和发展。如对混合经济的肯定,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制度的论述、非公有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据我的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经典著作原来意义上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是反映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文化科技落后、生产关系不成熟、上层建筑不完善,因此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记:近10年可以说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分化、大裂变的时期,东欧、前苏联的剧变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中国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较之以前更加巩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东欧、前苏联剧变是一件坏事,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裂变,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了低谷;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它使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健康了。中国之所以经受住了考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并且保持了国家的繁荣稳定,主要有这么一些原因,其一,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其二,不失时机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发展生产力摆在第一位,努力增加人民收入,切实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其三,我们有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一个坚强过硬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他们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强意志,善于审时度势,有能力、有魄力;其四,我们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我们的民主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其五,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不忘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在现阶段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主要是反对那些脱离客观实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倾错误。

记:海南建省办特区已有10年了,1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一次证明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英明和伟大。

李:说得对。海南建省办特区10年成就辉煌,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光辉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海南建省之初的情形,就如同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一样,是它的一个缩影;海南大特区巨大成就的取得,对整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意义。我省这10年的建设和发展,都始终贯穿改革开放特别是开放这根主线。李瑞环同志来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办海南特区的初衷、海南发展的现状和海南的未来,都要以开放为主题。从经济改革来看,基于海南的实际情况,在所有制形式上应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建省办特区伊始,海南作为一个“有差别”的地区,中央文件上没有提“以公有制为主体”,当然也没有讲以私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竞相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多少比重没有做严格的限制,这在当时全国各省市区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不论内资还是外资,也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享受一样的国民待遇。海南当时提倡四个为主即以大开放为主、以股份制为主、以引进外资为主、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大胆地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更为可贵的是,在思想上树立了特区意识,思想超前,按照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大胆的探索,在实践中立规矩,放胆改革,不少事情是按国际惯例办事,在国内先行一步,形成了开放度较大的宽松环境,赢得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标签:;  ;  ;  ;  ;  ;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