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方案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外论文,活动方案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目的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有:(1)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 动手、动口、动脑,轻松快活,生动活泼;(2 )自主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积极参与,发展个性;(3)广泛性:全员参加, 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4)多样性: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弹性; (5)综合性:把听说读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知、能、智、 德交融,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目的是:(1 )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质。
二、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与内容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按内容可分为:
1.阅读活动:文学作品、实用文体、科技读物的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阅读;读书报告以及语音、汉字、词语、句子、文段、篇章等为阅读材料的阅读。
2.写作活动:课外作文;办墙报、手抄报、文学社刊;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用词造句、写片段以及仿写、改写、缩写、续写等。
3.听说活动:看图说话;听广播、看电视、听音乐后,复述内容、编讲故事;讲述学校、班级的某次活动;介绍学校、社会出现的好人好事;举办新闻发布会、讨论会、辩论会;举行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讲演比赛等。
4.书法活动:认识文房四宝;掌握书写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练习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掌握写字技巧;举行书法比赛等。
5.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访问英模人物、名人等;搜集成语、俗语、谚语、对联、民间故事等。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按形式可分为:
1.语文主题活动:“我爱家乡”说写主题会、读书报告会、作文竞赛、书法竞赛、书法作品展评、手抄报展评、名人名言荟萃等活动。
2.语文智力竞赛活动:词语接力、成语接力、“编——说——画——写”竞赛、学习方法技能(如查字典)比赛等活动。
3.语文游戏活动:猜谜语、说笑话、学描述、“传话”等活动。
4.语文说、唱、演活动: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演课本剧及其他说唱节目等活动。
5.语文作品展评活动:日记、笔记、手抄报、剪报、书法等作品展评活动。
三、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渠道
1.结合班级生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教育,又能进行语文训练。例如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或上台演讲;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务日记;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组织小记者活动,开展宣传报道;新老师上课写欢迎词,给联欢会节目写说明,写通知;组织欣赏绘画、摄影、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分析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把班级活动与语文活动联系起来,既能领悟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2.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逐步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运用语文的“本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重大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听领导讲话、专题报告时,边听边做记录,学习生动的语言和优美词语;组建校园电台,开展课余广播;让学生办板报,写倡议书、申请书;纠正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语文竞赛等。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天地。
3.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家庭中的语文学习,听说读写齐备,说听结合,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例如看电视已成了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利用近期播放的有影响的影视片指导中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影视语文学习”:(1)组织影视作品讨论,理解内容,批判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影响, 提高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2)讨论领悟影视表现方法与语文的相同、 相通及相似之处,使之向语文能力迁移;(3 )指导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发展思维;(4)学习语言,丰富词汇。这样,中学生看电视, 就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而是在有意地进行语文学习了。
4.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全国中语会会长刘国正先生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是一个多面体,有许许多多的‘性’。至少有一个‘性’很有道理,即社会性。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是无所不在的……”
语文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中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语文为改造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组织他们观察、思考、评论大到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对香港回归、“追星”热的态度和认识;小到对招牌、标语和广告上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或有损国格用语的查找、分析和认识,都可以达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四、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要求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要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例如“书法”活动初一年级要求:认识文房四宝,正确使用毛笔、钢笔,复习巩固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书写字迹工整,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知道一些古今书法家的故事,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书法发展史。初二年级要求:了解颜、柳、欧等书法特点,掌握毛笔临帖独体字、合体字的要领;练习硬笔书法,写得规范、工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三年级要求:了解横幅、条幅、中堂、对联、扇面等书法创作形式,进一步掌握书写技巧,能用毛笔或钢笔进行书法创作活动,把字写得美观,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写出方案,加强指导
每次活动都要写出具体方案,内容包括:目的要求、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方法步骤、检查总结等项。
3.因地制宜,讲究实效
课外活动要结合社会实际、学校实际、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宜,讲究实效。我们可把家乡的文化遗产确定为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基地,既发挥了当地文化资源的作用,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4.灵活多样,不加重负担
语文课外活动次数要适当,一般每两周一次,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方式可灵活多样,有全校性的活动,有班级活动,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要注意不加重学生负担,一次活动要求不要过多、过高,知识能运用一点、思想有所触动、能力有所提高即可。要注重日积月累,熏陶渐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