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承宪的三条经验性定律_超前消费论文

略论宋承宪的三条经验性定律_超前消费论文

简评“宋承先三大经验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简评论文,规律论文,经验论文,宋承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3)12-0015-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西方经济学名家宋承先老前辈在华东地区外国经济学说第八次年会(即1995年南京会议)上做过一个简短的总结性发言,大意如下:大家知道,凯恩斯有个“三大心理规律”,我今天提出个奇谈怪论——宋承先三大经验规律:超前消费富民、通货膨胀富民、赤字财政富国。

宋老的理论胆识真令晚辈敬佩。大家知道,在1995年末,国内的主要经济政策是反对通货膨胀,理论界也在反对“赤字财政”政策,报纸上在批“超前消费”。因此,宋老提出的三大经验规律全是“与众不同”,自然就是“奇谈怪论”。本文试图对“宋老三规律”作一简要的评述。

应该声明,本文未经宋老审阅,其解释不能代表他的见解,同时也难以确切地表达宋老的原意。写作本文的意图更多地在于让更多的学者理解“宋老三规律”。

二、“超前消费富民”论

何谓“超前消费”,学术界并无统一定义。从微观上讲,消费者在其预算约束下选择最佳购买。就不能称之为“超前”消费,只有“借钱”消费,才是超前消费;从宏观上不好定义“超前消费”,不能认为一个人均只有几百美元的国家消费发达国家在相同人均美元数时不可能消费的“高档消费品”便是“超前消费”。因此,本文对“超前消费”定义为:消费者的本期消费量超出本期收入量的消费行为。国外流行的“分期付款”及其它类似的支付方式导致本文所定义的超前消费。

现在从宏观上讨论超前消费的后果。如果一个国家只有极个别消费者有超前消费,尚不能对宏观产生多大作用?这种超前消费讨论将没有意义。如果有较多的消费者超前消费,这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即在相同价格总水平上,消费需求量增加,因此,本文所说的超前消费是指后者,其结果要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

现在的问题是,超前消费好不好呢?很显然,这个问题是个规范经济学命题。判定标准不同定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提出的判定标准为:如果能使-国实际产量提高,这-经济行为就高水平该肯定。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第一,如果一个经济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总需求曲线右移会导致实际产量和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就业总量也会上升。第二,如果一个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右移,由于供给曲线为一垂线,仅仅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量和就业水平不变。

因此,超前消费在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可以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实际产量,应该肯定;而在已实现充分就业之后就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妨举例说明。如果一双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话,我们很多鞋厂要倒闭,即实际产量会下降。再者,我国目前有许多房子卖不出去,因此,这几年房地产业不够景气。其实,按照宋老的“超前消费富民”的观点(提“超前消费利民”或“超前消费强国”更好一些),从理论上说很简单:金融支持,实行分期付款制。这样,大家就“买”得起房子,房地产就会兴旺发达,就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便实现了增长。当然,具体操作会困难一些,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其实,许多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就常用“超前消费”的做法。美国人开的轿车、住的房子大凡都是靠“超前消费”而来的。在国外商店,你可经常看到这样的出售电视机的广告:“现在提货,半年付款,不要利息”。当然,这样的广告远远不只限于电视机,还有许多较为贵重的“大件”。

三、“通货膨胀富民”论

宋老在解释这-规律时说得很风趣:通贵膨胀为什么富民?因为:通货膨胀了,价格水平上涨了,粮食价格、蔬菜价格上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提高了,粮多了,菜多了,粮票不要了,我们工人阶级的菜篮子里的菜就多了,日子就好过了,就富了,啊啦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日子也好过了。

宋老用朴素语言道出一个经济学中的道理:通货膨胀有好的一面。至少在以下两种场合可取:第一,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实行通胀政策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价格不能反映商品和生产要禁的稀缺程度,因为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价格,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大量商品实行凭票供应。要消灭“票证”,就要取消全面的、具体的价格控制,让价格能反映市场供需状况,让供需法则起作用。纵览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放开价格或缓慢地放开价格。应该承认,绝大多数人从价格改革中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前提下,放开价格,刺激经济发展,必然会伴随着通货膨胀,所有实行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一幸免。第二,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总需求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国民产出增加。假定一国已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此时总需求增加(如超前消费或增加政府支出所致),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时实际国民产出增加,总收入增加,如果收入分配结构不变,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块更大的“经济馅饼”,这不是“富民”吗?

但是,通货膨胀至少在以下两种场合下是不太好的:第一,供给震动(supply shock)出现经济滞胀。供给震动导致供给曲线左移,这样,价格水平上涨,同时实际产量也下降。第二,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增加总需求只会导致通胀,而对产量无甚影响。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作过讨论。

四、“赤字财政富国”论

改革开放前,我国几乎没有财政赤字。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的基本上都是赤字财政政策。我们可以不搞赤字财政,但国民经济不能萎缩。换句话说,我们搞赤字财政是没办法的办法。

从理论上讲,财政赤字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或)减少税收的结果。在中国,增加政府支出,一方面增加了政府购买,另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政府)投资,而这两部分(政府购买和投资)都是总需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减少税收又刺激消费和投资。因此,赤字财政的后果便是刺激总需求,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

与上述讨论一样,在低于充分就业之时,赤字财政在伴随着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使得实际国民产出增加,就业增加。这种赤字财政应予肯定。尽管是没办法的办法,但它对国民经济有利。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我国的教育事业问题。我国的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予财政拨款。应该承认,我国近十几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偏少,导致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师收入偏低,近些年,教师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日常运转。在这种条件下,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是比较困难的。不少高校搞“创收”,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这对教学质量是有利还是不利值得深思。如果今天教学质量滑坡,不仅仅影响我们这一代人,还会影响到几代人!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是中国百年大计。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国家财力有限”。即便是目前的财政支出都合理,实行赤字财政,多投点在教育上有何不可呢?不要怕因增加教育投入,使财政出现更大的赤字,不要怕由此而出现通货膨胀,这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

当然,赤字财政不是无边际,它必须限定在有利于提高实际产出的水平之上。当一国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增加赤字只会带来通货膨胀,而不能使产量上升。

五、综合讨论

从上述讨论可知:在低于充分就业时,超前消费、赤字财政均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尽管会带来通货膨胀,但实际国民产出提高,这是富民强国。因此,宋承先三大经验规律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完全成立。

那么,如何判断我国经济形势便成了问题的关键。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低于充分就业。因为中国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小于零),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潜在失业(尽管公开失业率仅为3%左右),不少企业处于停产状况。从这个意义说,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公开的和隐性的)失业问题。

要消除失业现象,要提高国民产出,从理论上讲,我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刺激总供给,二是刺激总需求。从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来看,刺激总需求是上策。

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前些年,中国房地产界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看好,刺激了房地产的供给,但供给增加并没有刺激房地产需求(因供给价格偏高),造成一方面中国居民的住宅条件较差,另一方面大量高级住宅严重积压的局面。现在看来,只有刺激需求,才会带来房地产业的繁荣,才会使得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宋承先三大经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秘方”。

当然,上述讨论仅是从总量上做文章,没有考虑结构问题。另外,我们还隐含地假定了企业具有较强的利润动机(这样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才为正),刺激总需求才会有产量效应。如果企业没有利润动机,企业对价格变化没有反应,那么,企业的供给曲线便为一条垂线,进而总供给曲线也为一条垂线(甚至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刺激总需求就不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企业的利润动机多么重要。

最后,有必要重述一下“宋老三规律”启发下所得到的两点应用,也可作为本文作者对发展中国经济的不成熟的思考。其一,中国要繁荣房地产市场,繁荣轿车产业,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条可行的路径就是“超前消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其二,中国要繁荣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科学和文化素质,一条可行的路径就是“赤字财政”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  ;  ;  ;  ;  

略论宋承宪的三条经验性定律_超前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