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1例的影像分析论文_杜全庆,厉春花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上海 浦东 201300)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发育不良患者的CT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31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此31例患者胸部CT表现、囊泡影分布、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检出率加以分析、总结。结果:①本试验中,28例患者其胸部CT影像为囊泡影。②本试验31例患者中,28例患者存在囊泡影。其中,15例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双肺上下叶,6例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肺下叶,4例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肺上叶,2例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双肺下叶与右肺中叶。结论:将多层螺旋CT应用于BPD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多层螺旋CT;影响特征;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124-0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由Northway在1967年首次提出,是继发于机械通气的一种慢性肺机械通气的一种慢性肺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因肺发育不成熟、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肺损伤等因素所共同作用下的以肺泡、肺内血管发育受阻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腹部疾病,多见于早产儿[1]。BPD若未得以及时有效治疗,则会致使患者肺损伤加重,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故对该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对新生儿健康发育极为重要。本试验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以对BPD患者CT影像特征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0.1岁~30岁,平均(3.5±3.5)岁;10例为新生儿,出生体重0.81至2.78kg,平均(1.76±0.32)kg;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呻吟、呼吸困难、血氧分压低、三凹征阳性;入组患者均经CT、X线等确诊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2 方法

此31例BPD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即,以多层螺旋CT(SIEMENS Definition As医用CT;管电流:6岁以下为10mAs至35mAs,6岁以上为80mAs至140mAs;管电压:6岁以下为80Kv,6岁以上为100kV;层厚:6岁以下为3mm,6岁以上为5mm;重建层厚:均为0.5mm)对患者肺尖到肺底行水平扫描。若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则以0.5ml/kg体质量+10%浓度的水合氯醛给其口服镇静,以避免对扫描效果产生影响及不必要的照射。

1.3 观察标准

对此31例患者胸部CT表现、囊泡影分布、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检出率加以分析、总结。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1例BPD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分析

本试验中,8例(90.3%)患者其胸部CT影像为囊泡影;16例(51.6%)患者其双肺透光度下降,且呈局部/广泛局部磨玻璃样改变;13例(41.9%)患者其胸部CT存在条片状致密影;11例(35.5%)患者其胸部CT影像呈网格状、条索状、蜂窝状影;4例(12.9%)患者偶尔可见其肺外发生改变,比如,胸膜增厚;2例(6.5%)患者偶尔可见胸腔积液。

2.2 31例BPD患者囊泡影分布情况分析

本试验31例患者中,28例患者存在囊泡影。其中,16例(53.6%)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双肺上下叶,6例(21.4%)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肺下叶,4例(14.3%)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肺上叶,2例(7.2%)患者其囊泡影发生在双肺下叶与右肺中叶。

2.3 不同程度BPD患者检出率对比

本试验中,轻、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其囊泡影检出率对比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但轻、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其囊泡影累及肺叶数逐步增加,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不同程度BPD患者其胸部CT囊泡影对比

  

3.讨论

BPD病因、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发育不成熟在各种因素中同BPD的发生具有最大相关性。低出生体重、低胎龄新生儿发育不成熟为BPD发生最基本因素。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其肺刚有小管期进入到囊泡期,其肺泡再过4到6周方能发育,因其肺发育尚不成熟,需接受更多氧疗[2]。这就使得其肺暴露于高浓度氧、机械通气及炎症损伤等不良环境下,其中,高浓度氧可致使其肺组织出现水肿、炎症,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下降、纤维蛋白沉积等非特异性改变。此外,其体内所形成的高活性氧自由基不可及时被清除,会致使其肺出现损伤[3]。BPD患者其CT影像特征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①早期因肺泡、毛细血管间隔炎性渗出与水肿,故多伴透明膜形成,CT影像提示其双肺存在毛玻璃样影;②病变中后期则多见囊泡状阴影,患者病灶呈蜂窝状,且多分布于双侧,是因大面积间质其中及基底膜增厚使得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增厚/阻塞所致;③病变后期因患者肺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故其CT影像提示大面积纤维化,并伴被破坏的气道与肺泡,且其支气管平滑肌肥厚,肺动脉与肺毛细血管缺乏,支气管粘膜化[4]。该阶段BPD患者其CT影像多表现为纤维网格状、条索状致密影与胸膜下的三角形致密影直至成年。

综上所述,新生儿BPD患者其胸片CT影像若出现肺纹理增加且紊乱,并伴有不规则条索状、片状影致密影及肺气肿征患者,则提示其可能存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结合其临床症状与其他可靠诊断方式以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黄召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CT影像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0):1988.

[2]陈明井.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3):399.

[3]任艳丽.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5):444.

论文作者:杜全庆,厉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1例的影像分析论文_杜全庆,厉春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