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张晓甜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摘要: 积极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人的积极方面,如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性格特征等,倡导心理学研究要以人本身固有的、潜在的力量,例如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主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不同角度的解读,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更好的挖掘自己潜能并获得幸福生活。[1]积极心理学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因素,进而促进学生认知与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生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西方,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研究思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泰勒·本-沙哈尔博教授这样说道:“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学,不仅研究抑郁、焦虑,更是一种关注爱、自尊、动机、恢复、幸福的心理学”。

传统心理学研究关注消极方面,如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积极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人的积极方面,如积极的情感体验、性格特征,以及积极的价值观、兴趣、能力等。一方面是因为积极心理学秉持“关注即存在,问题创造特定现实”的理念,人们通过关注自身的积极因素能够挖掘更多自身潜力,从而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心理学将负面问题作为关注点,忽略了研究心理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帮助人们改正心理上的问题,而是要引导人们形成一种较为健康的心理或行为机制。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心理疾病的人,就是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同样,人的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即使得到了改正,也并不意味着人就能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2]

积极心理学学术研究的兴起,使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工作等其他领域增强了跨学科的交流与互动,为这些具备实践性的领域进一步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以历史教育为例

历史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的过程。历史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有利于帮助教师创建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挖掘教材中的积极情感因素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材上直接显现的教学内容,而忽略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但是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知识载体,不但存在合理的知识逻辑,还可以开发其蕴含的人文情感、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历史教材时注意提取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并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由于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形成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内驱力。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学内容,梳理知识逻辑,创建合理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探索欲。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土壤水分的验证数量较少;研究中还应考虑对于模型的修正以适应不同季节特征。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这样评述道:“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这样的评述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看待历史现象的观念,并且使学生能够在看似消极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其对于历史发展进程有推动力的一面。

例如在讲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一知识点中,无论是土地改革实施的过程,还是土地改革为人民带来的影响,都是抽象的历史知识,不容易理解,这就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个枯燥无聊的过程,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借助一个实物史料——土地执照,来进行教学。土地执照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物见证,它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历史现象,又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观察土地执照的图片,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发照时间、发照机关、解放区土地所有权归属等信息,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把他们代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激发了他们探索历史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们就有了进一步学习土地改革的内容,探究土地改革影响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应当注意不要完全否定与排斥传统心理学对教育的正面影响。众所周知,在教育领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已十分常见,积极贯穿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全过程,但这也容易导致积极心理学教育一味偏爱积极而忽视了消极对教育所具有的某些有益功能。同时,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过多的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这容易使人们形成偏见,即传统心理学不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学在治愈心理疾病方面的作用,不能改观人们的生活状态,积极才是当今时代,社会所有人的必然选择。可是,当积极心理学家们力倡积极在人们生活中的有利影响时,谁又能完全否认消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人们带来警醒的作用呢?

同样,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优点;教师也不能因噎废食,只看到学生的优势,而忽略学生的缺陷。

三、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播放历史剧《走向共和》的片段,袁世凯在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时期,不顾人民的反对,公然祭祖称帝的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影视情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兴致盎然。

1 9 7 9年 2月 1 7日至 3月1 6日,我军约有6 9 5 4名指战员在越南牺牲,1 4 8 0 0多人受伤。谨以此文,祭奠长眠南疆3 5年的英烈!

孩子毕竟太小了。公司心疼孩子,也心疼我,就在机关宿舍给我腾了一间房。当领导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再次哭了!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15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患者临床中都有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使用各种诊断方式均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4]。全部患者共有71例女性患者和79例男性患者,患者最小是55岁,最大是86岁,平均(71.87±13.62)岁。此次我们就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开展了分析比较,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四、小结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使之获得相对于自身而言的更为健康、积极的发展与提高,致力于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的理论学说。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主要是指三层意义:第一,批判传统心理学致力于关注心理问题的观念;第二,主张心理学的研究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倾斜;第三,强调用积极的方式与态度看待心理问题,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形成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心理学教育,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肯定积极的作用,形成积极的观念,在体验积极情感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的力量,并最终将这种力量变成自身的潜能的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创造积极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育理念上,转变过去单一的“问题意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美好品质,并给予期望,积极培养学生潜能;在教育的心理层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引导学生用乐观的、积极的、阳光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强大的心里防御机制,心理免疫系统,更好的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与问题,更快的走出生活中的低谷。

总之,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生的重要意义,就是去努力追求幸福,教育也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能够带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设计与教育反思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106-111.

[2]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彭凯平.积极教育与幸福指数[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5(3).

[4]孙艳梅.积极心理学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中),2014(2).

[5]付国秋.积极心理学介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3):20-22.

[6]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卢家楣,贺雯.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J].教育研究,2001(8):34-39.

作者简介: 张晓甜,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生在读。

标签:;  ;  ;  ;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