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论文_陈桂先

让“预设”与“生成”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论文_陈桂先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 365113

摘 要: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才能动态生成。关注生成,巧用生成,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和谐、更精彩。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数学课堂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之一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数学课堂也越来越提倡和重视生成性的课堂构建。在教学中我们平时设计的教学方案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它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就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碰撞出新的火花,“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预设生成,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1.整体把握教材,明确目标

数学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还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数学课堂要精心预设生成。首先,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读懂并挖掘教材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根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度的改编或重组,让教师真正做到忠实教材、调适教材、激活教材、创生教材。同时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指明了教学的主攻方向,明确了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水平,同时限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不仅要设定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课堂上学生有可能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2.全面研究学生,认识生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基础、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地位并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精心预设流程,促进生成

教学过程是既复杂又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无法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例如:教师课上一半突然停电了,无法使用准备好的课件;学生的话题已经偏离了教学计划;等等。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准备多个教学方案,才有可能应对教学意外事件。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什么是小数”“读、写小数”“例题”“做一做”“巩固练习”五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对小数的知识储备比较匮乏,就可以按以上预设的几个环节完成。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有关小数的生活经验。

在“读、写小数”这一环节中学生很流利地读出了小数0.1元,而且说出了0.1元就是表示1角,还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元表示等。而“做一做”这一环节恰好是巩固人民币1角、5角、8角的小数和分数表示方法,于是我努力突破预设的巢穴,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把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把“做一做”和“例题”进行调整。新课从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入手,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变“预设”为“生成和建构”,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宽容接纳,关注生成

在课堂中的生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可是有的老师应变能力较差,怕课堂中的“意外”影响预设的教学环节,往往视“美丽的生成”而不见,把自然生成的宝贵资源给浪费了。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动态生产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就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的生成,要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宽容地接纳生成,并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产的瞬间,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有一道题:学校歌舞小组中会唱歌的有25人,会跳舞的人数是会唱歌的3倍,学校歌舞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多数学生是25×3=75(人)先求出会跳舞的人数,再用算式75+25=100(人)求出学校歌舞小组一共100人。

正当我要讲解下一题的时候,有一个小男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有另外一种解法。”虽然时间有些紧迫,但我还是微笑地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25×4=100(人)。这时台下的同学都有些疑惑不解,我看完算式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他说想法。他说:“我把会唱歌的人数25人看成1份,会跳舞的人数看成3份,总人数就是4个25,所以25×4=100(人)。”我抓住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各自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共识:这位同学是在充分理解了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再列式的,他的方法比较简便。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倍的认识”的透彻理解,更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求异创新习惯。问题就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生成并达成,从而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创造性、挑战性和生成性,因此教师只有做到宽容地接纳生成,关注生成,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机智筛选,巧用生成

理想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它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当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定论,更不要轻易打击学生。这时教师应敏锐分析学生的错误,迅速判断能否将错误化为资源,做到机智筛选生成,巧妙运用生成,为教学目标所用。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吴正宪老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2的理解,组织学生用纸片折出1/2,汇报时发现了一个学生举起了一张纸片说:“老师,我也折出了1/2”没想到这个学生折的是1/4,这时吴老师智慧地将错误化为了资源,她不但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这个男生重新折一遍,结果他对折了两次,吴老师没有马上纠正错误,她把问题抛给学生:“谁读懂他了吗?”“你们除了认识了1/4,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又说出了2/4、3/4、4/4。

接下来吴老师让学生评价一下这个男生,“老师让大家折1/2,他折了1/4,你对他有什么看法?”有的学生说:“他没认真听,折错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让你折一下,你为什么折两下?”吴老师又问:“有别的意见吗?”这时有个男生说:“老师没讲过,你就能折出新的分数,很棒!”吴老师非常激动地向这个男生鞠了个躬,“是呀!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分数,我们要不要谢谢他?”这时课堂上响起来热烈的掌声。因此,教师既要宽容学生,更要欣赏学生,同时机智地筛选生成,巧用生成,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精彩的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重视数学课堂预设,才有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晨 预设与生成——应然与实然状态下的真正统一[J].现代教育科学,2012。

[3]徐云康 课堂巡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

论文作者:陈桂先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让“预设”与“生成”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论文_陈桂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