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篮球教练员谋略的初步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练员论文,谋略论文,篮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篮球比赛,既是运动员在赛场上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争夺,也是教练员人材之争,谋略之争。谋略作为教练员用于赛前和临场指挥,是教练员最高智慧才能的标志,在篮球比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问题的探讨对篮球比赛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教练员的谋略过程
教练员的谋略过程也就是思维分析过程。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对信息的摄取、输入、加工和输出。纵观谋略整个运筹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谋略的认识阶段,谋略的创造思维阶段和谋略的实施阶段(见附图)。
1.1 谋略的认识阶段
认识阶段是对信息的摄取和输入,是教练员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发现与提出问题是谋略的前提。高明的谋略(教练员)者,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与此而先谋之。善于发现问题,就可以早定谋略,而且有助于教练员临场指挥的成功;如果不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就会陷入被动。信息与情报的收集对于谋略者来说,直接关系到教练员所确定的指挥方案及决策是否高明、正确,关系到比赛的成功。
1.2 谋略的创造思维阶段
(1)拟定方案:针对谋略的各种情况,教练员围绕收集的情报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分析情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可靠性。分析研究过程中,在结合己方情况的基础上,拟定各种不同的谋略方案,并要对队员讲明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
(2)谋略的可行性分析:谋略的可行性分析是指拟定的方案在实践中是否行得通,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只有找到了所有可行方案,才能选择出最满意和最优的谋略来,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高明的谋略和败事之谋,减少己方在比赛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3)方案优化:方案的优化是指通过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后,对现有的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1.3 谋略的实施阶段
谋略信息分两个渠道:一是按谋略的外在表现形式划分为行动,具体的对抗手段和付诸实践中的形式;二是在谋略者的大脑中以内隐形式进行活动,表现为进一步接受谋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谋略不断进行审核、判断和优化,使其运筹得尽善尽美,以谋略的最终目的和直接目的为目标,充分调动各种思维和智慧,争取谋略运筹的最佳效果。
2 教练员的谋略原则
教练员谋略的具体实施应根据比赛场上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否则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从总的规律来看,不管情况如何变化,教练员的谋略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2.1 有理原则
它是指教练员在谋略过程中,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意志自觉地、能动地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中韩女篮决赛中,中国女篮痛失桂冠,使不少专家感到中国教练员在谋略上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优势。一般情况下,运用本方比较可靠的优势力争打开局面,使队员尽快摆脱心理困境,为全场比赛争取主动,而中国女篮却用快不过韩国队的“快”字谋略来迎战,使用我方并不可靠的优势,何谈出奇,又怎么能制胜呢?比较中韩两队实力,郑海霞是中国主要优势所在,但是在北京亚运会上女篮的决赛中,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先是不用郑海霞出场打开局,继之在离终场还有10分钟,中国女篮正在打追局的艰难时刻,却又突然换下对对方尚有重大威胁的郑海霞,直至终场。此次中韩决战之役,中国女篮教练员在上、下半场,两次紧要关头的谋略用兵失策,失去夺冠机会,教训极其深刻。
2.2 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谋略的对抗不只是理性观念上对抗,而且还是现实中的有形的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对抗,是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消耗。比如,在第10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为争夺小组出线权,中国队在战胜波多黎各队关键一役后,中、波、联邦德国三队形成积分相等的险峻形势,中、联之战只要中国队不输给对方13分,便能出线进入前8名,然而临终场比赛还剩6秒钟,双方打成80∶80,对方获罚球权,这时中国队请求暂停,教练员对运动员面授机宜:对方如故意罚球不进,企图打平,那就往自己篮里投进一球,宁可输掉2分,也不能打延长期的比赛。因为我队当时体力消耗过大,再加时5分钟,很可能被对方拿去13分……,这样,中国队终以一分失利换来比分之外的胜利。
2.3 有节原则
这是指在谋略的运筹与实施中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对谋略的运用要把握得恰到好处,非常适度。在第10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的小组预赛中,有这样一个战例:中国女篮第一场比赛反胜为败,输给捷克斯洛伐克队6分,摆在中国女篮面前的是:只有在以后几场比赛中,连胜澳大利亚队、中国台北队、匈牙利队和美国队,才能稳保小组出线。然而中国队毕竟与美国队在实力上是有差距的,那么第二个希望就是匈牙利队战胜捷克斯洛伐克队,造成三队积分相等的连环套,最后算得失分率,中国队仍有希望出线。可是中国队却在对匈牙利队一仗中大胜对方27分,看可喜实可悲。因为匈牙利队此时要想小组出线,必须净胜捷克斯洛伐克队49分,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中国队能在比赛中精打细算,将胜分控制在10分左右,促成匈牙利队大拼捷克斯洛伐克队,中国队岂不是收到事半功倍、“渔翁得利”的效果。
3 教练员的谋略艺术
“正合奇胜,避实击虚”是兵家大圣孙武的战术指导原则。“正”,惯常的打法;“奇”,特殊的打法。正合是按惯常的打法与对手接触、了解、交锋;奇胜是以特殊打法制约对手,出奇制胜。在作战指挥上,堂堂正正为正,出其不意为奇;正面进攻为正,侧翼迂回,背后包抄为奇;不变为正,多变为奇;公开接触为正,偷袭抢攻为奇;以实力猛攻为正,以假乱真取胜为奇。奇正相依,互为转化,孕育着战术打法的许多契机,谁掌握了主动权,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避实击虚是孙武的又一战术思想。水流规律避高而趋低,作为战术规律避实而击虚,球队比赛的一个指挥原则就是避开对手的锋芒,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一般来讲,对手的薄弱环节有三个:一是位置力量对比,我强敌弱,如我中锋占有身材高大优势,就可在中锋位置上以强打弱;二是对方防守上的漏洞与空档;三是在局部集中优势力量,强点攻击,避开对手的强点或拉开吸引对手的强点,突然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教练员谋略艺术虽变化多端,神机莫测,但也绝非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在运用中,一般有示形,出奇制胜,激励士气和暗示等方式。
3.1 示形
示形通常是暴露事物的外部特征,将我方的虚假意图通过某种媒介或在比赛开局时,给对方送至特定的感知目标系统。它是谋略者用有形的误导信息,诱惑对方。《孙子兵法计篇》中对示形的一般原则有明确的阐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比如,1990年在阿根廷举行的第11届世界男子锦标赛南斯拉夫对前苏联的冠军争夺战中,南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的示形艺术:上半场仅6分钟,南队内外结合,击外击内,迫使前苏联队扩大防区,比分在14∶9之后的几分钟,南队示慢突快,或示东击西,或示切突分,战机频频,使苏队连连失误,一分未得,从而使比分上升到24∶9,结果,在上半场结束时,南队以52∶34告胜;下半时,南队再接再励,打成功率,最终以92∶75获胜,夺得冠军。
3.2 出奇制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声,就是说不循旧轨,超常思维,反常用兵,使对方惊骇,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心理优势。“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不意就是争取运用对方意料不到的办法,对其进行攻击。出奇和不意密切相连,相辅相成,出奇可达成不意,要不意则要多出奇。孙武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故善于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谋略对抗中,出奇和不意的谋略手段运用不胜枚举。
3.3 激励士气
信心和士气对抗呈现两种趋向,一种是积极的、增强的,向上发展的;另一种是向下的、降低的,消极的发展。那么信心和士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具体形态呢?《孙子兵法军争篇》指出:“故三军可争,将军可奇心。是故朝今说,昼气惰暮气归。善于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运动员的士气是教练员赖以调动、指挥队伍作战和实行决策的主要支持因素。因此,教练员的情绪和姿态是教练员内心世界的晴雨表。在比赛中,教练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姿态。如发出笑声,表示对队员成功感到赞叹和惊奇;如面带微笑,表示对场上局势的发展感到满意;如表情严肃,表明教练员正在认真思考,审时度势地决策;如愁眉苦脸,表明教练员对场上被动局势之无可奈何,回天无力;如怒目圆睁,面带怒容,表明教练员对场上的局势十分满意,往往是队员士气不足,进攻随便,防守消极,松松垮垮。教练员的情绪直接影响场上队员士气与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和技术的发挥。积极的情绪与姿态,会给队员带来积极的效应;消极的情绪姿态,往往带来负面效应。优秀的教练员往往都会用稳定自若的积极情绪给队员以心理上的鼓励。
3.4 暗示
暗示作用的发挥,往往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选择地接受一定的意识和信念。暗示效应的途径是通过场上队员的视觉、听觉等感知手段来接收和理解教练员的谋略并影响队员的场上表现。教练员的谋略技巧,除了直接的手段如换人、暂停之外,还有指挥者的语言、手势、信号、表现、眼神、情绪和姿态,这些表现在谋略者身上的举止,会有大量的信息和信号,是与场上联系的另一渠道。教练员的这些言、行、意、表都会对场上队员有一定的传递作用,以至影响到比赛场上的局势。教练员的指挥艺术往往就是在这些暗示即间接的指挥手段上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一般来说,暗示(间接)艺术技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大赛前召开记者招待会,给对方增加心理压力,也可通过语言或其它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觉和精神恐慌,然后在比赛中,根据场上情况,及时用指令性语言提醒队员,变化战术,力争比赛的胜利。
(2)手势:利用简单易懂的手势信号,向场上队员传达意图和决策,改变打法,调控比赛。
(3)眼神:教练员的眼神往往能传达一定的打法与意图。比赛场上,教练员的眼神会起到指挥的暗示作用,但暗示效应的取得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