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婚姻家庭与亲属称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纳西族论文,婚姻家庭论文,称谓论文,亲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纳西族的婚姻家庭与亲属称谓问题,半个多世纪来,成了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而且已有不少专著专篇问世,但已问世的这些著作和文章,主要是论述永宁纳西族地区的情况,有关东巴古籍及其它纳西族地区的情况,涉及的篇章不多,尤其缺乏多地区综合性情况的探讨。这里,笔者根据东巴古籍、宁蒗县永宁、四川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等地的有关情况,对纳西族婚姻家庭和亲属称谓等问题,作一简要的梳理和探讨。
一、纳西族的婚姻与家庭
据东巴古籍《丁巴什罗传略》记载,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先经过美利阿尤、利尤土土、土土尼瓦、尼瓦沙韶、沙韶沙劳、沙劳居主、沙饶朗注金姆等七代祖母时代,然后才过渡到金松崇补、崇补扭日、扭日多生、多生本拿、本拿阿委、阿委利登、久劳巴构丁、劳补妥构、妥构金补等九代祖父时代,即先经过母系制的婚姻家庭,然后才过渡到父系的婚姻家庭,这是纳西族婚姻家庭发展的总脉络。又据东巴古籍《创世纪》记载,由于纳西族先祖崇忍利恩的五兄弟与六姐妹相互匹配为妻,因而出现了洪水滔天之祸。在《董术争战》、《俄依都奴杀猛妖》、《红眼仄鬼》等东巴古籍中,也有兄弟姐妹结为夫妻的事例。永宁纳西族祭司达巴口诵的《创世纪》中,则有兄弟姐妹结为阿夏(即阿注)之传说。在东巴古籍中,还记载着有关氏族外婚制婚姻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情况。如在《创世纪》中记载,崇忍利恩先与竖眼天女,后与衬恒褒白结为夫妻。在《用牛、犏牛、山羊解秽》一书中,则说崇忍利恩还曾与鲁美猛恩鬼结为夫妻。在《崇忍利恩解秽》一书中,说衬恒褒白曾与长臂公猿也结为夫妻。在《崇忍利恩与高勒趣的故事》中,则说高勒趣的妻子金命金珠,曾与野猫、公山骡也结为夫妻。在《董术争战》中,则说董若阿路天神与庚饶茨姆女鬼相互结为夫妻。在《丁巴什罗传略》中,则说东巴教始祖丁巴什罗有一百个妻子,前九十九个为天女,最后一个为女魔王楚命麻佐固苏麻。在东巴古籍中,人与神鬼、人与动物,神与动物和鬼相互结为夫妻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这充分说明,纳西族先民们曾经历过氏族外婚制群婚阶段,因为没有经历过不同图腾氏族外婚制婚姻的民族,是不可能有这些记载的。在东巴古籍中,也有关于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情况的记载,如在《超度美利董主和茨爪金姆》中,说美利董主和茨爪金姆婚配为夫妻以后,他们生了九个儿子和九个姑娘,后来,九个儿子建造了九座村寨,九个姑娘开辟了九个地方。又如在《鲁般鲁饶》中,记载了朱补羽勒盘与开美久命金姑娘为追求自由婚姻,反抗父母包办婚姻而导致后者死亡的爱情悲剧。
上面说的是用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古籍中记载的一些有关情况。宁蒗县永宁纳西族地区,1962年笔者去那里调查时,那里还普遍实行着初期的对偶婚阶段的母系制阿夏婚姻。1988年又去调查时,已产生了少量专偶制婚姻家庭。但据有的学者调查,直到1993年,泸沽湖畔落水村的纳西族婚姻,阿夏婚姻仍占全村婚姻总数的93.75%,母系家庭占全村总数的75%,双系(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占17.86%。而且,“阿夏婚姻和母系家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见《云南日报》1993年10月28日《社科工作者调查表明“阿夏婚姻”具有旺盛生命力》)。
木里县俄亚乡的纳西族婚姻,1988年笔者去那里调查时,已过渡到以一夫一妻制婚姻为主的父系制婚姻家庭,但同时还保留有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共妻共夫,以及与永宁阿夏婚姻近似的叫“安达”的伙婚制婚姻。据调查,1988年该乡俄亚大村的138户,1071人,配偶双方健在或婚后丧偶不久的夫妇有171对,其中,一夫一妻制婚姻有111对,占总对数的64.9%,兄弟或非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制婚姻有50对,占总对数的29.2%。姐妹或非姐妹共夫的一夫多妻制婚姻有6对,占总对数的3.5%。几兄弟共几姐妹为妻的共夫共妻制婚姻有4对,占总对数的2.4%。至于家庭的类型,有父系制家庭,双系制家庭和母系制家庭三种。父系制家庭有96户,占总户数的69.2%;双系制家庭有39户,占总户数的28.2%;母系制家庭有3户,占总户数的2.2%。
俄亚乡安达婚的基本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居父家,彼此无经济上的联系。相互结交为安达的男女,夜晚由女方走访男子,或由男方邀几个伙伴,把当晚准备偶居的女子拉到家里,强行过安达婚生活。家里没有兄弟或兄弟们外出期间,也有男方走访女子,过从妻居的安达婚生活。结交安达所生子女,血统从母,世系按母系计算,属母系亲属成员。俄亚纳西族青壮年中,过安达婚生活的有这样几种人:一是终身不嫁,或丧偶及离异后回娘家长期过安达婚生活的妇女。二是结婚后不落夫家的妇女。三是多妻多夫制成员中性生活得不到合理调适的男女。四是长期没有成家立业的男女。五是由于婚前及婚后享有性自由习俗形成的已婚青壮年男女。以上情况说明,生活在俄亚乡的纳西族青壮年男女,象永宁地区一样,很多人都在过着群婚制的伙婚生活,所不同的,这种婚俗一个是存留于母系制为主的婚姻家庭,一个是存留于父系制为主的婚姻家庭之中。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婚姻家庭结构里,至今还保留着同一性质的伙婚生活,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婚姻现象。
至于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境内纳西族的婚姻和家庭,据《丽江木氏宦谱》记载,早在唐代,木氏土司家庭已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一般群众家庭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史书没有记载,很难下具体结构。但有明一代,木氏土司家已有收藏汉文典籍的万卷楼,有些土司的作品已选入钱牧斋的《列朝诗集》里,《明史·土司传》也称“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仪,以丽江木氏为首”等情况看,至迟在明代,儒家思想已成为丽江纳西族地区的统治思想。此外,学者们普遍认为产生于明代以前的丽江、中甸等地东巴经书中,有一本专门描写专偶婚礼仪的《婚礼歌》,所以丽江纳西族地区,很可能在明代以前就已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婚姻阶段。
二、纳西族的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又称亲属制度。纳西族的亲属称谓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曾进行过研究,国内如著名学者傅懋、李霖灿,以及詹承绪、严汝娴、刘龙初等,都作过专题研究。国外如美国人洛克、德国人普纳尔、英国人杰克逊等,也曾发表过专题文章,但这些国内外学者的文章,主要研究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问题,有的偶尔也谈到其它地区的情况,但只是罗列了一下亲属称谓名称,没有作深入研究,至于东巴古籍中出现的亲属称谓,至今还没有人问津,为了便于行家们进行比较研究,这里把东巴古籍中出现的亲属称谓,以及永宁、俄亚、丽江坝区纳西族的基本亲属称谓名称简介如下,并对其中有些问题作一简要的说明。
下面记录亲属称谓名称的符号,系采用1957年创制和讨论通过的《纳西文字方案(草案)》文字。音节后面的1代表55调,q代表31调,f代表13调,中平即33不标调。
1、东巴古籍中的亲属称谓
出现在东巴古籍中的纳西族基本亲属称谓有:
(1)e pv 祖父、舅祖父、外祖父、叔伯祖父、姑姨祖父。
(2)e zzщ 祖母、舅祖母、外祖母、叔伯祖母、姑姨祖母。
(3)e sщq 父亲、伯父、叔父。
(4)e mei母亲、伯母、叔母。
(5)bbee、bbuq妻子。
(6)zhuaq、zzщq丈夫。
(7)sso儿子。
(8)mil女儿。
(9)e bbvq兄、堂兄、表兄、内兄、姐夫。
(10)ggee ssщ弟、堂弟、表弟、内弟、妹夫。
(11)meil meiq姐、堂姐、表姐、嫂。
(12)ggu mei妹、堂、妹、表妹、弟媳。
(13)lv bbv孙男、内孙、外孙。
(14)lv mei孙女、内孙女、外孙女。
(15)zzei ee侄男、表侄、堂侄、甥男、表甥男、堂甥男。
(16)zzei mei侄女、表侄女、堂侄女、甥女、表甥女、堂甥女。
(17)e ggv舅父、姑父、姨父。
(18)e nii舅母、姑母、姨母。
(19)iuq pei岳父、公公。
(20)iuq mei岳母、婆婆。
(21)cher mei儿媳。
东巴古籍中出现的亲属称谓有以上21种,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东巴古籍中的亲属称谓属于类别式,即同一亲属称谓可以适用于同一范畴的成员。所有的亲属,都按辈份、性别、年龄分为祖父母、父母、自己及同辈、儿女、孙儿孙女等五辈。祖父母与孙儿孙女是东巴古籍中上行系列与下行系列中最远的关系,祖父母以上的祖先均视同祖父母,孙儿孙女以下的后裔均视同孙儿孙女,同辈者往往用同一称呼,不再修饰,不再细分。这些称谓表明同辈的年岁相当的亲属,在古代曾经是一个伙婚集团,纳西族的先民们曾经历过等辈伙婚的历史阶段。
2、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
宁蒗县沪沽湖畔永宁纳西族的基本亲属称谓有:
(1)e sщ 曾祖母、外曾祖母,舅曾祖父、姑曾祖父。
(2)e ssil 祖母、外祖母、姑祖母。
(3)e pv 祖父、外祖父、姑祖父。
(4)e mi 母、舅母、岳母、婆婆。
(5)e vl 舅父、父、姑父、岳父。
(6)e mvl 兄、姐。
(7)ggv mi 妹。
(8)ggei ssщ 弟。
(9)sso 儿。
(10)sso chv mi 儿媳。
(11)mvf(这里的f代表35调)女儿。
(12)sseiq mi 甥女。
(13)sseiq vq 甥男。
(14)rvq mi 孙女。
(15)rvq v 孙男。
(16)a dda 父、公公、岳父。
(17)e bbul 伯父、叔父。
(18)e nii 姑母。
(19)e mvl chv mi 嫂。
(20)ggei ssщ chv mi 弟媳。
(21)haq chv pa 夫。
(22)chv mi 妻。
(23)e mvl haq chv pa 姐夫。
(24)ggv mi haq chv pa 妹夫。
(25)sso mal 女婿。
(26)sseiq vq chv mi 甥媳。
(27)sseiq mi sso mal 甥女婿。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也是一种“区分为若干范畴,不论其与‘自身’的亲疏如何,凡属同一范畴的人即以同一亲属称谓统称之”的属于类别式的比较古老而又简单的一种亲属称谓。
(1)它只区分为六代。如以己身及兄弟姐妹为中心,上溯只有三代,即母、舅、父、伯、叔一代,祖母、祖父一代和曾祖母、曾祖父一代。下推只有两代,即女儿与儿子一代,孙女与孙男一代。曾祖和孙是永宁纳西族亲属称谓上行系列与下行系列最远的关系。曾祖以上以曾祖相称,孙以下一律以孙相称。
(2)永宁地区是以阿夏婚、母系家庭、双系家庭为主的一种婚姻家庭地区。如前所述,直至1993年,泸沽湖畔落水村的父系家庭,还只占总家庭户数的6.14%,所以在永宁纳西族群众中,主要通行母系制的亲属称谓,父系制的亲属称谓,如父亲、儿媳、丈夫、妻子、嫂子、弟媳、祖父、妹夫、伯、叔、姑母等等,平时使用的人很少。
(3)在永宁纳西族亲属称谓中,由于没有直系和旁系之分,儿子对生母和生母的所有姐妹,包括亲姐妹和旁系姐妹,一律称之为e mi,所以缺乏“姨”这个称谓。又由于生母和她的姐妹们的儿女全视为自己的儿女,所以在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中,缺乏“侄儿”“侄女”这两个称谓。
(4)永宁纳西族地区,由于还盛行初期对偶婚阶段的阿夏婚姻,即使有的已缔结了夫妻关系,往往还有其它临时性的阿夏,生父不一定是生母的丈夫,在习惯上,又往往称生母的阿夏为e v(舅父),所以儿女们对生母的丈夫称a DDa(父亲)的人还很少。
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问题,已有不少专篇问世,有关永宁纳西族婚姻家庭的专著里,也都讨论到这个问题,所以笔者在这里只作些简要的说明。
3、俄亚纳西族的基本亲属称谓
俄亚纳西族的基本亲属称谓有:
(1)pvl pv 曾祖父、外曾祖父、舅曾祖父、叔伯曾祖父、姑姨曾祖父。
(2)zzil zzi 曾祖母、外曾祖母、舅曾祖母、叔伯曾祖母、姑姨曾祖母。
(3)e pv 祖父、外祖父、舅祖父、叔伯祖父、姑姨祖父。
(4)e zzi 祖母、外祖母、舅祖母、叔伯祖母、姑姨祖母。
(5)el bbv 父亲、岳父、公公。
(6)e mei 母亲、岳母、婆婆。
(7)e ggv 舅父。
(8)eq bbuq ddeeq 伯父、大姑父、大姨父。
(9)eq bbuq jil 叔父、小姑父、小姨父。
(10)e nii ddeeq 伯母、大舅母、大姑母、大姨母。
(11)e nii jil 叔母、小舅母、小姑母、小姨母。
(12)sso 儿子。
(13)mil 女儿。
(14)meel ee 丈夫。
(15)mei qi 妻子。
(16)eq bbvl 兄。
(17)ggee ssщ 弟。
(18)mei qe ddeq 嫂、内嫂、堂嫂、表嫂。
(19)mei qi jil 弟媳、内弟媳,堂弟媳、表弟媳。
(20)zzei ee 侄男、甥男。
(21)zzei mei 侄女、甥女。
(22)zzei ee mei qi 侄媳、甥媳。
(23)zzei mei meel ee 侄女婿、甥女婿。
(24)meil meiq 姐姐。
(25)ggu mei 妹妹。
(26)lv bbv 孙男、外孙、甥孙、侄孙。
(27)lv mei 孙女、外孙女、甥孙女、侄孙女。
(28)lv bbv mei qi 孙媳、外孙媳、甥孙媳、侄孙媳。
(29)lv mei meel ee 孙女婿、外孙女婿、甥孙女婿、侄孙女婿。
俄亚纳西族的基本亲属称谓有以上29种。
(1)俄亚纳西族地区,虽然在解放前就已过渡到了以一夫一妻制为主的父系制婚姻家庭。但那里的父系家庭,有的与一妻多夫制并存,有的与一夫多妻制并存,有的与母系制并存,加上那里还盛行安达婚与不落夫家习俗,并还保留有少量母系制家庭,因此形成了类别式与说明式并存的混合制亲属称谓。
(2)俄亚纳西族的亲属称谓与永宁纳西族亲属称谓情况大体相同,如以己身为中心,上溯只有三代,下推只有两代。曾祖和孙是上行系列与下行系列最远的关系,曾祖以上一律以曾祖相称,孙以下一律以孙相称。
(3)上述29个基本亲属称谓中,属于类别式的有17个,属于说明式的有12个,各占总称谓数的59%与41%。上述情况说明,俄亚地区实行伙婚制婚姻的历史比较久远,至于一夫一妻制婚姻,是在伙婚制婚姻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4)俄亚纳西族的有些亲属称谓,在不同形式的婚姻家庭中,具有不同性质的含义,如el bbv这个称谓,在一夫一妻制家庭中,指亲生父亲。在一妻多夫制家庭中,指生父和他的兄弟们。在母系制或双系制家庭里的母系制成员来说,他们的el bbv应为生母的安达。e mei这个称谓也有类似情况,这里不再赘言。
(5)在一妻多夫制家庭里,没有伯父、叔父、伯母、叔母等称谓。在一夫多妻制家庭里,几姐妹共嫁一夫者,没有姨母这个称谓。在母系制家庭里,没有父和伯父、叔父等称谓。
(6)已举办过婚礼但不落夫家的妇女,带来安达子女来夫家以后,这些子女称生母的丈夫为el bbu,这是名不符实的。
4、丽江纳西族的亲属称谓
丽江坝区的纳西族的基本亲属称谓有:
(1)e ke 高祖父、外高祖父、岳高祖父。
(2)e iuq 高祖母、外高祖母、岳高祖母。
(3)e mul 曾祖父、外曾祖父、岳曾祖父。
(4)e mul zzщ 曾祖母、外曾祖母、岳曾祖母。
(5)el lo 祖父、堂祖父、表祖父。
(6)el mai 祖母,堂祖母、表祖母。
(7)el gu 外公。
(8)e pof 外婆。
(9)e a e ddi 父。
(10)e mo、e mei 母。
(11)e jiul 舅父。
(12)e jiul mo 舅母。
(13)dal ddi 伯父。
(14)dal mo 伯母。
(15)e sщf 叔父。
(16)e sщf mo 叔母。
(17)gv ddi 姑父。
(18)gv mo 姑母。
(19)ieiq ddi 姨父。
(20)ieiq mo 姨母。
(21)iuq pei 岳父、公公。
(22)iuq mei 岳母、婆婆。
(23)e gaiq ssw 丈夫。
(24)nii nvq 妻子。
(25)e bbvq 兄、内兄、堂兄、表兄。
(26)e bbvq nii nvq 嫂、内嫂、堂嫂、表嫂。
(27)ggee ssщ 弟、内弟、堂弟、表弟。
(28)ggee ssщ cher me 弟媳、内弟媳、堂弟媳、表弟媳。
(29)el zi 姐姐、堂姐、表姐。
(30)el zi meel ee 姐夫、堂姐父、表姐父。
(31)ggu mei 妹妹、堂妹、表妹。
(32)ggu mei meel ee 妹夫、堂妹夫、表妹夫。
(33)xiul ee 大伯子、小叔子。
(34)mei q hual mei 姑嫂。
(35)sso 儿。
(36)sso cher mei 儿媳。
(37)mel 女儿。
(38)mil meel ee 女婿。
(39)zzei ee 侄男、堂侄男、表侄男、甥男、堂甥男、表甥男。
(40)zzei ee cher mei 侄媳、堂侄媳、表侄媳、甥媳、堂甥媳、表甥媳。
(41)zzei mei 侄女、堂侄女、甥女、堂甥女。
(42)zzei mei meel ee 侄女婿、堂侄女婿、甥女婿、堂甥女婿。
(43)lv bbv 孙男、内孙、外孙。
(44)lv bbv cher mei 孙媳、内孙媳,外孙媳。
(45)lv mei 孙媳、内孙媳、外孙媳。
(46)lv mei meel ee孙女婿、内孙女婿、外孙女婿。
(47)lvl BBv曾孙男、曾内孙男、曾外孙男。
(48)lvl BBv cher mei曾孙媳、曾内孙媳、曾外孙媳。
(49)lvl mei曾孙女、曾内孙女、曾外孙女。
(50)lvl mei meel ee 曾孙女婿、曾内孙女婿、曾外孙女婿。
丽江坝区现行基本亲属称谓有以上50种。上面的这些称谓:
(1)如以己身为中心,上溯有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四代。下推有儿子、孙子、曾孙三代,共8代。高祖父和曾孙是上行系列与下行系列最远的关系。
(2)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丽江坝区纳西族的亲属称谓,除了亲属关系相同的人以外,每个人都应通过专门的称谓或说明性的名称与其他人相区别。但上述50种称谓中,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类别式亲属称谓,这说明,丽江坝区的纳西族先民,象俄亚和永宁一样,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伙婚制婚姻阶段。
(3)上述50种亲属称谓中,el lo、el nai、el gu、e pof、e bba、e jil、e jiul、e jul mo、dal ddi、dal mo、e sщf、e sщf mo、gv ddi、gv mo、ieiq ddi、ieiq mo、el zi等称谓为当地汉语借词,汉族称谓借词占总称谓数的32%。是不是丽江坝区纳西族原来没有这些称谓名称呢?不是,因为《乾隆丽江志略》和《光绪丽江府志稿》方言部分中,记载有其中一些原称谓名称。这两本府志中,称祖父为e pv,称祖为e zzщ,称舅父为e ggv,称姐姐为meil meiq。交通比较闭塞的丽江山区纳西族语言中,至今还称姑父、姨父为eq bbul,称姑母为e nii,称姨母为e mei,称伯父为el bbu ddeeq,称叔父为el bbu jil,称父亲为e sщq,称外公为e pv,称外婆为e zzщ。可见,上述几个新称谓,是光绪年间以后才从汉族亲属称谓中移植过来的。
(4)除上述50种基本亲属称谓外,还有一些其它说明式的称谓,如祖父、祖母、伯父、伯母、舅母、儿子、儿媳、孙男、孙女等等都有大、中、小或一、二、三、四……之分,因为这些数字要看具体情况而定,所以没有列入上述基本亲属称谓之中。
三、相关的几个词和词组
研究纳西族婚姻家庭和亲属称谓问题的文章中,经常提到了下面几个词的含义,但大家认识不太一致,作为一个本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应该对这些词的本义提出自己的认识,所以在这里略陈一下自己的管见。
(1)koq ddee和o koq、nal koq,koq ddee之意为亲属,包括男、女双方之亲属。其中,koq分为o koq与nal koq两种。o为骨,okq为骨亲属,即男性亲属。nal为瘦肉,nal koq为肉亲属,即女性亲属。ddee意亦为女亲属。上面这几个词是本民族原有的基本词汇,有一个叫杰克逊的英国学者,说o与nal是藏语借词,这是一种误会。
(2)qiu cnaq与sщq ssщ
qiu chaq与sщq ssщ,均为一同血缘之亲属,有宗族或家族之意。qiu chaq是个联合词组,qiu意为血亲,chaq意为后裔。有的学者说chaq意为“世代”,纳西族称世代为ssщ或chrl,所以说chaq意为世代是不妥贴的。永宁、俄亚等地的sщq ssщ,其意与丽江、中甸、维西等地的coq o相同,意为宗族或家族。
(3)bber bvl与sщ bbv iuq
有些学者的文章中,说bber bvl之意为“客人祖先”,“自我之夫的祖先”。bber bvl这个联合词组,bber之意为客人,但bvl之意不是祖先,其意为主人,所以bber bvl之意既不是“客人祖先”,也不是“自我之夫的祖先”,而是“客人与主人”。至sщ bbv iuq一词,sщ bbv为e pv(祖父)之冠词,iuq 之意为死者,其意为“已去世了的祖父”,不是“自我母亲之夫的祖先”。
(4)a rhu
研究永宁纳西族阿夏婚姻的学者,经常有这样一种说法,说a hru(阿注)一词是普米语借词,不知道永宁普米族是不是称情侣为阿注,但丽江、中甸、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也称情侣为a rhu或aq rhul,称伙伴、朋友为rhu sso rhu mil。在东巴古籍中,也称表侣为a rhu或rhu heeq,所以永宁地区的a rhu一词,应为纳西语固有基本词汇,不应该是借词。
从上面所述各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纳西族的婚姻与家庭,经历了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先是集团内部的等辈血缘婚,然后是母系制氏族的族外群婚,再次是父系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母系制与父系制的专偶婚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婚姻形态,这就是属于初期对偶婚阶段的永宁阿夏婚和俄亚安达婚。纳西族婚姻阶段是永宁阿夏婚和俄亚安达婚,纳西族婚姻最突出的特点是:过渡性的初期对偶婚存活的时间特别长,直到现在还存活于永宁、俄亚群众之中,所以这两个地方至今还保留着母系、双系、父系等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