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学生习惯的培养问题论文

小学阶段学生习惯的培养问题论文

小学阶段学生习惯的培养问题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 何 莉

【摘 要】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指小学一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在孩子人生踏出第一步时,该培养哪些习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好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学生习惯;重要性;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人生识字糊涂始,小学阶段是人生步入正规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人进入社会的开始,古话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因此,小学阶段的习惯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一、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小学,人生踏入正规教育环境的第一步 。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也就进入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享受国家法定的正规教育环境、资源和九年义务教育。可以说这是儿童教育人生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对于“学校”这一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一片空白,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也是一片空白,学习生涯如同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每个孩子家长都渴望看到最新最美的图画,绘画者就是孩子、家长、老师。能否看到最美的图画,主要取决于绘画者,即在孩子的校园生活初始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习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法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成人教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二战以后,法国成人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国家、学校、公司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成人教育体系。法国成人教育在行政管理、资助体系、实施机构、培训方式及国际合作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经验。

2.孩子进入小学,就意味着孩子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转向走进了陌生的社会小环境——校园。 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和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脾气、秉性的小伙伴、老师相处。相处的过程中,同学和家人有很大的差异,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交流,甚至是摩擦……孩子们该怎么面对和处理呢?学生要在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中,学习与同学、老师如何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个难题。顺利的相处可以为孩子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给学生培养怎样的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二、需要培养哪些习惯

在孩子踏出人生第一步时,该培养哪些习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生刚开启的正规教育阶段呢?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好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呢?纵观诸多小学毕业生的状况,进行统计评估,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性格和兴趣爱好。

三、如何培养这些习惯

2.2.2 增施微生物营养料对养殖水体氮磷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等含量过高会导致小龙虾组织缺氧、摄食量下降、抗病性降低,最终导致生长速度缓慢甚至死亡。由表3可知,增施微生物营养料后试验组水体氨氮含量较对照组降低 0.09 mg/L,降低幅度 28.1%,在 6 月、9 月和10月三个时间段差异达显著水平。亚硝酸盐含量在两处理间表现为试验组较对照显著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降低 0.006 mg/L,降低幅度为 27.3%。 总磷含量在两个处理间表现为增施微生物营养料增加了养殖水体中总磷含量,平均增加量为0.17 mg/L,即增加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为今后孩子的一生打基础,也是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打基础。(1)要培养孩子规律生活的作息时间。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上床睡觉,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睡眠,白天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前要培养,上小学以后更要强化培养。家里有孩子了,家长要做到一日三餐吃饭一定要按时,早上按时起来,晚上按时休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氛围。家长不要因为应酬等原因,晚睡或不按时起床,扰乱孩子的生物钟,不利于形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正常的作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早晚自己洗脸刷牙,吃好早餐,自己收拾好书包,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习惯。刚开始培养这些自理能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把小孩子当做成年人来看待。一开始孩子的动作慢是常态,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多肯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遇到做得不好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细致的具体指导。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自信、阳光、开朗的性格,而且自理能力带来的自信会对孩子学习以及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是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方式有很大不同。有些家长个性比较强,可能在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缺乏耐心,态度不够温和。尤其是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表现得比较暴躁。其实这无形之中就使孩子在面对家长时自动关闭交流的通道。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的差错或不足,给予安慰,给予鼓励,给予具体的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形成,也有助于孩子尽快适应学校集体生活。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来看,家长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孩子学前和上学后的各个阶段均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能结合学校的学习任务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终身受益。(1)培养孩子整理学习物品的习惯。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了,每天上课必须要带书包,家长要耐心地培养孩子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可以从整理文具盒开始,先和孩子交流,每天上学要带哪些文具?启发孩子根据学校的要求一一准备好,并放入文具盒内。第二步,可以从文具的准备整理拓展到书本的整理。启发孩子根据课程表和各科老师的要求,家长也可协助,但是千万不要完全代劳。孩子学会整理学习用品了,家长也不用经常为孩子丢三落四而烦恼了。(2)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看到这一条肯定会有人说,听课是在学校的事情,家长怎么培养呢?家长可以这样做,在家里培养孩子专注力,有意识地让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专心地听故事、讲故事;专心地做个手工作品;专心地完成一幅画作;专心地下棋或学唱一首歌曲等,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专注力。(3)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会根据学习进度、学习的重难点给孩子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家长有必要在孩子刚刚开始进入学习阶段的时候,指导孩子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

3.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兴趣爱好。

(1)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性格。孩子刚刚进入学校,幼小的心灵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解和好奇。“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讲小孩子因为小,知道得不多,所以总是童言无忌。作为家长,要创造平台让孩子表现,要鼓励孩子表达,同时,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表现。家长要多给予孩子鼓励,肯定其表现优秀之处,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树立信心,乐于表现,乐于和他人沟通。(2)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学习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家长要排除极端心理,一门心思就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关注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如果孩子的生活只剩下学习,那是多么可怕。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关心什么。比如,孩子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孩子课余爱玩哪些游戏,孩子爱看什么书等。经过观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与一些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或者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开阔心境;或者引导孩子看一些有益身心的书籍,丰富心灵;或者引导孩子练习某种技能作为业余爱好,如:学习唱歌、画画等。

3.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综上所述,关于孩子小学阶段的习惯培养,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谈,因为每个孩子的人生都应是多元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相信家长们只要用心、用情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适应学校生活,健康积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鸿.浅谈小学生的习惯培养[J].科学咨询,2018(3):23-23.

[2]邱兰.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2(1):143-143.

[3]李经伟,韩菊.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33):5-6.

标签:;  ;  ;  ;  ;  ;  

小学阶段学生习惯的培养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