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制造业竞争力变化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入世五年来我国出口制造业竞争力变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年论文,变动论文,制造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截至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入世五周年。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这样评价中国入世五年的成果:“五年后,中国将迈向入世保护期的重点线,加入WTO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五年的成果远远超出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预期。”[1] 现在五年的过渡期已经过去,中国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国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国外市场对我国的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接连不断,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不断增多,严峻的贸易形势让我们不得不对出口产业结构和外贸竞争力进一步探讨,以期改善出口贸易条件,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升出口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入世五周年我国贸易情况综述

2001年的入世给予了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契机和动力。入世以来,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容纳了世界市场,也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内市场的不断国际化,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出口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让我国企业无所适从,接连不断的贸易救济案件更是大大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急需正视和应对入世后过渡期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入世五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翻了一番,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逐年上升。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6亿美元,至2005年已经猛增到14221亿美元;2001年我国出口产品占世界份额为3.9%,到2005年,份额已经占7.5%。2002~2004年三年间,我国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2.3%,34.5%和32%。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三,服务贸易进出口跃居世界第七,其具体走势如图1所示。这种超高速增长格局,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对我国刮目相看。

图1 2001~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趋势图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2005年我国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电视机和棉布的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发电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糖产量居世界第三;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01与2005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对比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数据库和粮农组织数据库。

(三)制造业出口地位稳步上升

入世五年来,工业制造产品出口增幅显著,2001~2005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3.9%,35.81%,37.02%;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逐年增长33.8%,47.88%,42.86%。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28.6%,制造产品的出口占94%,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稳居54%左右。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国很有希望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不仅为大型基础原材料进口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增长机会,也为我国经济实现另一个腾飞带来机遇。

(四)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形势极为严峻

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国外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案件高达700多起。入世以后,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更是摩擦不断,在WTO界定的贸易救济措施案件中,全球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仅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产品就遭遇9个国家和地区的16起反倾销调查,累计涉案金额3.14亿美元,立案数量、涉案国家和地区、涉案金额均超过2005年同期水平。2006年上半年,全球37%的反倾销调查针对我国。我国已是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还有迹象显示,针对我国的反补贴(影响更甚于反倾销)调查也在增加。表2是WTO成立(1995年)到2004年6月底世界其他国家针对我国各类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立案数量。

表2 针对主要产品的反倾销立案数量

注:※——机电和音像制品包括:电视机、机械仪器及其电气元件、录音机、电视用录音、录像设备及其附件等。

二、现阶段我国出口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即劳动密集型产品是遭受贸易壁垒的重点,前五位的涉案产品分别为贱金属产品、化工产品、机电和音像设备、塑料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这五类产品案件数合计占83.5%。几年前,我国涉案商品大多是低附加值或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加工商品,如矿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入世以来,一些技术产品也遭到国外的反倾销指控,如彩电、计算机磁盘等。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不断加剧,国外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我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危害整个产业的潜在成长能力,这不仅不利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和竞争力,更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从绝对立案数量和遭受起诉的产品结构上就可以看出,上述种种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的限制,已经构成了对我国外贸政策转变的外部约束机制。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多地向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核心竞争力方面转变,如果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不能实现新一轮的优化升级,届时摩擦将可能更为激烈。产业和贸易发展的规律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成为产业升级的领头羊。迄今为止,世界上的贸易大国没有一个通过量大价低的初级出口方式维系。对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其生产和出口长期由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构成,即使采取积极的出口鼓励政策也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福利水平,而只会在国际分工的新格局中逐渐处于边缘化的地位[2]。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特定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现有数据看,2003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090美元;2005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740美元,按照钱纳里人均收入划分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霍夫曼系数划分,目前我国的“霍夫曼系数”约为1.25,可以说已经进入到工业中期阶段,工业化任务将进入到后期成熟阶段[3]。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其工业化的过程必然表现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这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内容。如今入世五周年的过渡期已满,从2007年开始,我国开始迈入一个更加开放的新时期,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我国能否承接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成为继英国、日本之后下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关键在于在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否有所作为。

从本文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制成品和设备制造业增速迅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的位次逐年提升;吸引国外直接投资(FDI)、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和国际旅游收入进一步增加,我国经济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良好势头下,我们有必要紧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着眼点,全面分析出口产业结构,尤其是出口制造业的竞争力,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发展优势,避免劣势,以期提升出口制造业竞争力,从而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三、我国出口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根据2002~2005年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运用进出口数据法,选取三个常用的测算进出口产业竞争力的指标,分别计算出四年中我国16个出口制造业竞争力的状况。

(一)产业竞争力指标的选取

用于测算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而且各个行业标准不同,基于指标设定的简明和科学性、可比可量性及动态导向原则,结合各行业统计数据资料的可得性,选取以下评价指标[4]:

(二)出口产业的选取

出口产业选取的依据:首先,从本文第一部分的分析看出,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产业和商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即第二产业——制造业;其次,第二产业之外的服务业、农业等产业的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和即时消费的特点,国际性不明显,区域局限性大,且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主要进出口产业都集中在第二产业;最后,目前有关我国进入后过渡期、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战略机遇期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激烈讨论,使得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在所有的出口产业中,本文主要计算的是出口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

在此计算了我国入世之后2002~2005年四年的数据,选取的16个产业分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纺织鞋帽及其他纺织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和音像设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及其零附件。

(三)测算数据分析

从横截面数据分析TC指数。入世后的四年中,TC指数一直大于0的产业有6个,分别是食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业、纺织鞋帽及其他纺织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TC指数最高的一直是纺织鞋帽及其他纺织制品制造业,维持在0.94左右;农副产品加工业在2003年、2004年转入负数,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和音像设备制造业在2004年变成正数,分别为0.073,0.038,0.029。从时间序列数据上分析,TC指数大于0的六个产业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各自的水平上;在TC指数增加的三个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002年的-0.044增加到2005年的0.178,增长率超过了500%。

从横截面数据分析IIT。2002年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为1.518;2003~2005年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一直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且绝对数据逐年增长,分别为1.495,1.604,1.630;另外,塑料制品业、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业和烟草制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比较高。从时间序列数据上分析,入世后的四年里,各个产业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或是下降趋势,基本维持在各自已有的水平范围波动,变化趋于稳定;唯一两个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前者从1.518下降至1.365,后者从1.427上升到1.630,降幅和增幅分别为10%和14%。

从横截面数据分析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机电和音像设备制造业在四年中一直为正且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达到15.7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及其零附件这三个产业的指数也分别在10%以上;贱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在2004年达到了46.01%,为各年所有指数中最高;2005年指数最高的产业是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及其零附件,为31.16%。从时间序列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2002年和2003年,每年都只有三个产业的指数是正数;但到2004年,16个产业已经有9个产业的指数变成正数;到2005年,13个产业的指数都为正数,占总的出口产业的81.25%[5]。

(四)我国出口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可得如下结论:TC>0的产业,其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几乎都为负数,如很典型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业、纺织鞋帽及其他纺织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它们的TC指数都相对较高,但是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却一直为负数。这说明,虽然这些产业在出口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其竞争力却相对较弱,如果不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很难长久保持优势地位。在所有的三年的数据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和音像设备制造业两个产业在2004年同时成为正数,这意味着这两个产业在扭转其不利地位的同时,产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发展潜力很大。

一部分竞争力较低的产业之所以处于优势地位,是因为这些规模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自然在对外贸易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我国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内,外资企业尚未充分进入,所以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市场。由于其存在量大价低的优势,此类产品的大量出口造成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必然会导致其他国家的抵制,也是造成频繁的贸易磨擦的导火索。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此类产业如果还单单是依靠其价格占据于国际市场,那么,其发展前景也一定不会看好。而另外一部分工业类型的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增长势头迅猛,在过渡期满全面开放市场之后出口还会继续扩大。并且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的基础,呈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双重特征。依据科特勒的产业吸引力因素理论,装备制造业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普通机械和专业设备等产业将是支撑一国未来发展的潜力产业。因此,我们应给予这类产业较多关注。

四、对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对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如下。

虽然五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但我国面临的考验却远未结束。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制造业出口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侧重点是以下五个方面:①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和产品质量,如纺织、服装、食品、烟草、塑料制品行业,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规模经济的优势,不仅要靠价格低廉取胜,更要着眼于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针对国外需求量比较大的产品进行开发和市场开拓,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还可以大大减少国际贸易摩擦。②着力拓展竞争力强而规模较小的产业的全球市场,如仪器仪表、饮料、皮革毛皮、木材加工、造纸等,虽然这些产业内贸易指数不高,但是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小商品基地,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球都很有影响力,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拓国际新市场,尽量使出口市场份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避免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③加快发展行业前景看好的装备机械制造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和音像设备制造业等,不仅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还要注重发展广大的国内市场。中低档的电视机、冰箱、收音机、录像机等可考虑在农村市场寻找销路。另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可以提升国民经济的物质装备和物质基础,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必须注意的是,政府应该放手让企业在开放环境的合作与竞争中提升自身能力。④加快技术密集型的化工制造业的发展。重化工业不仅包括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资料产业,同时包括技术密集型产品制造业。如化学工业中的精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橡胶制品业,这些产业附加值高,消耗能源少,在未来有较大发展。⑤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方面,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信息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本身需要通过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产业水平和层次。

总的来说,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同时,必须把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投资类电子产品制造业、精细化学工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放在战略性的地位。这样,既可以推进国民经济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降低社会生产过程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提高短缺性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够改善国际贸易条件,降低对国际市场上能源、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国际贸易摩擦的发生率。

标签:;  ;  ;  ;  

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制造业竞争力变化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