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商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内蒙古国有商业企业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论文,商业论文,企业改革论文,提高经济效益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内蒙古自治区国有商业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改革初期,国有商业企业实行了“三多一 少”的改革,打破了“三固定”,改变了购进方式。下放了二级批发企业及食品公司的管理权限。同时,全面推进了“四放开”改革。
二是全面实行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是推行风险抵押承包,分档选标承包,联销联利计酬承包等多种承包经营责任制。如包头市百货大楼自1987年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内包保外包、部门包企业的良性经营承包机制。
三是政企分开,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大多数盟市、旗县商业局(处)都积极转变职能,在搞好行业管理的同时,成立总公司直接办实体经营。据统计,全区有43个旗县商业局(处)先后成立了商业总公司,部分区属和市属企业组建了商业企业集团公司。内蒙古商业粮油集团总公司、呼市商业集团总公司,赤峰市百货总公司等。
四是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截至1996年底,全区国有商业企业系统有35家大中型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如内蒙古民族商场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在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后‘继续改革,规范运作,在1996年成功地完成了股票发行与上市工作,募集资金近亿元,走上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包头市百货大楼集团公司在1997年力争完成股份制改革,并积极做好股票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包头市青山商厦有限责任公司被列为自治区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东胜市百货大楼、临河市商业大厦等一些大的零售商场也实行了股份制经营,运行比较规范。
五是各地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快了小型企业改革的步伐。各地在小型企业的改革上,主要是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柜台承包、租赁等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区1200多个独立核算的国有商业小企业,改为股份制的94个,实行“国有民营”的211个.租凭的273个,拍卖的37个,破产的56个。特别是巴盟、伊盟的部分小企业改革进展比较快,他们提出”四个”,即产权一次性明晰,债务一次性处理,离退休人员一次性安置,在岗人员一次性脱钩,使改革一步到位。旗县较大的百货商场都进行了改革,大部分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企业,这些企业转制后商品销售收入增加,职工收入比铰稳定,上交国家利税增加。
六是积极推行新的营销方式,探索开拓市场的新途径。近年来,全区各种形式的连锁经营和代理制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全区已有各类连锁公司(店)10多家,各种形式的直营店、加盟店也有所发展。在方便群众购物、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物价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如内蒙古九州商厦名优酒连锁店、包头市东河菜市场、呼市食全良美批发配送中心等效益都很好。
七是积极推进家畜“定点屠宰”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不完全统计,包括旗、县、乡镇已设定点1590个,其中国有食品系统160个。目前,自治区政府已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家畜定点屠宰检疫管理规定》。
八是组织商业企业参加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目前,已脱颖出60家消费者信得过的无假冒伪劣商品企业,其中内蒙古民族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百货大楼集团公司和扎兰屯市百货大楼受到中宣部和内贸部通报表扬。
深化改革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繁荣了市场,稳定了物价,活跃了经济,而且为增加财政收人,扩大劳动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全区商业系统在市场供需平稳、市场竞争激烈、经营难度增大、刚性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减亏1040 万元,净亏损比上年减少7.4%,缴纳税利1.4亿元,增长5.64%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经济效益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全系统减亏1822万元,缴纳税利6682万元。
二、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体制还不适应变化了的市场情况。主要是改革开放后,部分企业领导班子素质不高,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管理机制是计划经济的,企业还是“大锅饭”,不担风险:经营机制是单一机制,营销手段落后,单纯依赖“坐、等、靠”,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导致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国有商业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已下降到36%以下。
2.资金短缺。目前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一般零售企业只占全部资金的5%左右,批发企业为1%~2%,企业正常的商品购销所用流动资金几乎全靠银行贷款,有的企业甚至是长期负债经营。但由于国家紧缩银根,企业贷不出款,,即使看准了市场畅销商品也难以进货。同时,由于企业资金普遍短缺,相互间拖欠严重。1996年底,全自治区应收帐款达12.5亿元。呼市地区的几家大中型零售企业,如天元商厦、新世纪广场、银贺商厦等都是在1992年“拨改贷”以后兴建的,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天元商夏为例,基本建设贷款1.6亿元,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2000多万元。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积累能力低,发展乏力,后劲不足。
3.历史包袱沉重。一是离退休人员负担重。目前,企业离退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一般为30%左右,而且逐年增加,每年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工资及医药费占企业工资总额的10%左右:基本上是二三个在岗职工负担一个离退人员。二是债务负担重。不少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或承包期间表现为虚假兴旺,该摊的不摊,该消化的没有消化,给企业留下了亏损的隐患,据统计,到1996年全区国有商场历史挂帐潜亏金额16.7亿元,其中,超过三年的应收帐款5,2亿元,待摊费用2.3亿元,未分配利润(亏损)7.2亿元,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4亿元。巨额的亏损挂帐、潜亏占用了绝大部分流动资金。1996年,全区短期借款22.5亿元,利息支出1.8亿元,占整个流通费用的23%。三是资产闲置的包袱。国营商业多年来为保证商品供应,购置和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固定资产。进入市场经济后,竞争主体多元化,原有固定资产显得过剩,大量闲置赤峰、锡盟、乌盟肉类加工企业,近几年平均资产利用率不足20%~30%,目前,有些网点想租、想卖,也租卖不出去。
4税负如重1994年年实行新税制后.商业企业税负普遍比以前增加40%,其中,批发环节税上调了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交所得税33%,国家还参与分红,1996年,自治区又提高了地税征税水平,国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多,营业面积积大,使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辆使用税比上年增幅加大,加重了企业变形负担。
5市场竞争不平等。由于市场管理没有跟上,竞争规则不完善,经营行为不规范,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个体户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偷税漏脱,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对个体户实行的是定额税,国有企业是增值税。据调查,不少旗县商业改为国有民营后,上交国家的利税增加,如锡林浩特市百货大楼。近几年上缴税金平均50万元,1996年上缴70万元。其他旗县百货大楼上交税金大都在20~40万元左右。而个体及私营企业则很少。翁牛特旗食品公司反映,全旗(不包括赤峰远大肉牛公司)12家食品企业,1995年国营食品公司宰1万只羊、50头牛交税40万元,面个体私营企业宰3万只羊,只交税1万元。林西县反映,据县政府对60户个体、私营企业进行调查,1996年仅交税6万元,而百货大楼一家就交20万元,显然不平等。同时,有些部门对企业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也有增无减,吃掉了企业的利润。
6.市场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和协调。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已导致呼市、包头、赤峰等地区大中型商业网点饱和,有场无市现象已开始发生。
7.商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弱化。近几年,商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比较混乱,管理不统一,有的盟市和旗县商业处(局)转为总公司,有的撤销了商业局,变为经济实体,有的退出政府序列,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造成归口不顺,工作不便,业务脱节。同时,宏观调控乏力。重点消费城市在市场平稳时,不重视地方储备,反而在市场波动时让企业承担政府职责,以及差价损失,而企业平抑市场差价损失,财政又不能如数拨补到位。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重视商品流通工作。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建设市场、搞活流通对推进改革,发展经济重大作用的认识,真正把商品流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上重要位置。二是要建立高起点、高规划,构筑全区商品流通大容量、开放式、远辐射、现代化的新格局。到2000年,在呼市、包头、亦峰要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市场。三是要加强对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目前盟市、旗县商业处(局)仍然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其机构要保特稳定, 不要随便移交其他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要按公务员对待、人员经费财政继续给予核拨。
2.建立良好的商品流通秩序,国有商业企业要根据当前的的市场形势,进一步改革重要商品的管理和购销体制,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能力,切实搞好肉、荣、糖等关系到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总量平衡和市场供应,发挥主渠道作用。专营专卖等重要商品的批发,应主要掌握在国有商业批发企业手中。对现有的社会批发企业,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治理整顿新设立的批发企业,严格执行报批批制度,商务厅将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商业批发市场管理办法》,提交自治区政府和人大审议。要切实整顿流通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大张旗鼓地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坚定不移地贯彻生猪定点屠宰方针,解决私屠滥宰、危害人民健康的问题。
3.加强城市零售商业网点的管理规划和布局。各级商业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城市消费水平、结构、档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科学地对商业网点进行规划和布局。各盟市要学习包头市的经验,尽快成立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公室。原则上,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基建和技改项目由自治区审批,500万元以下的由盟市负负责审批。
4.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一是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最近国家已明确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有关优惠政策扩大到内贸企业,国有商业要抓住这个机遇,把调整改组、增资减债,特别是推进企业兼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二是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实现调控市场、调节供求平衡。初步确定内蒙古民族商场、天元商厦、包头市百货大楼为试点单位。三是放活小企业。对小型企业的改革,要大力推行伊、巴盟改革的经验,以解决小穷亏企业改革中债务和人员的难点问题。
5.积极创新经营方式。一是批零企业要大力推行和完善总代理和总经销经营方式·特别是批发企业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批发体系向总经销、总代理制转变。二是发展连锁经营或配送中心。今年呼市,包头、乌海、赤峰等中心城市,要在连锁方面有大的发展。结合区外经验和本区实际,商务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抓紧制定《内蒙古自治区连锁经营企业管理办法》和《扶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的优惠政策》。
6.工商联手,加大开拓地方工业品市场的力度。商务厅要积极组织区内工商企业参加内贸部主办的春、秋季全国商品交易会,大力推销区内工业品。各盟市也要结合各自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组织工商企业“联姻”,发展地方产品代理系列品种。要求全区大中型零售商场都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内蒙古地方工业名优特新产品专柜”,促进地方工业品有较大幅度增长。在搞好工商联手的同时,还要搞好农商联手、牧商联手,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7.强化企业管理,狠抓扭亏增盈。一是在国有商业企业中继续大力推广学习邯钢经验,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同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成本费用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层层建立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把扭亏增盈的指标量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和环节,并同经营者及职工的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三是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服务手段、向服务要效益。
8.妥善解决历史债务问题。目前,商业企业背着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许多是因执行调控政策形成的,需要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积极消化。如对国家1983年处理的涤棉商品削价损失,应由银行核销;对1984年、1985年赊销给供销社的棉布挂帐,按人民银行总行[90]427号文件要求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从1991年起挂帐停息;各级地方政府为启动和扶持地方工业生产,指令商业企业为工业企业转贷的贷款,原则上应本息转给工业企业:对政府同意由企业兴建的各类经营设施,属于拨改贷范围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贷款为国家资本投入;各级财政欠补的肉莱经营企业补贴款和欠退的税款要按国家的规定在二三年内全部退补到位;要严格遵守国务院国发[1994]23号文件精神,对国有副食经营肉、禽、蛋、菜和水产品征收增值税后增加的税负要即收即退,这样,使企业的包袱与新机制脱钩,重构国有商业企业运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