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五点思考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五点思考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需要增强的五种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五种论文,有效性论文,理念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11-0069-00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从教学理念的改进和完善入手,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在教学功能上,要坚持政治性,增强知识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大学生的公共政治课和必修课,必须坚持教学功能的政治性,这是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功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要求和教学制度安排,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政治性功能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把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坚持政治性功能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但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受多样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混乱和不同看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性化”、“边缘化”、“市场化”、“迎合化”的错误倾向。其实质都是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方向和本质要求。对这些错误倾向必须要坚决反对和纠正。

除了政治性功能以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的纽带作用及其所具有的价值认同感、内容丰富性、形式生动性等特点,使其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因而,在坚持政治性功能为主导的前提下,还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到文化发展的视野中加以思考,特别是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文化视野增强知识性,就是要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知识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内容。这是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空洞无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具体来说,需要把握三点要求:一是主导性。这是由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导向和前途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把知识性与引导性统一起来。二是层次性。这是由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格局和结构所决定的。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格局中,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基础,主流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有益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和内容结构,应根据这一层次性要求加以改进和完善。三是借鉴性。这是由文化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所决定的。毛泽东曾经指出:“在文化方面,各国人民应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对人类有所贡献。各国文化有共同点但也有差别。”[1](P226)思想道德也是如此,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有各自的道德理论,但“这三种道德论代表同一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正因为这样,就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2](P434)这些共同性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可以为不同阶级、社会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的。思想文化具有共同性的一面,决定了不同国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也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内容和做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政治性功能,也要增强知识性功能;不仅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也应当把它看做是一门文化知识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当作知识来对待;既要突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又要体现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和对西方有益文化及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古今中外思想的精华,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育实效。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纠正拼图性,增强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明确的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涉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相比,其突出特点就是注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05方案”的课程设置同样注重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过去由于缺乏学科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内容设置的,带有明显的条块拼图特点,甚至连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分工也是如此。“05方案”的四门新课程及其新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每门课都增强了课程的整体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整体性的教学要求,有些教师尚不具备从整体上讲授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结构,因而,有些高校依然存在对一门课进行分块教学的现象,这必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整体性理解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严密的内在联系,其主线就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各门课程也是一个整体,“概论”课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主线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础”课的主线是培养“四有”人才;“纲要”课的主线是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方面也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

因此,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必须提高从整体上理解和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和水平,并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要求,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只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在教学形式上,要超越功能性,增强价值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一般表现为功能性和价值性两个层面,都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发挥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张澍军教授认为,功能和价值的主要不同在于,功能强调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作用特性或单方面能力,而价值强调和表达的是事物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作用的趋向与效应。所以,事物有价值,则必有与其相应的功能,而事物有某种功能,却不一定必有相应的价值。[3](P217)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不同认识,往往会导致教学形式的不同选择。局限于功能性的认识,很容易导致宣教式教学,而有了价值性的认识,则会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

过去,开大会、大班课等形式曾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些人片面认为只要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教育效果。这种认识在现在的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被安排成大班课,甚至有的高校一个教学班多至几百人。大班教学由于学生过多,不便于师生互动,因而只能导致宣讲式的教学,难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个体性,其实效性和价值性就会大打折扣。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直接作用于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而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多样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具有多样性、层次性、个性化的特点,这就更需要通过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来进行,课堂人数不宜太多,大班教学显然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有效性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沈壮海教授认为:“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就其实质而言,是体现于特定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价值关系,表现为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所构成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4](p15)因而,只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性,才能增强其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价值意识,就是要按照“三贴近”和“以生为本”的原则,变宣讲式教学为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教育内容“进入大学生的头脑”。根据价值性的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实行自然班教学或实行小班化教学,师资人数也要按照这一要求来配备,要重视和保证德育投入,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形式化”。形式化的教学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还会破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说到底是一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宣传、动员工作,实行小班教学无疑会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要以中班教学(每班100名学生左右)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例1∶400的低限要求,把400人平均到大学4个年级,每个年级一般又分为两个学期进行教学,这实际上使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了50人左右。如果认真贯彻和落实这一文件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一定会好于大班教学。

当然,对小班教学的实现形式和具体人数可以进行多样性的探讨,比如有的高校采取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形式,也收到良好效果,但这种方式在师生互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四、在教学设计上,要立足统一性,增强特色性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由中央统一规定教学大纲和教材,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和统一的教学内容,因而必须立足统一性教学。但是,由于高校的类型、专业、学生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上还应增强特色性。

统一性与特色性的关系,实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虽然说共性与个性相互包含,但实际上个性包含了共性,而共性只包含了部分个性。这就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肯定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共性,但社会主义的共性则不能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个性。

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一性教学不可能解决大学生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在个性化领域的有效性必然是薄弱的。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足统一性教学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关照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要针对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对象开展教学设计,才能弥补统一性教学的不足。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董慧把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联系起来,在建筑规划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哲学道理“画”出来,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认真创作,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哲学画”,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哲学原理。再如,方永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他每一次课都根据不同的听众用心准备,而且每次讲课之前,都进行必要调研,了解听众想听什么,有什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特色性并不是说教材一定要有不同版本,而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方面的设计应该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针对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对象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特色性不能脱离统一性,特色性是必须包含了统一性的特色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既要体现统一要求和共同目标,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在教学方法上,要改进教化性,增强主导性

教化,即教育感化。教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即便是现在,也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化方法由于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作用,导致了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缺陷。现在尽管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得到改进,但是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彻底转型。

主导是相对于多样而言的,是对多样的主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改进教化性、增强主导性,这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不仅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而且学习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在有些方面甚至比老师知道的信息还要多。针对学生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必须由教化型向主导型提升,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如果缺乏主导,学生势必会出现迷惑和混乱,甚至迷失方向。

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有些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并不都是坏事,这不仅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和思想现状,也正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提供了条件。比如,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设计了学生主题演讲、焦点讨论等环节,由学生讲、教师作点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主导型教学。通过主导型教学,使学生端正和提高了认识,从而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主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主要是增强四种魅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信仰魅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自己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提升理论水平,增强理论魅力。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深入地回答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三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智慧魅力。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还应具有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鉴别和处理的能力,及时澄清不客观的、错误的信息,把正确客观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四是加强师德建设,增强人格魅力。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要更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思想境界、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学生,为学生作出表率,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标签:;  ;  ;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五点思考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