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1]2000年在《中国城镇住宅市场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为了适应把住宅建设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的需要,有效探索解决当前住宅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住宅市场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两方面对住宅市场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在内部要素分析中,以住宅市场供求关系为基本线索研究了供求基本理论,并对市场供求的体系状态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住宅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服务支持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 在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方面的分析中,从住宅住房制度、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法规、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有关理论、实际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化市场环境的各项措施和完善住房政策的有关设想。 主要的对策措施有:①加快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住宅发展的新机制;②理顺住宅价格关系,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扩大有效需求;③培育住宅开发主体,改善有效供给;④配套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加大对住宅市场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以利于住宅消费;⑤积极培育,稳步发展住宅消费市场,促进住宅流通;⑥建立专门的住宅法,保证住宅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顾书桂[2]2016年在《劣质土地财政的政治经济学》文中研究指明用普通住宅需求的刚性将政府财源指向城镇住宅绝对地租是劣质土地财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城镇住宅地租的分配是典型的劣质土地财政。劣质土地财政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城镇劣质土地财政的产生虽然与城镇土地国有制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失灵。鉴于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对劣质土地财政加以遏制。只有有效消除劣质土地财政,实现土地财政转型,中国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顾书桂[3]2015年在《论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破灭的原则与政策》文中认为城镇住宅价格泡沫主要指优质住宅的市场性价格泡沫,原普通住宅的政策性价格泡沫是中国城镇住宅市场的基本特征。普通住宅的政策性价格泡沫源于劣质土地财政,表现为普通住宅的垄断高价。中国城镇普通消费者是被动的住宅投资者,其利益应予保护。消解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制是切入点,开征住宅消费税和财产税是基本动力,反腐是重要手段,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是标志。
顾书桂[4]2015年在《中国城镇土地出让金与住宅税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土地出让金是城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与资源优化配置有关;城镇住宅税是政府对城镇住宅经济活动的干预,旨在收入再分配或宏观调控。城镇土地出让金与城镇住宅税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城镇土地国有制使两者在中国产生了特殊的此增彼减关系。中国城镇住房问题的产生源于普通住房商品化,但恶化源于城镇边际土地的垄断定价。缓解并最终解决中国城镇住房问题,意味着中国城镇劣质土地财政的转型。中国城镇住宅税的开征,不仅要以城镇优质土地的级差地租取代城镇边际土地的绝对地租,还要限制城镇边际土地的过度消费,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价格均衡基础上的城镇住宅市场供求平衡。中国开征城镇住宅税,客观上会降低城镇普通住宅市场价格,但最直接的目的还是理顺城镇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
李熠庭[5]2010年在《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购买力政策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住房市场化,以及近年房价的持续上涨和住宅供应结构性缺陷,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正面临严重的购房支付能力问题。如何解决好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经济学的住房供需理论为立足点,以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对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和分析:第一,基于市场供求理论,对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市场供应现状以及供应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二,运用房价收入比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购买力的现状,显示出目前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购买力有限;第三,结合中国住房市场机制和住房制度体系,对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购买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现阶段制约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购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案和建议,试图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调整规划提供帮助。广大的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建立一个兼顾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是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关键,而实现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住房购买力的根本。
易成栋[6]2006年在《从社会阶层标准看中国城镇住宅市场细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市场分配机制的建立,住房市场细分研究变得越来越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微观抽样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阶层细分标准在中国城镇住宅市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首先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住房来源、产权和住房状况,发现存在显著的差异。然后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商品住宅市场的表现,也发现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最后指出了社会阶层细分标准对企业目标市场选择和营销策略的重要意义。
黄超杰[7]2010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每年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并带动钢材、水泥等数十多个相关产业。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会带动金融市场的繁荣,而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也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金融市场的发展。房地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稳定增长与持续健康发展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出现房价涨速过快的现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3年城镇住宅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2359元,而2007年城镇住宅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3864元,四年的总涨幅为63.8%。而一些大城市房价涨速则更大一些,存在明显的泡沫。例如,根据北京统计年鉴的数据,2003年北京住宅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为4455.88元,而2007年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为10661.12元,四年总涨幅为139.3%。房价涨幅过大会形成泡沫,而泡沫一旦破灭将会给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众所周知,房价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所以本文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的角度来展开分析。首先,本文用详细的数据揭示出房地产市场供需现状与房价波动现状;然后,本文系统的定性分析房地产市场供需所独有的特点及其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机制,而这一分析过程又从两方面来展开,一方面是对房地产市场供需特点对房价持续上涨的影响机制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房地产市场供需特点对房价持续下跌的影响机制的分析;最后,本文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函数,验证房地产市场需求特点,从而进一步的佐证房地产市场供需所独有的特点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机制的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房地产市场供需对房价持续上涨与房价持续下跌的影响机制中投资需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本质决定的,即投资需求的买入的最终目标不在于满足自我住房消费需求,而在于在高价位时卖出。在房价上涨时期,投资需求推动了房价长期的持续的上涨;在房价下跌时期,前上涨时期的投资需求的总和将直接转化成为巨量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房价的长期的持续的下跌。把握住了房地产市场供需对房价的影响机制,我们就可以“釜底抽薪”制定出能够有效抑制房价涨速过快的方案。
易成栋[8]2006年在《中国城镇住宅市场细分研究综述》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市场分配机制的建立,住房市场细分研究变得越来越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在引进和应用国外市场细分理论方面成果很多,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行为的独特性很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学术成果还很少,并且从细分标准、细分方法等方面需要新的突破,细分结果比较粗略,需要更准确的结果。
范菊梅[9]2007年在《基于生活方式视角的住宅市场细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有必要研究房地产市场,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住宅市场营销战略。而企业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营销策略,必须先对住宅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市场细分和消费者行为学中有关生活方式的理论,结合中国住宅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如何运用生活方式理论细分我国住宅市场的问题。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有关住宅市场细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描述了住宅市场的特点、分类以及我国住宅市场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住宅开发企业的实际,分析了住宅开发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方面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住宅市场的细分现状,着重对按住房政策细分住房市场的方法和按社会阶层细分住宅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和不足。第四章运用生活方式细分市场的方法,结合我国居民住房消费实际,对我国住宅市场进行了细分,将中国住宅消费者分为八个群体,并分别描述了他们的住房购买、消费行为特征,最后针对各个的住宅消费群体提出不同的营销策略。第五章列举了论文的主要的结论,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顾书桂[10]2018年在《关于中国城镇个人非营业用房产税税基的探讨》文中认为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因为税基过于狭窄,六年过去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受制于依靠住宅用地的劣质土地财政,中国城镇住宅市场被扭曲,投资与投机特征明显。中国城镇住房价格不反映城镇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财富状况,不能构成房产税征收依据。房产税会降低城镇住房投资与投机收益,从而直接影响城镇住房供求,影响城镇政府的土地抵押融资能力和商业银行的土地抵押贷款权益。中国城镇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土地财政需要转型,城镇住房价格需要回归,房产税才能得到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镇住宅市场问题研究[D]. 刘朝晖. 华中农业大学. 2000
[2]. 劣质土地财政的政治经济学[J]. 顾书桂. 上海经济. 2016
[3]. 论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破灭的原则与政策[J]. 顾书桂. 宁夏社会科学. 2015
[4]. 中国城镇土地出让金与住宅税的比较研究[J]. 顾书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中国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购买力政策分析[D]. 李熠庭. 山西财经大学. 2010
[6]. 从社会阶层标准看中国城镇住宅市场细分[J]. 易成栋.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7]. 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分析[D]. 黄超杰. 山东大学. 2010
[8]. 中国城镇住宅市场细分研究综述[J]. 易成栋. 技术经济. 2006
[9]. 基于生活方式视角的住宅市场细分研究[D]. 范菊梅. 武汉科技大学. 2007
[10]. 关于中国城镇个人非营业用房产税税基的探讨[J]. 顾书桂.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8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投资论文; 土地财政论文; 房价下跌论文; 房价泡沫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房价论文; 经济论文; 购房论文; 房地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