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以秀山“花灯村”为例_文化事业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以秀山“花灯村”为例_文化事业论文

少数民族的文化品牌开发:秀山“花灯寨”个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秀山论文,花灯论文,个案论文,少数民族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渝东南自觉意识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化选择。第一种以黔江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特点是政府部门的旅游局管理,授权旅游公司(国营)具体开发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第二种以秀山县花灯文化饮食娱乐有限公司经营的“花灯寨”为代表,民营经济实体直接经营方式,与政府部门没有业务关系,秀山旅游业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府部门的商贸旅游局管理。因为渝东南各区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基本上由政府主导经营,“花灯寨”的民营经济实体“独立”经营方式特别引人注意。调研发现,民营经济实体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重重困难,而区域政府经营性文化事业政策的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切入点。

一、秀山“花灯寨”调研综述

秀山“花灯寨”是一个“集吃、住、游、玩、购、观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场所”,这是秀山“花灯寨”作为区域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最早设计定位。“重庆旅游:秀山花灯寨”网上推出的“花灯寨”旅游产品(2007年4月1日),对其区域民族文化内涵的关联、景点特色、品牌开发个性等有简要说明,并适度“包装”符合商业品牌广告宣传效果的文字:“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搞好重点景区建设,打造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秀山县文化饮食娱乐有限公司,建立了这个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花灯寨。生态餐饮是花灯寨的新潮流,把大山、田野的乡土菜,配上花灯的灯调‘曲牌’:《黄杨扁担》、《四季相思》、《绣荷包》、《一把菜籽》、《黄花草》和《上茶山》等,做到花灯寨的餐桌上,形成了以秀山花灯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品茶为特色的餐饮企业。”作为“秀山县弘扬秀山花灯文化的示范旅游景点”,是地方政府开发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目标的政策定位,“秀山花灯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品茶为特色的餐饮企业”,才是秀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开发目标定位。“花灯寨”的双重身份,正好展示出渝东南当下民族文化产业普遍具有的双重性:示范弘扬民俗文化的区域文化事业“景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开发企业。

2007年7月,项目组到“花灯寨”访问,“花灯寨”后半部空地,已经耸起一座大型宗祀规模的土家木屋构架。“花灯寨”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王总监邀请说,明年春节期间再来,主要土建任务完成,“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点就可以“闪亮”推向市场。

2008年2月,项目组一行人再次到“花灯寨”。眼前所见,土家老屋,实际上已经成为总监所说的“秀山花灯博物馆”整体建筑的一部分,从三个方向围着新建的三层式主体建筑——以土家吊脚楼形制为框架的表演舞台:中间两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是观众席;围绕着观众席的土家老屋一层,从左到右,不安装正门敞开的10余间房间,分别展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主要的民俗文化类型——左面三间:秀山民间工艺展室,原生态秀山傩戏展馆,薅草锣鼓;正面五间:秀山花灯流派展室1,秀山花灯流派展室2,原生态灯堂,秀山花灯流派展室3,秀山花灯流派展室4;右面三间:酉水号子,原生态摆手舞堂,土家族小吃。围绕着观众席的土家老屋二层,是加高新建的空间,分隔成一个个的餐室雅间。将总监“博物馆”空间展示的花灯文化计划,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介绍的《花灯文化》(2007年12月)比对,后者其实就只是介绍了秀山花灯民俗仪式的程序和内容,“花灯寨”对秀山花灯文化的生态认识显然全面一些。

2008年8月第三次调研“花灯寨”,是项目组事前一再要求后才勉强得到允许的。下面摘录调研最关切的对话片段:

问:“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点的定位变了吗?

“总监”:这个不会变,“花灯寨”2001年10月创业时定的目标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不是那么清醒、自觉吧。当时的想法除了展示秀山花灯风情这一特色民间艺术主题外,同时还将展示秀山的民俗风情。“花灯寨”上了政府网页,就是“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点。

问:半年前的2月间,“总监”对于“花灯寨”的市场前景非常有信心,花灯民俗文化展品的筹集似乎也没有感到困难,就是面对银行贷款的难题,当时给我们的感觉也是有了解题方案了,是吗?

“总监”(沉吟一会儿):现在对“花灯寨”的市场缘失去信心,就不会有当年的创业了。从经营的业绩来说,“花灯寨”的纯利润也是过得去的。等会儿你们可以找会计,查查近五年报县统计局的数字,不会有假。现在的难题是“大打大闹”,在地方的花灯文化旅游景点中,起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

问:关键时候,地方政府没有伸出援手?例如,没有授权“花灯寨”“秀山花灯博物馆”的经营权?或者冠名“秀山花灯博物馆”的产权权利?“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点,上不了规模,哪来的效益?

“总监”:政府很支持,就是银行没有动静。民营企业融资是各种市场困难中,最困难的。银行认为,既然民营,自己找得到活钱生存下去,想做大,当然自己想办法。

问:政府可以影响银行的投资兴趣嘛,没有向政府提出这方面的帮助吗?

“总监”:这个就是麻烦事了。虽然有“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点的广告词,当然,经营餐饮为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属于经贸旅游局管理的旅游产业,不认你“花灯寨”为银行的投资对象。

总监对“花灯寨”旅游消费内容的确认应该说很全面,也有潜在的市场号召力,为什么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呢?“花灯寨”待建宾馆等接待设施的1.67公顷地,仍然闲置着,接待功能除了餐饮之外,其他都还只能算是规划文本中的文字说明。

二、“花灯寨”品牌开发的文化意识表现与透视

比较“花灯寨”不同时期的广告词写法,“花灯寨”首先被游客认可的,不是后来突出包装务虚的“花灯文化”,而是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土家美食——系列“花灯寨”菜品。“花灯寨”的美食战略,即全面遵循总监创建时期的美食广告策划,所谓“民以食为天”,所谓“饱口福是旅游者最期盼满足的第一潜在愿望”。笔者因为工作关系,21世纪初频繁往来于主城区与秀山县之间,市民口碑的秀山“花灯寨”,似乎就是餐桌上众多可口土家菜肴的代名词,或者说是“土家菜系”的简称。“花灯寨”作为地方文化旅游景点而不是企业的名声,是2005年年底“中国花灯·秀山论坛”全国性学术活动的推动获得的。2006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了一首题为《秀山花灯寨》的新诗作品,作者即安徽籍参与论坛活动的代表:

想看千年的边民风情/就走进这座寨子吧/檐角高挂的灯笼闪着红光/苗族、土家族、汉族共居的地方/——岭深山高的川黔湘鄂边区/苦难中的欢笑珍贵又短暂/被花灯艺人们的舞姿/跳得节奏缓慢、神采飞扬/多民族聚居、繁衍的风/一直吹拂到今天/高台花灯,叠架在三层四方桌上……

《秀山花灯寨》诗作的主要内容,在于抒发观赏秀山花灯(清溪流派)特技之一,高台花灯表演激发的诗情和联想。凡是第一次到秀山的旅游者,似乎都会望文生义地以为,“花灯寨”是座挂满“花灯”的“原生态”土家山寨;是一个走进去能够看到“千年边民风情”新奇的文化遗存。“想看千年的边民风情/就走进这座寨子吧”,这两句有关“花灯寨”的诗句,想象成分、误读成分居多,却是一条绝妙的广告词。“花灯寨”所在的秀山,位于武陵山区“岭深山高的川黔湘鄂边区”,“千年边民风情”的历史文化,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估计,有宋以后秀山的土司制度即延续达800年之久。

2008年8月9日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贴出秀山县政府《秀山县重点打好促旅游产业发展“三张牌”》:花灯文化牌、洪安边城牌和酉水风情牌。花灯文化成为秀山县政府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张牌,“花灯寨”文化创意付诸实践及其成功经营7年的业绩,起到重要影响。项目组索要2001年以来“花灯寨”发展规划的全部文字方案,规划文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的“花灯寨”创意是核心部分;第二部分花灯文化走向市场的进一步构想和措施;第三部分关于渝东南“三农”文化旅游区的创建构想,出于“花灯寨”市场扩展的需要。共五章,从“花灯寨”文化创意内容、民俗艺术表演管理、旅游产品开发计划、重庆市主城区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与“花灯寨”规划完成后的市场位置,构成“花灯寨”文本规划提要的五个要点,虽然比较粗略但思路完整: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永远的秀山花灯——花灯寨简介;山里人·服务员·演员——花灯寨花灯艺术团简介、花灯寨关于对花灯艺术团服务艺员管理基本条例的决定;旅游·文化·市场——将秀山花灯寨开发成旅游产品、花灯寨第二期建设计划书;花灯寨走向重庆市场——花灯寨投资重庆市北滨路4号楼建花灯寨项目可行性报告;创建“三农”文化旅游区的构想——把渝东南地区建成农业文化旅游区的探索(花灯寨建成后的联想)。无疑,“花灯寨”文化创意的《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永远的秀山花灯——花灯寨简介》,最具渝东南民族文化品牌开发文本个案的研究价值,其中几段关于花灯文化与经济的关联文字尤其值得分析、探讨:

为了保护和弘扬秀山花灯这稀有的、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和政府,为此作出重大决策,并写进2004年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搞好重点景区建设,打造以花灯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

花灯寨就是将城郊园林与独具魅力的原生态花灯文化,作为一条贯穿线,将山水园林的农业园区的千亩果园连接起来,并于一定的结构框架当中,讲述“花灯客”过去和“花灯人”现在、未来的故事,以满足那些掏钱公众的期待,从而也使高科技发达的今天,把临近绝灭的“活化石”,在花灯寨用旅游文化,将能歌善舞的秀山人的精神、传统、历史、礼仪进行演绎,用商业和物态的方式,将古老的花灯文化盘活、光大并传宗接代。

《花灯寨简介》一章,主要的文字都在介绍景点有关“文化旅游”内容,但花灯文化品牌命名及其开发的市场化策略,花灯文化保护的战略目标,“花灯寨”作为文化旅游景点对秀山文化事业发展的贡献等文化创意要点,也一并作了简要陈述。“在花灯寨用旅游文化,将能歌善舞的秀山人的精神、传统、历史、礼仪进行演绎,用商业和物态的方式,将古老的花灯文化盘活、光大并传宗接代”,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文字表述的用语不是很清楚,非理论话语的逻辑性理解起来也比较灵活,秀山花灯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商业的物态的”旅游文化),从而保护秀山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个文化创意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正面表述出来的。只是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不是投入、产出两个端点的简单组合,而是显示出途径多重中介承接的复杂形态,因为市场经济“第三只手”对文化的利用,本质上并不遵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而是显示文化资本化的特殊轨迹。换句简单的话说,文化资源不可能直接转型为文化资本。参考云南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成功经验,真正认识秀山花灯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规律,必须注意内中两对矛盾的存在及其复杂关联内涵的认识。

第一,民族文化开发过程中,文化资源展示与提升的关联认识。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花灯文化,其展示与提升是同一个目标的两个层次。“展示”就是资源开发时兼有的展示功能,开发就是展示,不开发就得不到展示,资源开发就是资源展示,所以,“任何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展示,才能为社会所认识和利用”。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其特殊性,“必须经过现代过滤和艺术品位内涵的提升,才会产生经济价值”。这样,民族文化资源的展示,伴随着开发不断提出新的文化要求,“提升,就是站在现代大文化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审视和设计包装……创造一种全新、高雅、精美而又民族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浓郁、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产品。”[1]民族文化资源合理开发成文化产品,就是文化资源最好的提升与保护。“花灯寨”文化旅游产品,是开发、展示秀山花灯文化资源的硕果之一,但从它的创建过程来看,走的是彻底民间资本经营的路子;而开发、展示秀山花灯文化资源,这本来就是秀山文化事业的既定目标、区域政府与相关部门分内应有的工作和责任。“彻底民间资本经营的路子”与“弘扬秀山文化事业的既定目标”,手段和目标的矛盾,从“花灯寨”创建开始就存在了。

“花灯寨”推出展示的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分四类:花灯艺术团为主的民俗歌舞表演,土家特色美食、菜品,花灯民俗文化“原生态”展品和“花灯寨”土家族、苗族园林建筑。组建“花灯寨花灯艺术团”,对花灯艺术团服务艺员的专业化管理,就是秀山花灯民间表演艺术的舞台化、专业化,艺术品位内涵是经过提升才得以展示的。比较四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土家特色美食、菜品第一,“花灯寨”土家族、苗族建筑艺术第二,民俗歌舞表演第三,花灯民俗文化“原生态”展品第四。应该说,这四个旅游产品“提升为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之精品”的工作正在进行时。

调研所见,“花灯寨”土家特色美食、菜品的品牌开发经验丰富得多,就是相关的餐饮用具,“花灯寨”也下足了工夫。如特别授权江西景德镇专门烧制的“花灯寨”餐饮配套餐具,包括碟、调羹、小碗、茶杯、酒杯各一,每一个餐具上面,都绘有秀山花灯民俗活动的场景。五件叠成套,由秀山鼎康洁健康餐具配送中心消毒后真空包装,并打上“鼎康瑞洁”的标识,还印上如下广告词:“本公司使用国内最先进的餐具清洗消毒烘干一体设备,每件餐具都经过初洗、精洗、380度高温、远红外杀菌消毒,无菌包装,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放心使用。”之外还有一段文字强调其信度:“本公司餐具是秀山县卫生局监督所唯一认可指定品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请消费者放心使用”。知名公司制作,花灯文化图案精心装饰,卫生标准诚信宣传,“花灯寨”从顾客的消费文化心理出发,就餐具设计制作一个细节方面,展示出全力打造秀山花灯文化精品的强烈品牌意识。

第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联关系认识。文化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以及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的出现,是民族文化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新特点之一。“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带来的是文化经济一体化”,有两个方面的认识路径,“首先是文化的经济化。文化‘经济化’指的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成分不断增加,市场手段不断引入,文化生产、文化管理中愈来愈渗透各种经济要素,文化活动越来越自然地融入经济活动之中,形成了新兴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日益具有经济功能和市场效益’。经济‘文化化’指的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要素不断发挥作用,人文精神和文化资源在各种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经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不断丰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愈来愈多地被注入文化的理念和内涵。”[2]

翻阅“花灯寨”品牌开发7年的全部文本资料,文化经济一体化规律的体现并不完整,首先“文化经济化”阶段就不可能得到充分显示。因为推动花灯文化发展,其实并不是“花灯寨”创立文化品牌的原始动力,在经济实力并不具备的时候,遑论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投入考虑?如果说,花大价钱把土家老屋从深山拆建到“花灯寨”,成为秀山花灯文化展示的创新景点,拟订中的有关花灯元素的种种展品,也可以看作新的历史时期推动秀山花灯文化发展的创举,其发展花灯文化的意识充当的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次,“经济文化化”阶段,实际上也因为经济实力的限制发育很不充分,“花灯寨”不是整个经济实体“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不断丰富”,而只是局部的,例如餐具的花灯文化内涵体现比较明显。没有银行的鼎立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满足不断的“经济文化化”需要,就出现虚拟“花灯博物馆”规划,1.67公顷购置土地闲置,一二百万资金被“卡”住的尴尬局面。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两个构成阶段都彻底打了折扣,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

杨甫旺在《楚雄民族文化产业化模式研究》一文所提出的,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中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存的内在矛盾发人深省。秀山“花灯寨”扩大规模的困境与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有本质的区别。文化产业是“大文化”,具有投入产出的运营机制,产业布局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特征,既具有产业实质,又包涵文化属性;既实现社会效益,又可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文化事业则是部门行为的“小文化”,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而政府给任务、给经费,不具有产业运营机制,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3]

文化产业是与市场直接关联的“大文化”,文化事业是政府部门行为的“小文化”的比喻虽然不很贴切,却展示现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换言之,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政府管理部门“大文化”与“小文化”的角色意识含混。在区域管理部门的立场,“花灯寨”承担着文化事业的责任,是展示花灯文化地方政府认可的窗口。2008年8月之前,在各级政府部门周密安排下,“花灯寨”成功接待“激情重庆——中外媒体聚焦重庆旅游”为主题报道的中外媒体代表团,大大提升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国内外媒体的知名度、秀山民俗文化的美誉度,以及秀山花灯文化的旅游产业开发价值。然而活动结束后,“花灯寨”作为旅游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展问题,就被搁置一旁,因为文化事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不能迅速解决“花灯寨”资源配置需要的银行贷款,“花灯寨”的产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就只能停止,甚至倒退。

民族文化品牌开发过程中,文化资源展示与提升内在矛盾的复杂生成;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冲突的关联关系存在,都说明:“花灯寨”品牌开发,不是一个民营企业自身能够彻底解决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个案问题。

三、“花灯寨”品牌开发目标市场的定位问题与对策建议

“花灯寨”实际推行的品牌开发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引起项目组的特别注意,是在2008年8月“花灯寨”融资“危机”出现之后。如果说,“花灯寨”扩大经营规模,主要还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及其政策的支持力度的话,“花灯寨”品牌开发战略的目标市场定位亦存在自身的问题。

品牌开发战略一定拥有特定的目标市场。“特定的目标市场是从大众市场中细分出来的产物,由一群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的消费者组成……在产品至上和形象至上的年代,营销者通过创造出极富吸引力的产品特征和品牌形象,磁石一般把消费者‘拉’来购买。而在定位至上的年代,营销者实践的是一种强销概念,通过竭力宣扬产品是专为特定消费者量身定做,能够天衣无缝地完美契合,产品被‘推’到消费者面前逼着他或她引起重视……在这里,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差异性优势’密切关联。定位的精髓就在于舍弃普通平常的东西而突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东西。要有力地传达这种特色,必须以竞争对手为背景,凸显出在某些方面,自己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东西,而这能够给目标消费者带来利益。”[4]

“产品至上和形象至上的年代”,通行“传统的品牌”经验;全面市场经济时期,是“定位至上的年代”,品牌营销创意在前。“花灯寨”的经营,是把这个“时代的要求”心领神会了的,“花灯寨”总监亲自撰写的上述《产业发展规划》,“打花灯文化的牌”的说法都可以说明。也不是“差异性优势”问题,“花灯寨”总监最感兴趣的,就是“花灯寨”进入市场的各个细节都不同于别人。最好的例子,就是总监对秀山花灯,不同于全国各地花灯“差异性”孜孜以求的努力探索。他多次对项目负责人说,花灯旦丑两个角色的表演,全国各地差不多,所以秀山花灯民间也有“二人转”的名称,东北“二人转”、山西“二人台”舞蹈表演的旦丑角色似乎一样的。其实有区别,例如道具,仔细分辨,秀山花灯丑角拿的扇子就不同。总监说,比较过秀山所有灯班“花子”(丑)手里的扇子,都不是纸扇类的折扇,是蒲扇,而且是掉边发毛的烂蒲扇。“花灯世家文化总监”名片上的图像有两种,秀山花灯广场的“跳花灯”塑像(影像)和蒲扇图案。据说秀山花灯广场的“跳花灯”塑像,是在录制秀山石堤镇海洋乡小坪村灯班“跳团团”花灯表演后,以之为蓝本请名家雕塑的。海洋乡小坪村灯班不同于秀山其他灯班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灯班传承人土家族的族属来源可靠。

“特定的目标市场是从大众市场中细分出来的产物”,细分就需要“差异性优势”,应该说“花灯寨”这个方面,虽然缺乏品牌开发的自觉认识但凭着经验做还是比较好的。问题出在从“大众市场中细分”,满足了特定目标市场的“差异性优势”(如对花灯文化认知的需要),却忘掉了“大众”这个目标市场的需要。2009年春节期间项目组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证实了“花灯寨”大众目标市场需要定位的缺失[5]。扩大经营规模可以从两方面实施,一是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二是企业经营规模的产值扩大。后一个方面,“花灯寨”大众目标市场需要定位的提出就是关键了。当然,秀山文化旅游产业客源的保证,根本而言,与整个秀山旅游业、渝东南旅游业景气指数分不开,政府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主导地位依然是最有力的条件。

专家们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难题。国家层面来说:“国家文化产业管理职能,是一种随文化产业形势发展而日益强化的政府职能,形势发展要求政府对传统文化管理职能进行拓展。新时期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一是提供文化产业政策,二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三是提供文化产业发展信息,四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五是为相关诉讼提供仲裁,六是开展文化产业对外交流。而伴随着国家对广电、传媒新闻出版部门的市场主体化(产业集团化)改造,集政府行政机构与市场主体于一身的经营性文化行业,淡出政府行政机构角色将发展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们退出的原有的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和随形势发展而产生的文化产业管理职能,必须要有相应的政府主体担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拓展政府文化部门的文化产业管理职能,并使之与文化市场管理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综合性政府管理机构。”[6]

“花灯寨”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至少证实了上述国家层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政府对传统文化管理职能进行拓展,以适应新时期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需要改革的前四个方面。在我们看来,各级政府在“提供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问题上,可以具体帮助、指导“花灯寨”度过眼前扩大规模的难关,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尽快解决,渝东南实现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的观念认识问题。专家指出:“实现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变,一方面要把民族文化兴办成‘大文化’,依靠民族文化载体和现有的文化事业群体及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走‘以文养文’的道路,使民族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把文化资源优势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形成通过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局面,把文化转为真正的生产力。”[7]文化产业的“大文化”观念,首先就是政府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其有关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清醒、明确的品牌战略定位,需要政府协调专门机构积极介入解决。

第二,文化进入市场是文化产业形成的基本前提,学习韩国“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现实。“渝东南是重庆市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拥有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先天优势。与其他产业比较,渝东南的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渝东南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化条件,借鉴韩国‘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经济实用”[8]。需要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实行“产业政策推动”。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需求导向”,同时加快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是当下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需要的好经验。

第三,秀山“花灯寨”作为秀山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开发企业,各级政府(如市、县两级)“提供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的协调机制,以指导、解决、落实“花灯寨”品牌开发的银行贷款问题。

第四,尽快明确“花灯寨”作为秀山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开发企业的“经营性文化行业”的身份,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尽快补充完善文化产业民营企业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权利。

标签:;  ;  ;  ;  ;  

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以秀山“花灯村”为例_文化事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