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思考论文_蔡历青

福建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思考论文_蔡历青

龙岩市新罗区岩山乡芹元村双叉坑煤矿 福建龙岩 364022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内煤矿水害事故频发,本文通过研究煤矿水害的事故原因探讨了进行水害隐患影响因素的全面调查方法,并以煤矿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进行水害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希望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害 隐蔽致灾因素 普查

1引言

煤矿水害事故的隐患是指潜伏在煤层内,在进行煤矿开采作业时,可能会引发不良地质体在进行煤矿开采作业时其内部应力发生突变,从而发生地质灾害,极易引起煤矿水害事故。煤矿事故的隐患主要包含各种水体、导水构造、老煤矿采空区等。对于这些事故隐患,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事先评估,才能避免发生煤矿水害事故,以做好水害防治工作。水害事故是福建省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率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这与煤矿开采早期的滥开采,再加上煤矿地质情况复杂以及煤矿开采作业的不规范,对煤矿的积水情况没有充分的调查,导致福建省内的水害事故一直呈现出高发的态势。

2福建煤矿水害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2.1人为因素

首先,煤矿管理人员对煤矿开采过程中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绝大多数的水害事故在发生之前都有一些蛛丝马迹或者事故预兆。但这种种情况都没有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他们并未采取防害措施,以致发生无可挽回的水害事故。一些煤矿在开采前没有对煤矿的地质、水文资料进行详细周密的研究,缺少技术文件,故无法进行科学的开采工作,这极易造成水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在开采前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开采方案,确保开采工作能够安全进行。

其次,探放水工作没有认真执行。在对过去的老空积水认识不清的情况下,没有根据煤矿开采规定对老空积水进行严格的探查和预测,也为了完全排放老空积水。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进行煤矿作业工作,极易引发水害安全事故。

再次,现场生产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现场生产人员在发生水害事故前不能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因此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安全撤离现场。一些现场生产人员缺乏水害防治知识,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开采点进行非法开采,有的则在未经批准的煤矿区域擅自进行开采,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

2.2客观因素

第一,勘探程度低。福建省大多数煤矿企业在没有完全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条件下进行盲目开采,对煤矿水害事故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够重视,大多数的煤矿在开采时,标高在侵蚀基准面以上,没有对灰岩承压水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煤矿水害事故频发,这也是东方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根本原因。

第二,对老煤矿的积水调查难度很大。煤矿开采在我省的开采历史久远,早期大多数的煤矿都以小型煤矿为主,煤矿所有者安全意识淡薄,采矿基础设施较差,技术水平低下,滥采现象相当严重。老矿井的基本资料不全甚至已经丢失,特别是地质水文资料,要想调查老煤矿的积水分布难度很大。以目前的技术,也无法准确地确定积水位置的情况。

3福建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3.1查采空区情况

第一,要对全省所有煤矿开展采空区的普查工作。可以利用查阅历史文件、约谈责任人、钻探测试等方法详细调查所有煤矿的采空区分布情况、形成范围及时间、积水情况等。在对采空区有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绘制采空区平面图,建立全省所有煤矿采空区的资料和档案,以便于集中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全面调查全省的断裂构造及采动裂隙,可以利用调查地质水文资料搜集并研究煤矿的采动裂隙情况。尤其要注意落差大于5M的断层,详细研究断层的断距走向、宽度等性质,在分析断层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煤矿发生断层的规律,分析断层含水性的情况。对于采动裂隙导水情况的调查,要结合煤矿煤层的厚度及顶板岩性等特点,根据煤矿开采作业的相关理论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然后按照理论计算的数据研究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及含水体分布情况,还要判断导水导水裂隙带是否达到地表,从而研究导水裂隙带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影响,以便进行开采作业。

3.2开展煤矿水害事故隐患普查

第一,要严格贯彻实行煤矿水害事故的防治规定,定期开展煤矿水害隐患,全面摸底排查。根据煤矿水害防治规定,所有煤矿企业要定期编撰一次煤矿水文地质资料报告,全面掌握煤矿水害隐患。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预防煤矿水害事故的主动权。煤矿企业在开展煤矿水害事故隐患的全面调查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查。对于有些技术能力较为落后的煤矿企业,要定期邀请管理部门或者其他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一次水害事故隐患调查工作,并出具调查方案,以指导煤矿企业的开采工作。

第二,与严格贯彻落实地质工作管理规定相结合,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开展煤矿水害隐患因素摸底排查,在全方位研究煤矿水害隐患因素的基础上,找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隐患,并形成报告。根据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频率,对主要煤矿水害隐患报告进行定期的修订。这样可以定期了解煤矿水害隐患,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和依据。在开展煤矿矿井施工时,要充分研究煤矿水害的重点隐患,并在煤矿矿井完工前形成煤矿地质工作研究报告。在开展煤矿生产时,要在全方位分析煤矿潜在隐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煤矿开采的总体方案、煤矿挖掘地质说明书。管理煤矿企业要采取综合手段,对那些要关闭的煤矿进行研究调查,并制定煤矿关闭报告书,以确保对关闭煤矿未知采空区、积水区有充分把握。

4福建煤矿水害防治对策

由于煤矿区的地质形态相当复杂,难以充分了解。再加上早期小煤矿的私自滥采,导致很多煤矿的资料不够齐全。要想完全调查煤矿的所有隐患因素以及掌握水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权,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在煤矿管理过程中,由于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技术和能力不足,煤矿工人大多为农民工,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企业对工人的培训力度不够,造成煤矿工人的水害意识淡薄,从而缺少相应的避灾能力。从福建省近三年来发生的多企煤矿水害事故中的教训看来,笔者通过研究这几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点:一,由于煤矿工人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他们无法察觉煤矿发生事故前的征兆,从而错过了很多避灾救灾的时机;二,一些煤矿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要求煤矿工人盲目进行开采,以致最终发生水害事故;三,发生水害后,有些煤矿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救灾方案,以致错失最佳救援时机。通过研究福建省煤矿事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可知,为尽可能减少我省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直至最后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煤矿管理部门以及煤矿企业要采取综合措施,尽最大努力查清煤矿水害隐患的因素,扎实做好水害防治工作,遏制煤矿损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企业能够安全地进行生产。

5结语

在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福建省内的所有煤矿进行全面普查。全面普查的重点对象为老矿井、中小型矿井以及那些处于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煤矿。煤矿管理部门要采取综合措施,发挥监管部门的主体作用,掌握水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权,煤矿企业要保证煤矿工人能及时发现水害隐患并主动向管理人员及时报告,一旦发生煤矿水害事故,要确保煤矿工人能顺利地从逃生路线撤离,最大程度地保障其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卜昌森.煤矿水害探查、防治实用技术应用与展望[J].中国煤炭,2014,07.

[2] 李辉,杨龙.松软高突煤巷快速掘进综合防突技术[J].中国煤炭,2012,09.

[3] 葛均刚.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查与防控对策[J] . 中国煤炭,2014,11

论文作者:蔡历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福建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思考论文_蔡历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