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抑制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年中论文,抑制论文,国民经济发展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前3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从静态看,与全年7%的计划目标相比,这一增长速度尚能令人满意。但经济运行中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其突出表现是消费需求总量不足,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外贸出口下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未完全建立。从发展动态看,一季度GDP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速已明显减慢,二、三季度减缓趋势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已从去年下半年的上升轨道重新回到下滑轨道,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一局面,明年宏观经济将会面临比较严竣的发展前景。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发展预测
(一)当前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1.提高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将增加消费需求。中央12号文件决定,从7月份起大幅度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同时大幅度提高失业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城镇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这一人群的消费率大约在80%以上,大大高于居民平均的消费率,因而增加这部分人员的收入对启动消费市场作用更大。据测算,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下半年居民收入增加500亿元左右,可能拉动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以上,直接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对城镇其他人口和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也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从而对消费产生更大的促进效果。
2.增发国债将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国家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增发600亿元长期国债已基本到位,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会抑制投资增速回落的势头,对加快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消费政策将进一步向有利于消费增加的方向调整。目前,各国有银行都在利用当前利率较低的时机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各地正积极开放住房二级市场,有关部门也在清理过去制定的限制消费的政策,农村电网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将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消费的增加。
4.提高出口退税率等鼓励出口的政策有利于出口的增长。今年1月1日提高20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出口的刺激作用将更多地在下半年发挥。中央决定从7月1日再次提高纺织品、服装与煤炭的出口退税率,对当前出口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今年以来进一步放开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取消24种商品的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对部分重点名牌出口商品给予政策扶持和鼓励等措施的出台,也将对增加出口发挥积极作用。
5.国际经济趋向好转。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有加快的趋势,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货币已有所升值,国际市场许多商品的价格将稳中有升,全年按世界出口平减指数计算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将上升0.4%。由于国内物价持续下降,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上升。
(二)当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1.基数影响。去年4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为9%,是去年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段,因此今年4季度经济增长的基数大于前3季度,同比速度也相应会降低。
2.农民收入难望增长。国家对粮食和棉花收购价格的调整从长期看有利于调整粮棉产品结构,但对今年基本不起作用,只起到了降低粮棉收购价格的作用,加剧了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走低,相应减少了农民收入,影响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需求。
3.降息和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税的政策将降低居民收入。目前居民储蓄的动机主要是要应付住房、医疗、失业养老、子女教育等改革后可能需要增加的较大支出,是一种被迫行为,而不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带有较强的保障性质,持续大幅度地降低存款利率并未使居民储蓄减少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利率,使人们的利息收入减少,只能使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进一步下降,或使储蓄向债券和股市转移,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不大。
4.省市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降低居民收入预期。下半年以来省市政府机构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大批精简下来的人员安置可能对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产生挤出效应,增加下岗人员,从而降低居民的收入预期。
5.吸引外资困难加大。东亚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经济结构都被迫进行了较大调整,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较好条件,目前这些国家的经济已开始回升,对国际资本将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加大了我国吸引外资的难度。
(三)对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今年全球经济普遍向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经济多数出现良好增长势头。因此,对我国经济再次出现下滑决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尽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迅速扭转目前的经济下滑趋势。
如前所述,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只能抓主要矛盾。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就是国内消费品需求不足。出口下降对经济的影响虽大,但解决起来困难较大,因为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很高,继续提高一方面不容易,另一方面如果外贸顺差继续大幅度增加,也不利于我国加入WTO的谈判。投资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是在非国有经济投资仍不旺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财政投资政策的力度有所减弱。由于国内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企业生产不景气,缺乏好的投资方向,一方面使非国有经济投资不旺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品市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走低,对投资者的盈利预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启动经济的着眼点应放在启动消费品的需求上。1998年以来抑制消费品需求的原因除了出口下降外,消费体制改革是主要原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第二位原因,此外还有生产能力过大、消费环境不好、消费政策限制等原因。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在尽快落实中央12号文件所提各项宏观政策的同时,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对消费体制改革实施的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和重新设计。在住房、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教育等项改革的进度上由一步到位式改革变为循序渐进式改革,如将公房一次性出售改为以逐步大幅提租为主、出售为辅,防止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的过大改变,冲击消费品市场,给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一个缓冲的时间;在宣传上由模糊式变为透明式,给消费者调整自己的支出结构一个量化的目标,防止因对支出的过高预期而减少即期消费;在改革的费用上也应明确由国家和个人分担,即由暗补改为明补,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原则上不需要比改革前支付更多的额外费用。
2.减轻企业与低收入居民的税赋。受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宏观经济进一步收缩的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政策应增赤字减税赋双管齐下,不能一方面在采取积极的支出政策,同时另一方面又在采取积极的增收政策,从而使整体的财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前3季度,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1%,即使扣除进口税大幅度增加,石化行业整体盈利上升等不可比因素,税收的增长速度仍大大快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税收的增加实际上使企业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这是当前民间投资与居民消费不旺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临时性措施降低煤炭、纺织、机械、粮食加工、森工、乡镇企业等特困行业的增值税率和所得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同时强化税收征管,使得税费提高的情况下,国家税收总量不至于出现明显下降。
3.在财政政策方面应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目前实行的由中央财政发行国债分配给地方政府使用、并由地方政府偿还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融资搞建设的积极性,应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主扩大发行债券,由财政部统一审批,以防范债务风险。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效益普遍不佳,银行产生慎贷甚至惜贷的现象都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通过发行财政债券扩大投资是现实的必然选择,而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则有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减小中央财政的风险。
4.通过出售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为住房、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改革提供部分补偿资金。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工资中不包括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费,这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利润形式上交财政转化为国有资产,改革后则以税收或企业积累的形式转化为国有资产,现有国有企业的资产中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费转化而来的。在住房货币化改革中要求国有企业用实现利润来负担职工的住房补贴显然不合理,由国有企业负担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医疗费也是不合理的,对国有企业职工的这些支出应该由财政统一负担。财政预算收入目前无力承担这笔开支,于是全部压在国有企业身上,使国有企业不堪重负,特别是这次住房货币化改革,绝大多数企业支付不起职工住房补贴。这种现状势必影响改革的推进,并使职工对改革造成的支出增加产生过大的预期,因而紧缩消费。
为了高效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应充分利用当前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条件,以出售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公司国有股股权的方式将已用作积累的国有企业职工的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费重新收归财政,用作国有企业职工的住房补贴和建立全社会统筹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有企业的不合理负担,解决国企改革的后顾之忧。
(四)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根据以上对下半年经济环境的分析,如果中央12号文件提出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近期能迅速出台,并适当加大力度,同时将住房、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教育等项改革的方案作渐进式调整,并将时间表公之于众,改变群众对这几项改革造成的过度预期,有可能扭转当前经济下滑的局面。预测1999年全年GDP将实现79553.0亿元左右,比去年同期约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8.6%,第三产业增长7.0%,具体预测结果见表1。
1.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增长3.5%左右
尽管连续两年农副产品价格的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增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今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比较平稳,总的生产备耕情况良好。初步预测,全年第一产业将比去年同期增长3.5%左右,增幅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速高于GDP
初步预测,全年第二产业将增长8.6%,增幅比去年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将增长8.4%左右,增幅比去年降低约0.5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缓慢增长,增幅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除房地产外,第三产业仍缺少增长的亮点。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将比上年增长7.0%,增幅比去年降低0.6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初步预测,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集体个人投资)将达31901亿元,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力度有所减弱。
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稳中渐缓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未摆脱低速增长局面。初步预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实现3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幅比上年略降0.3个百分点。
6.外贸出口形势好转,进口增幅明显加大
从发展来看,尽管上半年出口下降较多,但由于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加上7月份又出台了部分促进出口的政策,下半年出口增幅可望明显回升。初步预测,全年外贸出口将达1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全年外贸进口将达167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9.5%,增幅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顺差39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43亿美元。
7.物价仍呈下降态势,但降幅趋于稳定
初步预测,全年零售物价指数将比去年下降2.8%,居民消费价格将比上年下降1.2%,降幅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0.4个百分点。
二、2000年经济发展的多方案预测
1.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分析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我国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将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十五”计划的启动及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与扎实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基础。200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为世所瞩目。尽管目前经济分析界对2000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而且明年经济运行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中国加入WTO的谈判问题、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问题、农业生产的气候环境等),但总体上看,我们认为有利因素要大于不利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首先,东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地区除印尼的经济前景因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尚不明朗外,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都已出现明显的回升。日本经济今年将实现正增长,GDP的增长率明年还有继续加快的趋势,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正在走出持续的通货紧缩阴影。其次,美国经济仍将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1999年美国将成为我最大的商品出口国,美国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经济与贸易量的变动趋势。今年年中,美联储连续两次提高短期利率,以抑制开始逐步显现的通货膨胀压力。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短期内美国经济仍会维持在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之内。2000年仍然会保持低通胀高增长的基本格局。第三,欧盟经济尤其是作为欧盟火车头的德国经济显露出曙光,据德国财政部的最新预测,德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今年达到1%的基础上,明年可能提升到2%~2.5%。欧盟是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其商品输出入结构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欧盟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扩大传统出口商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第四,国际金融市场将由剧烈振荡趋于相对平静。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冲击波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中南美、俄罗斯等地区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1999年这些受灾地区金融市场已趋于平息,2000年再次产生类似1998年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从国内环境看,中央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在扩大内需、遏制经济下滑、降低企业库存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如果中央没有果断及时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已经降到零以下,从而导致经济衰退并引发经济与社会的不稳定。两年以来积累的反通货紧缩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央宏观调控的艺术性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第一,中央决定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未雨绸缪,针对当前宏观经济景气仍在谷底徘徊的实际情况,决定除了在今年下半年增发600亿元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外,明年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景气回升的连续性,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增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有利于启动明年消费需求。为解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问题,国家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的最低标准,即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失业保险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补助水平平均提高30%。并决定在大幅度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的同时,增加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由于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因此各种工资、补贴、收入实际上要在四季度或春节前才能兑现,总体而言,对明年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要大于今年。第三,为促进外贸出口,中央12号文件决定进一步提高包括纺织品、服装、煤炭等在内的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将出口商品综合退税率由现行的12.56%提高到15%左右,同时拟对出口企业的部分所得税实施返还,作为国家的资本金投入,并对效益好的出口企业的贷款实施优惠的差别利率。另外,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有利于降低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收购成本,增强我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综合来看,明年外贸出口形势将好于今年。第四,中央引导农民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的一系列举措,将会对解决粮食、棉花的过剩问题、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逐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扩充农村市场容量。
尽管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总体趋好,但明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仍将面临多重严峻挑战。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一般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虽然1999年部分初级产品与一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有所回升,但价格竞争仍将是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2000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势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容乐观;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国企改革进入关键阶段,部分企业的被淘汰将不可避免,社会稳定与失业压力还会增大;农村各种收费有增无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2.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案测算
根据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刺激内需力度的不同,我们利用“中国年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2000年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做出了高、中、低三组预测。GDP增长率分别为8.0%、7.5%和7%。
方案Ⅰ:要求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新发国债用于投资的规模应不低于1000亿元,相应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4.5%,GDP按不变价计算增长8%。国民经济如能实现8%的较高增长速度,不仅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适当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可以重新恢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使外商直接投资在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能止跌回稳。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左右,经济总量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否则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失业问题、社会差距扩大问题、企业效益低下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两个转变尤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不可能短时期内就完全解决,所以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靠规模效应,因为就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成本来讲也可以分为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产出的增长速度越慢,意味着单位产出所分摊的不变成本就越大,经济效益就越低;反之,单位产出所分摊的不变成本就越小,社会经济效益相对就高。所以经济增长速度高低并不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
方案Ⅱ: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与今年相比有所增强,新发国债用于投资的规模为800亿元,相应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3.5%,GDP按不变价计算增长7.5%,比1999年的预计数略有提高。方案Ⅱ是我们提出的明年国民经济适度增长方案,即中方案。该方案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宏观经济开始出现止跌回升,预示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真正开始。从经济循环角度来看,GDP增长速度在1993年二季度见顶回落,经济增长率持续7年下降,GDP增长率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9年预计的7.3%,社会总需求由过热转为不足,伴随而来的是消费增长乏力、通货紧缩压力显现;失业下岗人员不断增多,登记失业率渐次上升,社会稳定压力加大;农村经济相对萎缩,城乡之间差距急剧扩大,社会矛盾进一步深化。中方案能较好地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既遏制住了经济进一步收缩的势头,又不对财政收支的中期平衡产生过大压力,有利于在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中进一步处理和解决结构问题。
方案Ⅲ:在该方案下,2000年虽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力度大体与今年持平,即新发国债用于投资建设的规模为600亿元,相应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12.5%,GDP增长率按不变价计算为7%,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该方案下,社会与经济各方面的矛盾将进一步积聚,失业与下岗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高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将对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应力求避免该方案的结果出现。
三、保持2000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0年在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同时,宏观调控政策应侧重在扩大有效需求遏制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方面下功夫,努力为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具体而言:
1.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认识经济增长速度自1993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滑所造成的危害,它不仅造成通货紧缩、失业加剧、消费者与厂商预期恶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使现有产业结构下我国的规模经济效应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企业财务状况(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合资企业与私有经济等)全面恶化。当亏损与不盈利不再是个别行业、个别部门与个别地区的现象时,说明财务状况的恶化不能再仅仅归结为体制性与经营管理性原因,而必须从宏观总量上寻求深层次的答案,这就是社会与企业的不变成本不可能随增长速度的减缓而下降。相反有些不变成本(如行政事业管理费、公职人员工资等)还在大幅度地上升,成本侵蚀利润使企业财务危机向金融部门与公共预算部门转移,从而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造成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与创新的动力不足,创造新就业的能力受到影响,使已经比较突出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更为严重的是尽管下岗工人问题的压力已经突出,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并未得到完全释放,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失业率随着增长速度的放缓而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与整体推进。因此,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不足是简单的涉及总量、就业与规模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稳定的状况与改革的进程。同时那种认为“不靠速度而依靠提高就业弹性来解决就业压力”的思路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就短期而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很难有大的变化,菲力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增长与失业的反函数关系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反映及其明显,事实上随着规模经济效应的减弱,近年来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吸纳的新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所以,2000年要想使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为社会稳定与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就必须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
2.利用要素市场供求矛盾相对缓解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经深入人心,但总的来看经济活动中除商品市场外,其它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比率依然偏低,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含短期资金借贷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服务业市场等离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资本市场应加强制度性建设,放松管制、公平竞争,建立正常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上市比例,上市公司应成为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典范;同时大量增加长期国债(30年以上期)发行的比例,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操作工具;货币市场应大规模增加可交易品种,放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入场限制,建立正常的行际间委托代理关系,在形成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放开拆借市场利率,放宽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浮动范围的限制,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并全面改善金融的服务水平;劳动力市场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国家为每个居民建立社会个人帐户,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和出售部分国有资产筹措资金,然后,按不同标准向个人帐户注资,还清历史欠帐,全面解决国家与国企员工之间的债务补偿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放开各类劳动力市场,允许劳动者自由流动;服务业市场应全面打破垄断,缓解服务业领域普遍存在的瓶颈约束,提高服务质量,促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
3.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要求,应在2000年掀起对外开放的第二次高潮,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水平。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极大地激励了人气,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1992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比上一年猛增10倍,一举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利用外资国,从而奠定了1992年至1996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使我国经济总量与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与八十年代末期“需求不足、人气不旺”相类似的问题,因此在发展思路上一定要有战略上的突破,要有新思路,要拿出小平同志南巡时的勇气和胆略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综观各方面的利弊得失,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在短时期内激励人气的举措就是再次高举对外开放的大旗,拓宽对外开放的区域与产业,在全国掀起对外开放的第二次高潮。开放区域应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延伸,适当放宽外商独资企业产品的内销比例,以市场优势换取高新技术与管理经验;开放产业也应从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全面拓展,事实证明没有80年代的对外开放,就没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的全国性普及。历史将再一次证明,金融业、保险业、电信服务业、航空运输业等的对外开放,是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垄断与保护只能带来落后与低效率,将使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的舞台上再一次落后。
4.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多管齐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致使农产品深加工普遍不足,造成近两年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相对过剩,农副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再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结构转换时期,因此,农民增收的难度空前加大。预计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在2%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农民收入增长低迷不仅不利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而且会成为农村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因此,必须尽快扭转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首先,2000年政府公共开支应增加涉农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力争在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地区电视差转台建设、农村公路网建设、小流域综合环境整治、农村自来水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其次,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税与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要支持农副产品的就地转化与深加工项目。目前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资金缺乏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同时要切实减轻乡镇企业的税费负担。第三,在适当的时候,由政府补贴,再次较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反对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理由主要是中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较大幅度地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但他们所忽略的因素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主要由欧盟与美国主宰,现行的价格已经包含了大量政府补贴的因素,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其生产成本,剔除这些因素,我国农副产品价格仍有提升空间。第四,在贫困地区由政府直接给贫困人口发放购物券,满足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建立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系统。
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只要我们切实遵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同时,全面推进体制转换与国有企业政策,搞好二次开放,就一定能使国民经济走出困境,迎来又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春天。
标签:增长速度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经济学论文;